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台湾中文书出版品 > 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鑑

作者: 雷家驥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1981-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00.00
市场价格: RM30.80
本店售价: RM27.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針對「中國歷代經典寶庫」編撰和出版的各種問題,高上秦先生在70年2月3日中國時報副刊發表了〈掌握古典寶藏的主權〉一文(即為一個中國古典知識大眾化的構想,就有了詳細的闡申發揚。)高先生在該文提到用現代的語言烘托原書的精神,增進讀者對它的親和力的意義,指出這也意味了它是一種新的解釋,是我們以現代的編撰形式和生活現實來再認的古典。接著,他特舉拙稿作為例子,說:「在這種種實質的,閱讀的要求下,我們不得不對原書有所去取,有所融匯與變通。譬如,原典最大的《資治通鑑》,將近二百卷的皇皇巨著,本身就是一個雄偉的書中帝國,一般大眾實難輕易的一窺堂奧。新版的《帝王的鏡子》做了勾玄提要的梳理,形式也類同袁樞《通鑑紀事本末》的體裁,把它當作了故事性的改寫,雖然字數濃縮了,卻在不失原典題旨的照顧下,提供了一份非專業的認知。」

高先生的文章,可謂深得吾心,這篇代序的信,似乎已無必要再為此贅述。不過,拙稿的結構和某些意義,則應略作補充陳述,讓讀者有進一步的瞭解才是。

首先必須奉告的是,拙稿劃分為三大部分:上篇介述資治通鑑主要編修者司馬光、劉攽、劉恕和范祖禹的生平及其志業,簡敘資治通鑑編修的緣起、意義、結構與實際工作的概況。

下篇則是選擇資治通鑑所述的內容,依照原書周、秦、漢、魏諸紀的次序,作扼要的介述和討論。每一專題即成一節,原則上分就司馬光的選擇觀點、敘述方式、評論意見等,加以介述。資治通鑑是編年體的鉅著,把人事繫於年月,體裁較為散漫,情實較為隱約,這是我改編成類似「紀事本末」體形式的原因,我所選擇的每一題目,大體上都是中國歷史上重大的課題,而且多為司馬光「臣光曰」所評論過。我所以這樣子作命題選擇,是因為一來可以由此讓讀者瞭解古代歷史演變的大趨,等於讀了一本簡扼的通史﹔二來則是讓讀者瞭解司馬光對這些重大問題的識見及其評論角度、思想意識。當然,對此二者,筆者有時也會加入自己的看法,希望讀者由此對這些大事和司馬光的學識為人,有更清晰深入的認識。

最後部分則是結語。筆者在此交代了一些在前面兩部分不便介述的事情,也將前二部分的某些問題作一綜合解釋,協助讀者對資治通鑑全書作綜合瞭解。

有人笑我所說的國語是「南蠻鴃舌」,所以拙稿的國語標音,由朱純一君襄助,時報編輯亦時有標注附加。由於原典龐大而期限逼迫,拙稿一部分的整理工作,由李中邦君和拙荊黃淑梅女士協助處理,因此我才得以如期繳卷。尚有一些助我謄抄文稿的朋友,在此不便一一提名致謝了。

凡是研治學問的人,只要他將所得加以發表,那麼他的功力與學問,都不能輕易地隱藏起來。筆者編撰此稿,目的是為了介紹青少年朋友認識資治通鑑此書,及其有關的一些問題,原無意於勒成不朽,垂諸將來。當然,筆者無意於矜誇,也無意於菲薄,青少年朋友若讀完拙稿,總會對你認識中國歷史文化和通鑑有關的問題,略有幫助。如果讀者又從而引發了研讀國史與通鑑原典的興趣,那確實好極了,想必是讀者善於讀書、富有大分的緣故吧。

編撰者簡介

雷家驥
民國37年生
學歷﹕師大歷史系,香港新亞研究所,文化大學史研所文學博士。
現任﹕中正大學歷史系教授。
著作﹕李靖──天可汗制度創成者,民間托塔李天王。狐媚能惑主──武則天的精神與心理分析。


目錄

出版的話

致讀者書

上篇 資治通鑑及其修撰者

司馬光小傳
一、司馬光的家世與青壯年
二、新、舊黨兩巨擘──王安石與司馬光
三、白首執政與著作

資治通鑑同修者略傳
一、 劉攽
二、 劉恕
三、 范祖禹

資治通鑑編集的意義、結構與工作情況
一、編集的背景與緣起
二、編集精神與結構
三、實際工作的概況

下篇

周紀
一、 三家分晉──通鑑的開始名
二、 三家分晉的由來與才德論
三、 秦的崛起與周的滅亡

秦紀
一、 秦朝統一的要素──客卿
二、 幾乎改變歷史的一擊
三、 秦的滅亡

漢紀
一、 改變歷史的餐會
二、 制禮與叔孫通
三、 外戚政治與王莽纂漢
四、 東漢初期的用人與土風
五、 東漢的宦官與外戚
六、 第一次黨錮之禍
七、 第二次黨錮之禍
八、 大衝突的結局

魏紀
一、 曹丕纂漢與司馬光的正統論
二、 從幾段重要談話看三國發展的趨勢

晉紀
一、 三家歸晉
二、 魏晉風氣
三、 五胡亂華的背景
四、 由群雄角逐至南北對峙之局
五、 民族的同化融合

隋紀
一、 最後一次的欺人孤兒寡婦及南北統一
二、 開皇之治

唐紀
一、 唐初繼承問題
二、武則天的纂位
三、從開元之治至藩鎮之亂

後周紀
一、 馮道──五代十國的一個典型官僚
二、 陳橋兵變的空白──資治通鑑的結束

結語

附錄 原典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