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85,91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台湾中文书出版品 >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

作者: 丘揚創巴仁波切
出版社: 知識領航
出版日期: 2005-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50
本店售价: RM33.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恆持歡喜心修行」這句口訣的重點是一直維持歡喜滿足的心。意思是每個惡緣都是好的,因為它激勵你修法。別人的惡緣也是好的:你應該分擔並承受它們,當作是別人修行的延續。所以你的修持也應該包含承受他人的痛苦。那種感覺其實是很好的。──《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

  本書能喚醒你的心,生起對世界的慈悲與愛。幾個世紀以來,西藏佛教徒以書中五十九句口訣幫助禪修者憶持修心,在生活中實際地淨化我執,培養柔軟心和慈悲心。《修心七要》是印度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因此,修心口訣也被稱為阿底峽口訣。阿底峽於公元九八一年出生於孟加拉的皇室,十餘歲即放棄皇宮的生活,到處修學佛法,之後到蘇門答臘,從他的主要上師金洲法稱那裡得到菩提心和修心的教授。他一回到印度,就開始復興這些一度消失的教法,並在超戒寺佛教大學任教。有人請求他把修心的教法傳入西藏,於是他在西藏教了將近十三年,直到公元一○五四年左右去世為止。生前他將這些修行法要傳給西藏的心子仲敦巴,亦即西藏佛教噶當派的創始者。

  一直以來,阿底峽口訣都沒有公開,只傳給入室弟子。第一位把口訣寫成文字的人,是噶當派的上師朗日塘巴。切喀瓦格西於《修心七要根本法本》中把口訣概述一番之後,口訣更廣為人知。切喀瓦格西在教授的過程中,碰到許多痲瘋病患者,教他們如何修心。據說有幾位病患因而治癒。因此,藏人有時把他的教法稱為「治痲瘋病的佛法」。當切喀瓦發現這些教法甚至利益到他那位放蕩不羈的兄弟時,更確定應該廣宏此教法。因此,長久以來西藏佛教的主要教派都在修習阿底峽的修心教法。本書是禪修大師創巴仁波切在一九七九年的研修營講授的版本,他教導學生修行「施受法」,並鼓勵他們把施受法溶入每日靜修,也在下座後練習應用口訣,將修行落實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之間。

  創巴仁波切在和學生共處時,非常強調以不拘形式的修行開展正念和覺察。修持口訣就會了解,即使在日常生活的小動作中,也含有自我中心的習氣,影響人們所思所行。施受法直接淨化自我中心,並且練習「他重於己」的心法。從自己的好朋友開始,擴大到相識的人,甚至宿怨仇敵,我們擴大了慈悲的範疇,接納他人、利益他人。本書中每句都有丘揚創巴仁波切的講釋,以智慧和慈悲來啟發世人—學會接納世界,也接納自己—把生活中的每一面向和修行結合,在覺悟道上利益一切有情眾生。

作者簡介

  創巴仁波切(1940~1987)是藏傳佛教在西方講經弘法的>第一人。創巴仁波切成長於西藏,接受了正統的藏密噶舉派佛法養成,二十歲時率僧人翻越喜馬拉雅山流亡至印度,其後輾轉前往西方, 1967年與阿貢仁波切在蘇格蘭創立

第一所藏傳佛教海外靜修中心──三昧耶林;創巴仁波切的佛學素養高深且熟諳西方思惟,為藏傳佛教弘揚海外奠下堅實的基礎。

  傳統的藏傳佛法道統著重經典傳承的準確與學術性,使得渴慕求道的西方人備感艱難;而創巴仁波切首度突破了這一堵文化高牆。他認為佛法是精神與世俗的合一,以獨特的方式向西方追隨者闡釋佛法及禪修之道。創巴仁波切講論佛理不拘形式,從心所欲地將抽象的理念運用在每個錯綜複雜的生命經驗,也因此在西方掀起一股藏密修行風潮,追求心靈解放的的花童世代(flower children generation)深受創巴仁波切的行誼吸引,視其為精神導師。

  創巴仁波切由世界屋脊遷徙到大洋彼岸,一生正如他的第一本英文著作「動中修行」(Meditation In Action)──修行是他畢生前進的方向與志業,著作包括《香巴拉:勇士之聖道》(Shambhala: The Sacred Path of the Warrior)、《突破修行之物質觀念》(Cutting Through Spiritual Materialism)、《自由的迷思》(The Myth of Freedom)和《當野馬遇見馴師──修心與慈觀》(Training the Mind and Cultivating Loving-Kindness)。

譯者簡介

  鄭振煌居士,資深佛學弘講者,學生時代即活躍於佛學社團,修習佛法至今三十餘年,曾翻譯享譽盛名的《西藏生死書》、新版《藏密度亡經》等多種佛學書籍,亦曾為達賴喇嘛、一行禪師等大師擔任口譯。現為慧炬出版社副董事長、慧炬雜誌發行人以及「寶蓮淨土專宗佛學院」首屆院長,也在中華佛學研究所擔任教職。


目錄

第一要
 修前行:修法的基礎
 1.首先修前行。

第二要修正行:發菩提心[勝義和世俗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口訣]
 2.視諸法如夢幻。
 3.觀修無生覺性。
 4.以空性超脫妄想。
 5.安住在阿賴耶本性。
 6.下座後修行幻子。
 [世俗菩提心口訣]
 7.施、受二法交換修,循著呼吸來修持。
 8.三境三毒三善根。
 9.一切皆以口訣修行。
 10.從自身開始修行施受法。

第三要 轉惡緣成菩提道[第三要和忍辱波羅密]
 11.惡業滿世間時,惡緣變覺道。
 12.眾咎皆歸一。
 13.思眾皆有恩。
 14.幻相觀為四身,空護方為無上。
 15.殊勝的方便四行。
 16.遇見什麼都能修。

第四要使一生的修持發揮大功效[第四要和精進波羅密]
 17.總攝口訣心要,歸納為五力。
 18.大乘往生法,五力重威儀。

第五要 修心的評估[第五要和禪定波羅密]
 19, 諸法皆是對治我執。
 20. 能不愧對自己。
 21. 持歡喜心修行。
 22. 散亂時仍能住在菩提道。

第六要 修心誡[第六要和智慧波羅密]
 23. 恆守三原則:不背信、不狂放、不偏私。
 24. 修心須安住本位。
 25. 不說他人之失。
 26. 不想他人之過。
 27. 清淨一切煩惱。
 28. 斷卻一切果求。
 29. 捨棄我執之毒。
 30. 莫冤冤相報。
 31. 不惡口。
 32. 不伺機報復。
 33. 不傷人。
 34. 不推諉卸責。
 35. 不要爭先。
 36. 不另有所圖。
 37. 調服身心,合乎正法。
 38. 勿從他人苦中求己身快樂。

第七要 修心的準則[第七要和下座後的修持]
 39. 諸善奉行。
 40. 諸惡莫作。
 41. 早晚皆反省。
 42. 處貧、富皆應忍耐。
 43. 持守二戒。
 44. 斷除三難:貪、嗔、我慢。
 45. 取三主要因:好上師、心勝任、因緣俱足。
 46. 恆守修心教法。
 47. 身、口、意三門時時行善。
 48. 沒有分別心,徹底修行。
 49. 對敵人修慈心。
 50. 不求只在順緣中生。
 51. 今生如實修行。
 52. 勿顛倒夢想。
 53. 堅固不動搖
 54. 應全心修持。
 55. 觀察煩惱本身,直到根除。
 56. 莫自怨自憐。
 57. 行隨喜讚嘆。
 58. 不輕易表露喜怒。
 59. 不求他人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