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論雅俗共賞
論雅俗共賞
上一张
論雅俗共賞
下一张
prev next

論雅俗共賞

作者: 朱自清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2-04-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40
本店售价: RM33.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雅俗真的可以和睦共處嗎?
《西廂記》和《水滸傳》可算是雅俗共賞嗎?
民國散文大家朱自清經典文藝見解,
領人走過中國文學的雅俗之路。

  從古自今,賞奇析疑似乎是一種雅事,僅專供讀書人使用,與小市民和農家子弟的俗人無關;那麼雅俗共賞呢?共賞的內容應該不會是奇文了吧?如果必須要雅士和俗人都能體會和欣賞,兩者就必須要彼此牽就。那麼「雅俗共賞」一詞從何時興起?或許可以推敲是在宋朝或是更後者吧!

  朱自清從中國文學的歷史以及各種類型的作品來著墨,企圖從「現代的立場」來了解傳統的努力。朱自清認為,現代的立場也可以說是近於人民的立場,也就是偏重俗人或常人的立場。十四篇的論述內容包含白話詩、歌謠、談話,甚至是藝術(丹青),細細讀來,可看見朱自清對文藝的堅持和想法。在白話運動的衝擊之下,朱自清的文字簡潔,文體完美,各篇文中散發一種詩意,正可謂雅俗共賞。

本書特色

  本書共收關於文藝的論文十四篇,朱自清企圖從現代的立場來了解何謂傳統和現代文學之間的差異,談論何謂雅俗共賞的立場,希望可以用近於人民的立場來論述。

  書中各篇論文受朝著這個方向在說話,將論雅俗共賞放在第一篇,並且用作書名,目的和意義也在於此。而本書的排列順序,僅按照性質的異同來排列,而不論寫作的先後。本書談論內容包含書本、丹青、詩、歌謠、說話等。


作者簡介

朱自清

  原名自華,號實秋,後改名為自清,字佩弦。幼年受傳統的古典教育,大學時代即開始創作新詩,一九二三年發表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發生了很大的影響。一九二五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始古典文學的研究。抗戰爆發後,曾與葉聖陶合著《國文教學》。享年五十一歲。

  民初散文家郁達夫曾說:「朱自清雖是一個詩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夠貯滿著那一種詩意,文學研究會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葉聖陶則說:「現代大學裡,如果開現代本國文學的課程,或者有人編現代本國文學史,論到文體的完美,文字的全寫口語,朱先生該是首先被提及的。」可見朱自清在當代受到推崇的程度。

  作品尚有詩集《蹤跡》、散文集《背影》、《歐遊雜記》、《你我》等,有著作二十餘種,約二百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