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57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2015飲食文選
2015飲食文選
上一张
2015飲食文選
下一张
prev next

2015飲食文選

作者: 焦桐
出版社: 二魚文化
出版日期: 2016-03-1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真正的美食家難為。

要講話誠實、要味覺靈巧、要心靈敏銳……

  正因飲食非小道,
  透過飲食文學,我們才有邁向美好生活的可能

  ◆飲食文學教父焦桐創立,唯一一本飲食文學集結
  ◆精選華文世界重量級作家最有滋味的文字

  從一粒米,到一碗糜;從一杯茶,到一畝田;從個人生活形態,到集體生命的演變過程,食物,連接了土地、記憶與情感,表現出一種不折不扣的人情味。飲食文學的書寫題材儘管不斷的翻新,其目的都是想把即將忘記的人事物,透過味覺找回來:從品味生活、思念故人、爬梳歷史到時政評論,《飲食文選》先是以「散文」為主,後加入「詩」與「小說」,集大成之後,如今書寫的文體又邁向「論述」的殿堂,以宛若學術研究的方式對待「吃」與「寫吃的人」。

  此外,食安問題數十年不間斷,衛道人士除了大聲抨擊無良企業謀財害命,卻有更多的人開始朔本清源,回歸農業主張友善耕作,讓食品安全從最初始的土地關懷做起,並呼籲全民集體覺醒,讓每一次合乎自然倫理的消費選擇、飲食習性,都能成為推動食物食品鏈改革的一份力量。

  ★飲食文學不寫口感,沒有菜譜,它牽引著食物、與人、與歷史的交會,讓你五感生津,意猶未盡。

  二魚文化自2007年起出版《飲食文選》,編選當年度出版華文飲食散文,將散載各刊的獨立作品,匯聚成一部時代的經典。《飲食文選》不僅規模宏偉且具有國際視野,多年來二魚團隊努力不懈的收集、遴選、聯繫、整合,其目的就是要開創人文工程新頁,並為時代留下紀錄。

  年度飲食文選邁入第九年,《2015飲食文選》彙集2015年發表於報章雜誌、49篇關於飲食文化之優質散文、詩與小說,除了承襲歷年的「故事」、「農漁牧」、「廚房」、「食品安全」、「蔬果」、「飲料」、「品味」、「回味」等主題,今年更增加了「論述」的面向,呈現生活的、知識的、情感的、味蕾的、歷史的、記憶的、批判的、申論的飲食思考與書寫,將飲食文學的格局拉高至學術研究的地位。

  《2015飲食文選》作者群,除了有大家熟知的美食文學作家:焦桐、韓良憶、韓良露、莊祖宜、王浩一、朱國珍、方秋停……,以及詩人陳克華、侯吉諒、鯨向海……之外,更有許多跨界作家如:歷史學作家陳柔縉、編導劉梓潔、建築師王定國、魔幻寫實大家駱以軍、以及關懷保育動物議題的朱天衣……等,都首度加入了本年度飲食文選的行列。

  臺灣飲食文學教父焦桐,研究飲食文化竟是從貪吃和吹牛出發的……
  貪吃難免發胖,看吃貨莊祖宜是如何展開自創節食計畫……

他們說:

  ◆吃是我們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食物不僅在我們的肚腸內進行化合作用,食物的情緒進到我們的大腦,早晚也會變成我們的情緒。我時時想著這些由於食物而產生的美好,記得一些稍縱即逝的事物。我開始相信,食物也是稍縱即逝的記憶,我們的舌頭總忙著回味。----呂政達

  ◆三寸之間是舌頭到喉嚨的距離,再美好的食物經過胃液與直腸的小旅行就變成了屎,只有留在兩耳之間才是黃金,腦裡盤旋迴盪的詩情記憶,是一篇優秀的飲食散文,散發的雋永氣味。----朱國珍

  ◆品嘗美食是審美活動,不能缺乏敏銳的心靈和知識底蘊。美食家逯耀東教授生前謙說飲食是「小道」。飲食絕非小道,它是文化的最核心,張大千就愛以吃論畫,以畫論吃,曾教導弟子:「一個人如果連美食都不懂得欣賞,他又哪裡能學好藝術呢?」------焦桐

  ◆日本人吃河豚的歷史可遠溯繩文時代,考古學者曾經自貝塚遺址挖掘出許多河豚的骨骸。由此可見,千百年來河豚的誘惑確實令勇敢的日本人,明明知道潛藏著致命危險,也要拚死一嚐為快。------林嘉翔

  ◆時代是文明進步,同時也是野蠻殘酷,對人對農對米都如此。我和我的白米,我前岳父和他的大米,在我們口中咀嚼時,我相信應該是同一種味道,那有著與在地連結,有著不能復返的鄉愁,絲絲的甜和濃濃的憂,土地的滋味。------蔡逸君

  ◆每年十月的「彎腰生活節」,市集都會認真地談一個主題,前年談糧食主權,去年談國際家庭農業年,我們透過音樂、論壇、市集、影像、料理、生活態度……各種角度談農業與食物,期待參與的朋友會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找到一個印象最深刻、最有感覺的「入口」,開始試著理解農業這件事。------蘇之涵

  ◆只要重新學習友善對待土地,不再施用化學肥料壓榨土地;不再施用農藥強迫作物、傷害環境,一年、二年……十年,悉心照顧,耐心等待,應該可以讓飛鳥回來、青蛙回來,魚、蝦、毛蟹、蝙蝠、螢火蟲……失去的一一召喚回來。召喚回來的,不只是健康的土地、水流、生命,還有合乎自然倫理的價值觀。------吳晟

  ◆鍾老不僅是為吃家,也熟悉做法,他陳述的古老滋味既是珍貴的客家飲食譜系,也代表著一個民族深厚的人文內涵。------林明德

  ◆每當人生困頓的時候,我都是用喝茶度過,它治療我的病痛,還有創傷。喝茶喝到想哭,這種境界是我從來想不到的。------周芬伶

  ◆我腦海裡出現各式各樣的蒸屜,砂鍋,烤肉架,甚至醃肉用的陶甕……,各種關於「唐僧肉」的料理方式:粉蒸的,窯烤的,五分熟只煎上下兩面,或做成火腿或風硝肉?還是用嫩筍煨爛它,或就最民間用滷的?我覺得我比發情的少年還要走火入魔,每每走在後頭,看著師父的屁股被白馬駝著,一晃一晃,就猛吞口水。------駱以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