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32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八重山的臺灣人
八重山的臺灣人
上一张
八重山的臺灣人
下一张
prev next

八重山的臺灣人

作者: 松田良孝
出版社: 行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1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3.10
本店售价: RM37.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榮獲二○○四年第二十五屆沖繩時報出版文化獎,
《沖繩時報》、《琉球新報》、《八重山每日新聞》推薦。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臺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

  在這個比金門還近的日本領土上,一個個發生在臺灣移民身上的真實故事,就像是臺日之間百年以來糾葛不清的歷史縮影。

  八重山不是山,而是位在臺灣東北邊海面上,屬於日本沖繩縣的一串島嶼,也是距離臺灣最近的日本國土,甚至比金門還近。由於地緣的關係,一百多年來,許許多多的臺灣人往返八重山:1895年過去的,是帶著優良鳳梨技術的日本籍臺灣移民;
1945年臺灣光復,所有臺灣移民又都是中華民國國民,因此只能返回臺灣。但,還有好幾百戶人家,為了各自的理由,選擇留在八重山。在八重山的臺灣人,他們面臨的問題,不單單只是國籍而已……

  ★1895年,馬關條約--甲午戰後,清廷割讓臺灣給日本,開啟了臺灣五十年的日治時期。其間,許多臺灣人為了謀生,前往有著更多未開墾的無主之地的八重山……

  為了大量墾地以種植鳳梨,王木永從臺灣帶來了水牛,卻沒想到沖繩人與臺灣人的衝突就此而起,沖繩人的想法是:「一頭水牛就能代替三個人耕田,如果放任不管,土地遲早都會被臺灣人占去,到時候日本人就沒土地可耕種了。」後來,沖繩縣政府竟下令禁止輸入水牛。

  ★1945年,臺灣光復--長達八年的中日戰後,日本殖民臺灣的歷史也隨之結束,八重山與台灣兩地的國界再次畫上。早已習慣了天皇子民身分的臺灣人,被迫取回他們不知如何運用的國籍:中華民國。

  因為沒有日本國籍,曾財基的媽媽偶爾會從八重山回到臺灣陪他,但每次準備回石垣島時,總不想讓他知道。臨走前,媽媽就會買冰淇淋給他吃,然後趁著他吃得津津有味時悄悄離開。即使是到了現在,只要一吃到冰淇淋,曾財基仍會忍不住難過起來。

  ★1972年,中日斷交與沖繩回歸--聯合國中原本代表中國席次的中華民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取代,日本隨即與臺灣斷交;一年後,二戰結束時由美軍暫管的沖繩列島,也將正式歸還給日本。置身八重山的臺灣人該何去何從?

  石垣市市議員白保英行曾在日治時期的臺灣總督府交通局工作,因為同情那些沒有日本國籍的臺灣移民,所以替他們出面向中華民國政府申請脫離國籍的證明,但負責的官員卻說:「開什麼玩笑。我們有徵兵制耶,必須要保衛國家。我們想盡辦法讓必須當兵的年輕人不要出國,你卻來談要脫離國籍,這是不可能的事。」

  ★1999年,日亞航的旅遊廣告--為了促進臺日觀光旅遊航線之活躍,臺日混血的偶像明星金城武與日本知名老牌諧星志村健相偕拍攝的一連串臺灣形象廣告在日本電視螢光幕上登場,逐步改變了日本人對臺灣的印象。

  美智子小時候曾經請同學吃滷雞腳,沒想到同學卻說:「臺灣人竟然吃這種東西嗎?」美智子長大後,廣告中的金城武帶著志村健一起到臺灣旅遊,品嘗知名的小籠湯包,臺灣成了處處都是美食的地方。類似的廣告接二連三,不知不覺中,嘲笑臺灣人是野蠻人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

  《八重山的臺灣人》一書是作者松田良孝長期關注八重山臺灣移民的工作成果,集結他在《八重山每日新聞》專欄「我們是從臺灣來的」的所有文章,翔實記錄了當地臺灣移民篳路藍縷的開創過程,並以人道關懷的精神,反映出移民心中忐忑且複雜的異鄉情結,及兩個民族間無可避免的文化衝突。

  「如果要問我是哪裡人,是日本人嗎?還是臺灣人?我想都不是吧。我就是人啊。」人們的紛爭與歧異,往往來自對自我的認同與對他人的排斥。美∕醜、黑∕白、本土∕外島、殖民地∕宗主國、先進的文明∕落後的文明,這些相對的概念影響了整個世界,也將影響著世世代代居住在八重山的臺灣人。

作者簡介

松田良孝

  一九六九年二月出生於埼玉縣大宮市,一九九一年三月畢業於北海道大學農學部農業經濟學科,同年四月進入「十勝每日新聞社」(總社在北海道帶廣市)擔任政治經濟部記者,一九九三年二月開始於《八重山每日新聞》(總社在沖繩縣石垣市)擔任編輯部記者。《八重山的臺灣人》(二○○四年,石垣市:南山舍)獲得第二十五屆沖繩時報出版文化獎,二○○九年於《八重山每日新聞》連載「生還—饑饉:八重山難民的見證」,獲得二○一○年報業工會聯盟第十四屆新聞報導獎,集結成《疏散到臺灣:「琉球難民」的一年十一個月》(二○一○年,石垣市:南山舍)。

譯者簡介

邱琡雯

  臺灣大學政治學學士,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亞太研究所副教授。主編《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與亞洲Ⅱ》(二○○三年,台北:遠流出版社),
譯作《日本人論:從明治維新到現代》(二○○三年,台北:立緒出版社;二○○七年,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八重山的臺灣人》(二○一二年,台北:行人文化實驗室),著作《性別與移動:日本與台灣的亞洲新娘(增訂一版)》(二○○五年,台北:巨流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