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台湾中文书出版品 > 名家名著選1~6(梁實秋+琦君+張秀亞+張繼高+杏林子)
名家名著選1~6(梁實秋+琦君+張秀亞+張繼高+杏林子)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名家名著選1~6(梁實秋+琦君+張秀亞+張繼高+杏林子)

作者: 梁實秋、琦君、張秀亞、張繼高、杏林子/等著
出版社: 九歌
出版日期: 1900-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100.00
市场价格: RM323.10
本店售价: RM284.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梁實秋《雅舍精品》

  梁實秋,因參與五四學生運動文學種子開始深植。曾在南北數所大學執教,六十五歲退休後專事寫作,於民國七十六年逝世,一生從未停筆。著有散文集《雅舍小品》、《雅舍散文》、《雅舍雜文》、《白貓王子及其他》等十餘部;又精研西洋文學,譯有《莎士比亞全集》、《咆哮山莊》等,成為溝通中西的橋樑,國際學者更肯定在當代還找不出可與他相提並論者。時人為紀念他對散文及翻譯的貢獻,長期舉辦梁實秋文學獎多屆。

  梁實秋的小品文被公認為現代文學的典範,為當代知性小品散文的開山始祖。

  《雅舍精品》可說是《雅舍散文》一、二集的精選。平凡的題目如〈領帶〉、〈廣告〉、〈牙籤〉、〈男人〉、〈洗澡〉等,梁實秋向高難度挑戰,寫出平凡中的真誠,不能淡如白開水,必須有餘思有哲理,更忌諱囉唆像記流水帳。讀該系列文章最大的樂趣即在於:親切易讀的文字,既博又雅,一派雍容,篇幅不長,閱讀者可在最短的瞬間像佛家頓悟的說法,體會人生處處是學問。

  

張秀亞《與紫丁香有約》

  張秀亞出生於一九一九年,原籍河北省滄縣。初三那年在《益世報》發表新詩,高中時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大龍河畔》,贏得「北方最年輕的作家」的美譽。先後在靜宜大學、輔仁大學等校任教。她在一九七一年翻譯了女性經典名著吳爾芙《自己的房間》,為尚在起步的女性主義工作者,提供最好的素材。曾獲四個第一──第一屆「中國文藝協會散文獎章」、「中央婦工會文藝金獎章」、「中山文藝獎」、「婦聯會新詩首獎」。出版過八十二種著作。

  《與紫丁香有約》精選自《湖水.秋燈》、《白鴿.紫丁花》二本散文集。有她一貫的美文書寫,以抒情之筆寫大學生活、同學、親人,有歡樂,有青年報國的淑世理想,也有十足的感性,還有讀書偶拾記趣,也談翻譯上的種種問題,更探討作者與讀者間微妙的互動。她之所以被譽為美文大師,乃在於她精緻的文句來自生活的觀察,凝煉之後有美感有哲思。在二十一世紀初重溫二十世紀如空谷足音的美文,省視內心,重新喚起我們對美好時代的嚮往與追求。

琦君《母親的金手錶》

  琦君,浙江永嘉人,民國六年生。杭州之江大學中文系畢業。從古典文學過度到現代文學,她的文字被公認為最成功的典範,她的文章最為人稱道的是溫柔敦厚,悲憫人性的弱點。曾任中央大學、文化大學等校中文系教授。榮獲「文協」散文獎章、中山文藝獎、新聞局金鼎獎;七十五年更以《此處有仙桃》榮獲國家文藝獎。著有《橘子紅了》、《三更有夢書當枕》、《青燈有味似兒時》、《淚珠與珍珠》、《萬水千山師友情》等散文、小說、兒童文學等近三十種。作品被譯為美、韓、日文,並改拍成電視劇,極受海內外讀者喜愛。

