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96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体书 >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秘錄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秘錄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蹇蹇錄:甲午戰爭外交秘錄

作者: (日)陸奧宗光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 2018-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94.00
市场价格: RM52.85
本店售价: RM47.04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蹇蹇錄》系日本外相陸奧宗光所撰外交回憶錄。陸奧宗光是日本明治時代極為重要的政治家、外交家,他主導的日本19世紀末期的外交思路和外交方式,被後人稱為“陸奧式外交”。

本書主體內容涉及甲午戰爭前後,即從朝鮮東學黨起義到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這一時段內的日本外交活動。陸奧宗光本人作為當時伊藤博文內閣的外相,參與了幾乎所有的重大外交決策。

在這本回憶錄中,他圍繞自己的親身經歷,細緻入微地記述了日本與英、法、美、德、俄等國,以及與清國和朝鮮的外交往復,包括彼時外交文書的具體行文,駐外大使的密電和政府高層會議上的言語交鋒等機密內容,也特別記錄了日方如何在中日(馬關)談判中運用各種手段,逼迫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馬關條約》),為日本攫取巨大利益的細節。書中雖不可避免地帶有作者虛飾自矜的色彩,但總體而言,仍是研究甲午戰爭史和中日關係史的重要一手材料。

蹇蹇:忠直貌。作者以此作為書名,意在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剛直、鞠躬盡瘁。


作者介紹

陸奧宗光(1844—1897),日本明治時代的政治家和外交官,伯爵。1868年得到岩倉具視的賞識,步入日本政界;1888年任日本駐美公使,兼任墨西哥外交大使。中日甲午戰爭前,他與當時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同為戰爭的主要策劃者和決策人,並在兩國談判中施展“狡獪”的外交手段,侵奪中國利益,逼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的《馬關條約》。


目錄

緒言
 
第一章 東學黨之亂
東學黨之亂
對朝派兵的朝政決定
日清兩國在朝鮮的權利之爭
袁世凱、汪鳳藻等人的謬見
朝鮮國王向清國乞求援兵
 
第二章 日清兩國對朝出兵
《天津條約》
清國就對朝派兵向我的行文知照以及帝國對清國公文中“保護屬邦”一詞的抗議
帝國就對朝出兵向清國提出照會
 
第三章 大鳥特命全權公使的歸任及其就任後
大鳥特命全權公使的歸任
大鳥公使率領水兵進入京城
歐美各國官民在朝鮮國的情況
 
第四章 關於為改革朝鮮內政派遣日清兩國共同委員的提案
關於向朝鮮派遣日清兩國共同委員的閣僚會議
透過清國特命全權公使汪鳳藻向清國提出對朝派遣日清兩國共同委員的照會
清國對設立日清兩國共同委員提案提出異議
日本對清國發出的封絕交書
 
第五章 關於朝鮮改革與清、朝宗屬關係問題的概述
西歐新文明與東亞舊文明的衝突
我國朝野對朝鮮內政改革問題的議論
關於朝鮮問題的主題與客題的關係
 
第六章 朝鮮內政改革的期
清將葉志超發給袁世凱的電報
關於朝鮮內政改革的密令
大鳥公使對朝鮮內政改革的建議
朝鮮國王發佈罪己詔
電令大鳥公使採取終手段
大鳥公使向朝鮮發出的後通牒
袁世凱的突然回國與駐紮龍山的帝國軍隊進入京城
大院君的入關與朝鮮國王請求參見大鳥公使
宣戰詔書
 
第七章 歐美各國的干涉
俄國的勸告
李鴻章與卡西尼伯爵的談判及俄國的勸告
我國對上述勸告的回復
俄國勸告日清兩國應對等撤兵
我國對俄勸告的回復
俄國就日本的回復發來公函
俄國警告,日本帝國對朝鮮的要求中若有違朝鮮國與列國間締結的條約,俄國絕不承認其有效性
英國的調停
英國駐北京特命全權公使歐格納與總理衛門的商討
英國的調停
小村代理公使依照歐格納的居中斡旋親赴總理衙門,清國未提出任何新方案
帝國電令小村代理公使,向清國提出第二封絕交書
清國傾向於俄國調停的原由
英國的再次調停
我對上述調停的回復
英國聲明,日本此次對清的要求與曾表明的談判基礎相互矛盾並超出範圍,宣告若固執其方針而導致日清兩國開戰,日本應對此負責
帝國對此的回復
英國提出照會,希望承諾今後即便日清兩國開戰,亦不會在清國上海及其周邊作戰
英國提議日清兩國軍隊各自佔領朝鮮然後再作商議
美國的忠告
美國的忠告
對此的回復
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歐美各國的中立
 
第八章 六月二十二日以後至開戰期間李鴻章的地位
李鴻章的外交方針與軍事謀略
李鴻章的經歷
長毛賊與撚匪
天津暴亂
清皇帝下旨追究李鴻章的失察失責
 
第九章 朝鮮事件與日英條約的修訂
條約修訂的歷史
對條約修正案調查委員的詔敕
單方面對等條約方案的全面修訂
我與英國再度開啟條約修訂談判
攘夷保守論的盛行
英國照會我,稱在得到有關朝鮮雇傭科爾德威爾之事和日本軍用電纜貫通仁川外國人居留地之事得到滿意答覆前拒絕簽訂新條約
我對上述問題的回復
《日英條約》的簽訂
旅順口屠殺事件與《日美條約》的關係
 
