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65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上一张
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下一张
prev next

環境也是災害: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作者: 伊恩.波頓、羅伯.凱特、吉爾伯.懷特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10-07-2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9.20
本店售价: RM60.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地震、走山、颱風、水災、空氣汙染、乾旱……

  人類利用大自然的同時是否也在增加自身的風險?

  自然環境對我們社會的危害程度在逐漸升高還是下降?

  個人、群體和政府機關有無能力因應環境的不測性?

  具有致命性後果的自然災害,過去常常被定位為「天災」。到了今天,我們應該重視其背後的「人禍」成分,由於這些原因,才讓環境所帶來的災難成為人類永遠的苦痛。

  了解《環境也是災害》將有助於對抗日漸增加的自然天災

  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和颶風的毀滅性作用傳統上被視為具有不可抗拒的「上帝旨意」,《環境也是災害》可說是挑戰此一看法的經典論述。書中一再剖析全球各地群眾如何應付環境中有關空氣、水、地質和地形等地方性自然系統要素的劇烈波動。

  全書從世界各國選出眾多樣本,以生動的案例比較發展中國家和高所得國家的自然災害,包括發生在孟加拉和美國的颶風、發生在尼加拉瓜和加州的地震等等。最後更提出不同發展水平下應付變動方式有何差異的理論。

  台灣近年來天災不斷,成為社會上的最痛,本書可讓民眾知道防災和減災的重要性,並建立應有的防災意識,使未來的傷痛得以減輕,也提供給災害相關課程作為入門指引或組織框架,或針對更廣泛的環境識覺課程鋪設一個完好的補足性論述。

  本書為探討人類與自然災害互動關係的奠基之作,作者蒐集了全球無數自然災害案例,總結經驗,建立出寶貴的理論。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台灣是一個災害頻繁的環境,大家不妨吸取書中教訓,竭力做好防災、抗災和減災。

  林肯大郡災難、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國道三號走山……等事件,殷鑑不遠,本書會告訴您,它們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

  本書可採用為大學相關科目的教科書或參考書,它提醒學生應該如何面對災害,同時儲備好足夠的知識、養成有效的能力、形塑應有的價值觀。

  本書給地理學、環境科學、都市規劃和公共政策等領域提供了學術研究上的框架和基礎;它寬廣的視野也對關心社會在面臨災害時如何做出反應的資源規劃師、危機處理人員、水利學者、土木工程師等專業人士有所幫助。

  《環境也是災害》反覆提醒民眾和政府:「地球浩劫時時降,生命無常日日臨!」要緊的是如何建立防災意識,做好充足準備。

作者簡介

伊恩.波頓(Ian Burton)

  芝加哥大學博士,1979年出任多倫多大學環境研究所主任,並曾擔任過聯合國氣候變化協會秘書及眾多國際組織的顧問,亦獲頒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對環境災害風險評估、水資源供應、環境和發展等研究,貢獻卓著。

羅伯.凱特(Robert W. Kates)

  克拉克大學榮譽教授,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成員,並曾出任世界饑饉計畫中心主任。他先後參與多項全球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等議題的研究與行政工作。1991年他因研究饑荒、環境,及自然災害等問題具有重大貢獻,而獲得國家科學獎。

吉爾伯.懷特(Gilbert F. White)

  亦為芝加哥大學博士。隨後在小羅斯福總統新政內閣任秘書職,襄理和國家環境資源有關的事務。1955年以後分別在芝加哥大學和科羅拉多大學任教。1970年代初期,他是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屬下自然災害研究計畫撥款的主要評審人。並且在科羅拉多大學創辦了知名的自然災害研究中心。

譯者簡介

黃朝恩

  教育部國家地理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退休教授,並曾擔任環境教育中心組長及地理系系主任。之前,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並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研究。研究專長為自然地理、自然資源保育、自然災害防治,和環境教育等。先後主持過十五項國科會計畫,另發表學術論文及專書近五百種。

徐勝一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地理學博士。曾任職香港中文大學地理系高級講師,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主任,講授氣候變遷、歷史氣候、環境汙染與管理等課程。2008年退休後,在台灣師範大學兼任教職。目前正從事客家研究及鄭和研究。

蘇淑娟

  美國路易斯安那大學地理與人類學系博士,任教於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是她的沃土,使她的地理學觀點趨於周延的則是其他社會學科與人文領域的挹注。她以地理學的空間概念作為觀看世界的方法論,研究大千世界的人與環境關係體現的各種議題。

廖學誠

  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地球資源系博士,現擔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研究專長為自然資源保育、坡地水文學、水土保持、集水區經營等,對森林生態及社區林業亦有研究。

翁叔平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氣象與地質研究所博士,現職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氣候動力與氣候變遷研究。

許嘉恩

  英國亞伯丁大學動物學系博士,現職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為生物地理學、環境生態學、地理資訊系統和環保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