  琦君的名字幾乎就是現代散文的代稱。她的作品跨越時空,隨手翻閱,都是感人熱淚、令人發笑的溫馨故事,而她筆下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永不褪色,所有中國人都愛讀。本書是《水是故鄉甜》與獲國家文藝獎的《此處有仙桃》二書精選。從難忘的往事、母親的手藝與生活隨筆,將時空定格,與讀友一起走進琦君有情世界:繽紛的童年、中國婦女質樸溫煦的剪影,以及隨處可掬的人間美善。

琦君《夢中的餅乾屋》

  精選自《萬水千山師友情》、《淚珠與珍珠》二書的《夢中的餅乾屋》,正是琦君在「三度空間」浮遊心情的寫照。

  

  琦君的懷舊文字不論寫人、寫事、寫物,總令人百讀不厭,她筆走不同時空,由眼前瑣事帶到過去,以赤子童稚清明無邪的眼光看世界,清澈自然,輯一〈幼兒看戲〉、〈夢中的餅乾屋〉、〈關公借錢〉等篇章,琦君所寫的「童稚情懷」,純美、天真,在好看的故事中,藉著慈祥長者的叮嚀,說出普遍而永恆的真理。  

  琦君是虔誠的佛教徒,對人常懷不忍人之心,本書第二輯「此心春常滿」,她寫旅居生活,關懷面由近在眼前的小動物、小花、小草等頓悟生機,如〈十步芳草〉、〈窗前小鳥〉、〈第一枝春花〉等,到弱勢的老人、小孩,如〈梯〉、〈「你看到過我嗎?」〉表現的正是琦君可愛的「婦人之仁」。  

  才情加上用功,是琦君創作的活水源頭,在「文人與書生」一輯,談讀書、說寫作,深入淺出,四十年寫作,琦君細說從前,為我們展示一個成功的寫作者,來自日積月累的讀書、觀察與不斷試煉。  

  散文易寫難工,「散文家」是琦君另一張身分證,因為情是她文章不變的主調,讀琦君的散文正是走入大家共築也共嚮往的有情世界。

張繼高《精緻的年代》

  張繼高,筆名吳心柳,河北人,民十五年生。平生以新聞為專業,對音樂探研甚深。曾軔辦中廣公司新聞部,中視新聞部,出任首任經理,暨香港時報總編輯,民生報總主筆、副社長,《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中文版社長,臺北之音廣播電臺董事長。創遠東音樂社及《音樂與音響》雜誌,八十四年去世。獲贈文化建設基金會特別貢獻獎。

  精緻的生活與完美的社會,是新聞人、音樂人、文化人張繼高一生的追求,本書精選自《必須贏的人》、《從精緻到完美》、《樂府春秋》,以「精緻的年代」為名,分文化的〈精緻的年代〉,與新聞有關的〈縱容的時代〉以及〈音樂的世代〉。張繼高被喻為「台北最後的貴族」,「有格有調」正是張繼高其人其文最好的寫照。昔人已遠,文字是永恆的見證者,不管是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精緻的年代永遠是最好的年代。

杏林子《打破的古董》

  杏林子愛父母、愛兄弟姊妹、愛朋友、愛殘障孩子、愛山水自然、愛天地之間的事事物物。當然,她也愛自己,因為有愛在心,所以,她永遠年輕、美麗而快樂!因此,她曾當選十大傑出女青年,又以《另一種愛情》一書榮獲國家文藝獎。創辦伊甸殘障基金會,著有《行到水窮處》、《杏林小記》、《心靈品管》、《生之歌》等書。

  《打破的古董》精選自《另一種愛情》、《重入紅塵》與《感謝玫瑰有刺》三本散文集。取名《打破的古董》,因為人間不免缺憾,缺憾還諸天地,就像杏林子以殘缺的身體見證人間的大美與大愛。
杏林子文如其人,讀她的文章就像聽到她爽朗清脆的聲音。文字舒緩,思考綿密,有哲理有抒情,文筆高華洗練,在在流露入世出世的胸襟與情懷。她不只是寫給弱勢朋友,更寫給迷惑、困頓的朋友,看杏林子如何以幽默的筆調,告訴我們在人生路上如何與信心同行。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