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
上一张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
下一张
prev next

從懷疑中覺醒:從《中觀根本論》談起

作者: 丹增.嘉措
出版社: 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 2011-01-1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達賴喇嘛:要作個佛法的懷疑者!
勇敢帶著質疑的好奇心並持續的探索,才會在佛法中找到真正的解脫!

  如何以「智者的方式」開發一種無可撼動的信仰?

  為了達到「解脫輪迴」與「成佛的圓滿覺悟」,
  達賴喇嘛透過印度龍樹大師的中觀之道,
  在深奧的空性見地中,去質疑探實相的真正本質,
  當我們將這些教法回歸到自己個人的經驗時,
  就能獲得佛教獨一無二的真正解脫。

  在《從懷疑中覺醒》一書中,達賴喇嘛尊者把西藏佛教與它在古代那爛陀大學的學術傳統根源,以及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印度龍樹大師的深觀教法,作了連結。他闡明《中觀根本論》(Fundamental Stanzas on the Middle Way)當中三個重要的篇章,如「我和無我的本質」、「十二緣起」及「世俗諦和勝義諦」等,同時也涵蓋格魯派的創始者傑.宗喀巴大師《聖道三要》(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的豐富探索,引導讀者不斷地質疑探究佛陀的教法,並以「智者的方式」開發一種無可撼動的信仰。

  達賴喇嘛尊者先對龍樹有關十二緣起支的篇章(《中論》第26品)給予注釋,詳述根本無明如何把我們自己本身和環繞在周圍的世界執為自性真實;接著陳述《中論》第18品,龍樹對於佛陀有關「我和無我」的分析,說明空性就是一切事物的究竟存在模式。最後,《中論》中最重要的一品第24品,解釋龍樹關於一切現象的自性存在是空性的論證。達賴喇嘛說,透過一種客觀、帶有好奇的批判心,從事謹慎的分析,才真的成為佛教徒精神活動那層意義的「法」。

  《從懷疑中覺醒》教導《中觀根本論》批判性的思考空性、四聖諦和十二緣起支的教法,而對佛道培養出一種確實的理解時,接著進入本書的第二個部分:宗喀巴《聖道三要》,作為日常觀修的方法。結合這兩部重要的經典,要從輪迴三有中證得涅槃或解脫的可能性,以及證得這個目標的方法,將更實際、更能觸及。

  如何以「智者的方式」開發一種無可撼動的信仰?

  ★沒有人想要痛苦,因此,我們必須斷除它的「因」。我們無法透過祈禱,或甚至透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來去除痛苦。要消除痛苦的根本原因──認為事物是真實存在的虛妄執著,我們必須證得徹見空性的洞見。

  ★好奇、質疑的態度非常重要。因為只要存有這樣的質疑,便會持續地追究下去。科學進步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因為它持續不斷地質疑探究,並且基於「它為什麼會像這樣」的真正客觀態度,帶著嘗試各種可能性的好奇心而進行實驗。透過這種方式,真理會變得愈來愈清晰,人們才能正確地理解它。

  ★假如我們基於深刻思惟有關十二緣起支和空性見的教法,而增長對於佛法意義的深度理解的話,那麼我們將在內心當中種下解脫的種子。

  ★當我們更清楚並瞭解典籍當中所提出的論理時,必須把這些回歸到自己個人的經驗上。而最究竟的證明,則是直接有效的經驗(現量的經驗)。

作者簡介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丹增.嘉措(Tenzin Gyatso)

  達賴喇嘛以身為佛教智慧與悲心的體現者而享譽全球。他於1989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並於2007年獲頒美國國會榮譽金章(the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of Honor),以表揚他在世界和平與西藏自由方面孜孜不倦的努力,他目前居住在印度的達蘭薩拉(Dharamsala)。

譯者簡介

【英譯者簡介】圖登.錦巴(Thupten Jinpa)

  圖登.錦巴過去二十餘年來,一直是達賴喇嘛主要的英語口譯者,他同時也是西藏古典著作學院(the Institute of Tibetan Classics)的院長與全面翻譯(sweeping translation)的倡議者。他的目標是要讓重要的古典西藏文本取得其應有的地位,以作為世界文學與智識遺產的一部分。他從印度甘丹僧伽大學(Ganden monastic university)取得最高榮譽的格西學位,並從英國劍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他目前和家人定居在加拿大蒙特婁。

【中譯者簡介】廖本聖

  淡江大學化學碩士,中華佛研所畢業。

  現任法鼓佛教學院西藏佛學組專任副教授。

  著有《實用西藏語文法》。譯有《藏傳佛教的第一堂課》、《當光亮照破黑暗》、《西藏佛教認知理論》等書。合譯有《禪修地圖》、《生起與圓滿》、《慈悲與智見》等。


目錄

英譯者序
前言
吉祥那爛陀寺十七位大班智達祈願文

第一部  探索龍樹的《中觀根本論》
《中觀根本論》第26品〈觀察十二有支品〉 龍樹菩薩 撰
《中觀根本論》第18品〈觀察我與法品〉龍樹菩薩 撰
《中觀根本論》第24品〈觀察聖諦品〉龍樹菩薩 撰

第一章  趨向甚深
基於真正理解的信心
分析的順序
解脫道的根本:四聖諦
見解的層次
二諦

第二章  十二緣起支
第一支:根本無明
留在我們認知上的印記
無始以來的心
推論的四個原則
事物為何改變?
第二支:業
第三、四支:識和名色
第五、六、七支:六入、觸和受
第八、九支:愛和取
第十、十一、十二支:有、生和老死
逆序中的十二緣起支
十二緣起支如何完成?
息滅的順序

第三章  「我」和「無我」的分析
「無我」的類型
相對的「我」
時間和「我」
「我」的尋找
斷除輪迴三有的因
說明第四聖諦
既非「我」,也非「無我」
純粹的否定
對治誤解
煩惱及其習氣

第四章  建立世俗諦
提出反駁
空性的目的
空性的性質
空性的意義
依賴而命名
正確地辨識
實在論者的缺失
唯有空性才會合情合理

第二部  探索宗喀巴的《聖道三要》
《聖道三要》 傑.宗喀巴 撰

第一章  修習甚深
堅實的基礎
有系統的進路
出離心
具格的老師
超越現世的利益
輪迴之苦
判斷真正出離心的基準
菩提心:覺悟之心
觀修空性
培養理解
修習甚深

附錄   注釋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