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胡漢同風: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胡漢同風: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胡漢同風: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作者: 龍成松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日期: 2024-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68.00
市场价格: RM84.13
本店售价: RM74.88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唐代是中外交通大發展的時期,也是各民族由矛盾、衝突走向交流、融合的時期。前輩學者如向達、陳寅恪等,對這一時期的民族問題與文藝之間的關係已有卓有成效的先行考察。
 
本書在前人基礎上,通過理論背景、學術範式、史料基礎的梳理和總結,探索民族文學研究在唐代落地生根的可能。書中對唐代 鮮卑、突厥、粟特等民族的文學情況進行了綜合研究和個案剖析,對中古胡、漢關係的歷史文化語境進行了多維度的闡釋。


作者介紹

龍成松,文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部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唐代文學研究。在《文史哲》《文藝研究》《民族文學研究》《敦煌研究》等核心刊物發表文章多篇。


目錄

序 一(尚永亮)
序 二(徐希平)
前 言
上 編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範疇、學術範式和史料基礎
第一章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概觀
第一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學科特點
第二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史料基礎
結 語
第二章 百年李白、白居易“氏族”爭議 與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第一節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始末
第二節 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的社會文化及學術背景
第三節 從李白、白居易“氏族”公案看唐代“民族文學”研究的出路
結 語
第三章 回到陳寅恪——陳寅恪民族文學研究方法述略
第一節 發凡起例——種族及文化通論
第二節 融會貫通——民族文學與比較文學之溝通
第三節 鉤沉索隱——民族作家與民族文化研究
結 語
第四章 新出石刻與唐代民族文學史料
第一節 民族作家生平史料
第二節 民族作家作品史料
第三節 民族語言文學史料
第四節 民族宗教文學史料
結 語

中 編 族裔文學視角下的唐代民族文學研究
第五章 唐代鮮卑族裔文學個案研究——于志甯家族文學
第一節 于志甯家族文學淵源及傳承述略
第二節 于志寧家族的婚姻網絡與文學關係
第三節 于鄴與于武陵詩集考
結 語
第六章 敦煌與長安之間——唐代內遷突厥族裔文學考論
第一節 內遷突厥的安置和漢化
第二節 內遷突厥族裔的漢文學之路
第三節 敦煌寫卷所見突厥族裔詩歌考辨
結 語
第七章 絲路奇葩——唐代粟特族裔文學考論
第一節 粟特族裔文學概說
第二節 粟特族裔文學的典範——安雅《王昭君》詩
結語——粟特族裔文學的特質問題
第八章 胡越同風——浙東唐詩之路上的“胡聲”
第一節 中古浙東地區的胡人蹤跡
第二節 浙東詩壇的“胡聲”
第三節 浙東唐詩之路與絲綢之路的交會
結 語

下 編 多元視角下的中古胡、漢關係研究
第九章 中古胡、漢文化融合模式——以話語和文本為中心的分析
第一節 “話語權力”與“文化想像”
第二節 “身份焦慮”與“文化展演”
第三節 “自我宣稱”與“話語建構”
第四節 “文本的張力”——契苾何力“誦古詩”故事新解
結 語
第十章 中古胡、漢氏族理論的反思——以《氏族論》為中心
第一節 《氏族論》與《唐書》的關係
第二節 韋述之譜學與《氏族論》
第三節 《氏族論》史源和關鍵概念辨析
結 語
第十一章 中古胡姓郡望的成立與民族融合
第一節 胡姓郡望的成立過程
第二節 胡姓郡望的社會認同
第三節 “想像的共同體”——胡姓郡望成立與中古民族融合
結 語
第十二章 中古胡族譜系的“製造”——“遺忘”與“記憶”的兩個案例
第一節 白居易家族譜系的“改造”和“遺忘”
第二節 阿史那家族譜系的“斷裂”和“重構”
結 語
後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