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陀大放光明的關鍵:解密基礎發趣論之24緣,洞悉生命運作的規則
佛陀大放光明的關鍵:解密基礎發趣論之24緣,洞悉生命運作的規則
上一张
佛陀大放光明的關鍵:解密基礎發趣論之24緣,洞悉生命運作的規則
下一张
prev next

佛陀大放光明的關鍵:解密基礎發趣論之24緣,洞悉生命運作的規則

作者: 摩訶甘達勇長老
出版社: 大千
出版日期: 2011-1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此論是佛陀一切種智的最佳證明。

  當佛陀證悟了《發趣論》的真理,智慧和力量徹底的展現之後,才開始為眾生說法。

  《發趣論》是七論最後一部,也是「論王」。佛陀在思惟前六論時,因為智慧太強,論典的義理範圍不夠廣,以致光明無法顯現,佛陀的智慧還無法全然暢遊其中,就像水的深度不夠一樣。一直到思惟《發趣論》之時,由於可用各種角度來看一切法的各種可能性,所以盡情暢遊其中,佛陀才大放光明。

  佛陀在《發趣論》裡頭清楚地告訴我們,生起這個法以後,接著就會生起那個法,生起那些法以後接著又會生起什麼法,什麼心生起以後接著生起什麼樣的心。這些心的前後相互關聯的各種情形,都有詳盡的說明,我們將這些過程稱作「心路過程」,佛陀就這樣地一路教導下來。

  除了佛陀以外,再也沒有其他人能夠釐清這些道理了。藉由《發趣論》的法義,我們可以知道沒有一個「我」,沒有一個不變實體的存在,沒有眾生,只有身和心的前後連貫互動過程,純屬法性的生滅現象,以及這些現象發生的主因與助緣。

  雖然說身心都是生滅現象,但是這些生滅並非毫無章法可言。由於有這個原因才得到這樣的果報,因為有這樣的心才產生這樣的色法等等,用因緣觀條理清晰地告訴我們。我們若能跟隨著佛陀的智慧,思惟並理解這些道理,也能像古聖先賢一樣證得阿羅漢果。

本書特色

  一、唯一獲得緬甸寺院正式授權版本,最完整最專業的翻譯。

  二、被南傳佛教界公認將《發趣論》二十四緣講述得最深入淺出的寶藏。長老非常善巧地將《發趣論》結合生活經驗所作的通俗演講,藉著許多本生經內的故事來說明阿毗達摩的法義,故事淺白易讀,蘊含深刻的佛法哲理於其中,十分吸引人。

  三、最貼近人性現實、不高談闊論的切入。看似嚴肅的長老,善用方便法,對出家比丘說嚴格的梵行;鼓勵在家居士做好五戒十善,夫妻之間要恩愛。他舉了本生經的兩個故事說明不善心成就善業之例,也就是佛陀和耶輸陀羅的前生。也藉此反駁佛教界的誤解陋習——女人罪過大,而讚嘆女人的慈悲和智慧,對佛陀歷劫來累積波羅蜜的幫助甚大。

  四、《發趣論》的威德力。可以從三個明顯的方面來看:第一,它所闡述的法義非常殊勝奧妙;第二,是有威德力的天人及梵天們禮敬的法義;第三,它是佛法住世的第一支先鋒部隊。

作者簡介

摩訶甘達勇長老(Mahagandhayon Sayadaw Ashin Janakabhivamsa)

  西元一九○○年,出生於緬甸斯該省。六歲時出家成為沙彌,十八歲時完成了初級佛學高級班,二十歲登壇受戒成為比丘僧數,二十七歲正式考上法師資格。一九四一年長老四十一歲,日本人入侵緬甸,長老在兵慌馬亂之際,晉山於洞謬市摩訶甘達勇寺。當時的常住眾,包括長老只有五人,到一九七七年示寂時,座下的出家弟子已多達五百餘人。長老創辦的佛學院,目前學僧多達兩千多人,培育了眾多僧才,享譽一時,當今的僧眾都以能成為摩訶甘達勇寺的學僧為榮。是一位注重實修和經教研究者都禮敬的一代高僧。

  重要事蹟:

  (一)、一九五○年緬甸獨立後,長老首位獲得緬甸政府所頒贈的第一大智者(Aggamahapandita)勳章。同年,長老也為國立小學編寫佛學手冊。

  (二)、在緬甸第六次經典結集時,法師擔任著四項重要的任務:
     
1.教授阿闍黎(Chathasamgiti Ovadacariya sanghanayaka)。
     
2.朗誦三藏之負責人(Chathasamgiti Bharanittharaka)。
     
3.巴利三藏之校對師(Chathasamgiti Palipativisodhaka)。
     
4.經典完稿之最後檢查者(Chathasamgiti Osanasodhayya Pattapathaka)。

  (三)、長老一生奉獻於佛教,教學、寫作,著作中流傳最普及的有以下幾本:《未來佛教》、《三寶的光輝》、《基礎發趣論》、《生活中的阿毗達摩》等。長老晚年也為自己寫了傳記《我的一生》。

譯者簡介

釋祖道

  緬籍華裔,十六歲出家,1999年到台就讀香光尼眾佛學院,後接續就讀國立成功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現是成大歷史系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