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3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商品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公共衛生護理學
公共衛生護理學
上一张
公共衛生護理學
下一张
prev next

公共衛生護理學

作者: 李怡娟總校、洪淑君等著
出版社: 華都文化
出版日期: 2006-04-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00.00
市场价格: RM92.30
本店售价: RM81.2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第一篇 緒論
第四節 社區健康營造與公共衛生護理的
新工作模式──賦權∕充能

一. 社區健康營造對於公共衛生護理實務的影響

  我國衛生署保健處於1999年底正式將「社區健康營造計畫」列為國民健康計畫三年草案之重點工作,由此將世界衛生組織(WHO)所倡導的「健康城市」理念,透過官方的行政系統及資源注入,在台灣的各鄉鎮社區中,正蓬勃發展及持續。WHO(1986)指出「健康城市的推展,乃需透過民眾的主動參與,使其具備參與的能力及權力,進而對整體環境及社區參與產生關懷意識,以便能夠擴展及運用社區內、外的資源,持續性的創造及改善物理及社會環境,使得社區中的居民可以彼此的互助、支持,執行其日常生活功能及發揮個人最大的潛能」。公共衛生護士如何在營造健康社區∕城市的過程中,形塑重要的專業性角色與功能,是當前重要的議題。

  社區健康營造工作乃在於建立民眾參與社區的契機與機制,共同建構出一個支持性的環境。社區賦權是一個達成上述目標的過程與結果!社區賦權是社會行動的過程,過程中,個人與組織運用他們的技巧與資源,透過集體的力量來改變社會性與政策性環境的情境,以獲得其對生活的掌控能力(Wallerstein
&
Berntein, 1994)。

  因此多位國內外的學者已提出公共衛生護理新的工作模式──賦權∕充能式的與民眾建立夥伴關係(empowering community-as-partnership),作為其執業的核心價值與實務準則(李怡娟,1995;李怡娟、武茂玲,2001;Anderson
&
McFarlane, 2000)。Chinombo(1998)強調要促進民眾參與,必須透過賦權社區來達成。賦權社區必須要了解、整合及動員社區中的資源,包括發展領導才能、社區系統與社區支持網路(Kar, Pascual, &
Chickering, 1999)。在Rothman與Tropman(1987)所提出的三個社區組織模式中的社區行動模式(social action model),其主張結合社區力量,以尋求權力(power)與資源(resources)的再分配,甚至達到政策改變目標。因此發展出一個社會行動模式正是賦權社區的重要結果。除了社區自行界定他們自己的問題和解決方式,透過民眾廣泛的參與社區事物,共同來決定社區目標與行動方案,以有效的解決社區問題,這是屬於社區組織中的社區發展模式(Rothman
&
Tropman, 1987),因此賦權社區重要的是達到資源分配的公平性,透過政治行動,達到社會改革(Wallerstein, 1992)。這個目的與WHO所提倡健康城市中所倡導的重要目標「……發展地方性的相關計畫,以增加健康服務利用的可近性,減少因不公平所帶來的健康危害,發展地方性因地制宜的健康政策,創造支持性的環境,使得社區能夠增加對健康決定因素的控制過程……」,相互吻合。

  公共衛生護士對於社區民眾的服務已無法單以衛生教育來滿足多樣且複雜性的需求,而需要進一步協助社區民眾能夠發展自我決策、協助資源取得、透過夥伴關係的建立以培養民眾相關技能,使民眾建立自信心與向心力,而逐漸成為問題的解決者及決策者。因此,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在與社區民眾建立起夥伴關係的過程中,其互動關係並非以專家或顧問的角色來呈現,而應是以促進者或合作夥伴的角色來扮演(Fetterman, 1994)。

二. 公共衛生護理工作的重要概念──賦權∕充能

  健康是個人與其更大系統(system)間的互動、參與、接受及給予的過程,因此目前一些用於社區護理實務的模式或是架構都是以系統理論為出發,再予以修正或調整,例如大家所熟悉的Neuman的系統理論,Andersen及McFarlane
的「以社區為夥伴」模式及Helvie的能量模式等。然而最重要的不是只在於關心變項的種類有哪些?或之間的關係如何?而是在於串聯概念間的核心價值及社區行動力的依據所在,社區護理實務中的概念架構及行動指引必須是以正向、積極的理念,來激發個人、團體及社區的潛能為重點,取代過去一直以來建立在以「醫療-疾病-治療」為基礎的服務模式與概念(Anderson
&
McFarlane, 2000)。往往專業人員的功能在於找出疾病∕問題、提供一些與服務對象有隔閡的專業知識,提供的所謂「專業知識」大都無法融合與落實於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更遑論其能夠藉由疾病或問題的發生因而轉變為正向的生活態度與健康行為,產生更正向且積極的促進健康行為的動力與能力。因此「賦權∕充能」式的工作模式是在為公共衛生護理消極的找尋病徵與解決健康問題的工作方式,找尋一條新的出路!

  公共衛生護士能提供以「賦權∕充能」概念的衛生教育指導的工作,在過程中,不會一味的只關注於所提供的專業知識或是保健資訊上,反而積極地進入服務對象所處的環境與情境中,與他們一起共同探索與尋找專業知識或是醫療保健資訊對他們的意義,找出影響其了解專業知識或是醫療保健資訊的困難及阻力為何,並進一步探索了解其執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困難為何,透過與服務對象一起討論後的方法與途徑,喚起其對自身健康的關心,協助他們能夠將專業知識透過能夠吸取與接受的方式,加以轉換,以增強他們實行健康促進行為的自我效能,能有把握及能力去達到民眾與公共衛生護士共同設定的健康促進目標(李怡娟,1999)。

總校閱暨作者簡介
李怡娟
作者簡介(作者依寫作章節次序排列)
洪淑君

江貞紅

杜淑雲

楊慧貞

顏效禹

嚴毋過

沈桂枝

 王燕慧

李麗燕

楊雅惠

王淑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