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74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轉譯現代性:1960-70年代台灣現代詩場域中的現代性想像與重估
轉譯現代性:1960-70年代台灣現代詩場域中的現代性想像與重估
上一张
轉譯現代性:1960-70年代台灣現代詩場域中的現代性想像與重估
下一张
prev next

轉譯現代性:1960-70年代台灣現代詩場域中的現代性想像與重估

作者: 解昆樺
出版社: 台灣學生書局
出版日期: 2010-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00.00
市场价格: RM76.90
本店售价: RM67.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在微觀「現代性話語」在1960-1970年代間,如何發生細膩的轉型。1960年代漸次成為現代詩文體核心知識的「現代主義」,在1960年代中末漸開始對西方現代性話語進行「轉譯」。然而,這樣對現代性的中國轉譯仍過於緩慢,終而在1970年代初現代詩論戰被批判。原初1950-60年代臺灣現代詩文體美學發展,主要皆由前行代詩人主導。1970年代初崛起的戰後第一世代詩人,可說為戰後現代詩文體美學發展首次投入了「世代」的課題。

  戰後第一世代詩人在自身主導的1970年代新興詩刊聲明中,便確立了「語體—國體」語言概念,使其自然要面對鄉土文學論戰時期的語言現象。當現代詩文體成為現實、鄉土、中國等符號的集合地時,其投入參與者開始重編,完成不同的、適己為用的文化邏輯秩序。檢視詩語言轉型詩學觀念上所進行的重新分配,其焦點不在建構對內在「連續性」的想像,而在梳理出「現實性—中國性」到「大眾性—鄉土性」的語言轉換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