第十章 牙山與豐島之戰
朝鮮向歐美各國發出的有關清、朝宗屬關係的公文
巨文島事件
牙山開戰前的對朝政策
“高升號”事件和青木公使有關該事件的電文
英國關於該事件的照會
末松謙澄法制局長有關該事件的報告
胡蘭德和韋斯特雷吉兩博士的意見
 
第十一章 朝鮮內政改革第二期
臨時合同條款
《日朝攻守同盟條約》
大院君的復仇策略
金、魚內閣
改革派與軍國機務處
大院君和朝鮮內閣成員與駐平壤清將領間的密函曝光
日清兩國軍隊各佔領一半朝鮮國土的格局
商討對朝策略的內閣會議
朝鮮國的鐵道和電信問題
大鳥公使的召回與井上伯爵的赴任
 
第十二章 平壤和黃海戰役的勝利結果
平壤、黃海戰役後歐洲各國的輿論
平壤、黃海之戰獲勝後我國國民的願望
內外形勢的衝突
 
第十三章 領事裁判制度與戰爭的關係
治外法權和領事裁判制度的區別
英國人皮戈特的領事裁判論
美國人喬治卡梅倫和約翰瓦爾德事件
英國公使對上述事件的抗議
日法兩國對上述事件的爭議
在佐世保捕獲審檢所對英國商船“益生號”所進行的審判
長毛賊時期歐美各國在清國濫用領事裁判權
 
第十四章 媾和談判開始前清國及歐洲列強之舉動
清國各省督撫關於媾和得失之奏議
德璀琳赴神戶
德璀琳出使之目的
英國嘗試由歐洲列強進行聯合調停
英國以朝鮮獨立與賠償軍費等兩項條件再次進行調停
對英國提案之回答
國對英國提議之回答
英國聯合調停提議之失敗
德國皇帝嘲諷英俄兩國對日清兩國的態度
 
第十五章 日清媾和之發端
美國提出進行友好調停
我對此之答覆
清國通過駐北京、東京美國公使向我提出和談請求
清國照會稱任命張、邵二使為全權委員並派來日本
我國朝野關於媾和條件之冀望
關於我應否將對清媾和條件預先告知歐美各國的內閣會議
在廣島大本營召開的關於媾和條約草案的御前會議
伊藤內閣總理大臣之奏言
伊藤內閣總理大臣與余被任命為全權辦理大臣
 
第十六章 廣島談判
清國張、邵二使抵達
廣島談判的次會談
廣島談判的第二次會談
伊藤全權辦理大臣的演說
張、邵二使歸國
 
第十七章 下關談判(上)
清國通過美國公使通知,任命李鴻章為頭等全權大臣前往日本
李鴻章抵達下關
下關談判的次會談
清國全權大臣提議休戰
下關談判的第二次會談
我國全權大臣對清國全權大臣休戰提議之回答
下關談判的第三次會談
清國全權大臣終於撤回休戰提議
李鴻章遇刺及休戰條約
李鴻章遇刺
伊藤全權大臣赴廣島
下關談判的第四次會談
伊藤全權大臣返回下關簽署休戰條約
 
第十八章 下關談判(下)
媾和條約之簽署
我媾和條約方案送達清國使臣
清國全權大臣對上述方案之回復
我全權大臣對清國全權大臣答覆之駁斥
李經方被任命為欽差全權大臣
清國全權大臣提出針對我媾和條約方案之修正案
下關談判的第五次會談
我全權大臣提出對清國全權大臣修正案之再修正案
下關談判的第六次會談
下關談判的第七次會談
媾和條約之簽訂
清國全權大臣歸國
我全權大臣抵達廣島後即刻赴行宮面聖並就條約簽訂結果覆命
媾和條約及附約之批准
內閣書記官長伊東巳代治作為全權大臣被派往芝罘
媾和條約批准交換結束
 
第十九章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上)
對此之措施
俄國的忠告
向西公使所發關於三國干涉的次電訓
關於上述事件向加藤公使所發電訓
關於上述事件向栗野公使所發電訓
西公使之回電
加藤公使的次回電
加藤公使的第二次回電
栗野公使的回電
高平公使的來電
向西公使所發的第二次電訓
西公使的回電
京都會議
帝國對俄、德、法三國約定放棄奉天半島
 
第二十章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中)
三國干涉之由來
三國干涉前後的俄國形勢
俄國建議日俄兩國相互交換意見
俄國公使希特羅渥再度提議日俄兩國交換意見
西公使的密函
三國干涉前後德國的形勢
青木公使關於德國態度突變的來電
高平公使關於德國與俄法結盟一事的來電
加藤公使關於與德國駐英國大使談判的來電
三國干涉前後法國的形勢
 
第二十一章 俄、德、法三國之干涉(下)
結論
遼東半島歸還後國人的不滿
當時的內外形勢
《聖斯特法諾條約》
 
校注
解說——《蹇蹇錄》刊行情況
序言
《蹇蹇餘錄草稿綴》
《蹇蹇錄》——外務省次刊本
《蹇蹇錄》——外務省第二次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