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84,29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医 >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中醫基礎理論

作者: 李德新
出版社: 文光圖書
出版日期: 2003-05-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50.00
市场价格: RM69.20
本店售价: RM60.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中醫學是我國在防病治病、養生保健的長期應用中不斷積累、總結而形成,具有獨特風格,融合自然、人文科學於一體之醫學科學體系。中醫學理論是系統的生命科學理論,其生命觀、健康觀、疾病觀、醫學模式形成了中醫基礎理論的基本學術特色和優勢。中醫基礎理論是中醫學的專業基礎課程,是學習和研究中醫學其他各門課程的基礎。其主要內容包括:中醫學與中國古代哲學、臟象、氣血精津液、經絡、體質、病因、病機、養生與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本書的編寫,在充分吸收前六版統編、規劃教材編寫經驗,在中國中醫基礎理論教師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力求體現中醫學理論的學術優勢和特色,同時符合本學科領域的現代科技發展趨勢,以適應本世紀高等中醫教育和中醫基礎理論教學的需要。在教材的內容上,其核心部分是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既立足於反映中醫學術發展的成熟內容,又增加了體質、臟腑病機等新內容,以保持中醫基礎理論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其延伸部分即學科的發展現狀和趨勢,著重從科學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上予以適當地介紹(用小字排印),使讀者了解學科發展的前沿。在教材的形式上,也努力吸收國內外教材形式研究的新成果,各章除正文外,設【內容提要】、【關鍵術語】、【小結】、【復習思考題】、【文獻摘錄】和【主要參考文獻】等,以利於讀者學習和參考。為了培養讀者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我們努力把中醫學獨特的研究方法特別是思維方法,滲透到本書內容之中。

作者簡介

  李德新,祖籍遼寧營口,1935年出生於中醫世家,畢業於遼寧中醫學院,並在遼寧大學哲學系哲學研究班研修。現任遼寧中醫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世界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理論學會主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中醫中藥學科評審組成員,全國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名詞審定委員會委員,國家自學考試指導委員會醫藥專家組成員等職。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遼寧省優秀專家。

  從事中醫醫療、教學和科研工作近40年,精通中醫理論,臨床經驗豐富,以中醫理論和中醫內科為專攻。長於內科系統疾病,特別是肝膽脾胃疾病、心身疾病和疑難雜症的辨證論治。

  主要研究方向:中醫脾胃學說、氣血學說、衰老學說和情志學說及其應用研究,中醫名詞術語規範化研究,中醫藥防治亞健康的研究,五臟整體觀的分子生物學研究。主持並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部省級科研項目9項,獲國家教育部等部省級科技進步獎8項,優秀教學成果獎2項。為國內外培養了博士研究生28名,碩士研究生31名。

  主要論著:迄今,共主編和編寫了大型學術專著和高等中醫院校統編教材27部,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其中,有代表性的為:

《實用中醫基礎學》(遼寧科技出版社,1985)
《中醫基礎理論》(湖南科技出版社,1985)
《氣血論》(遼寧科技出版社,1990)
《中醫男科臨床治療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
《傷寒論古今研究》(遼寧科技出版社,1993)
《中醫基礎理論》(全國普通高等中醫院校中醫藥專業21世紀課程教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
《中醫基礎理論》(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指定教材,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中醫基礎理論》(全國高等中醫院校成人教育教材,湖南科技出版社,2002)
《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1)


目錄

導論
一、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概念
二、 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學
三、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四、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發展
五、 中醫學現代化
六、 中醫基礎理論體系的基本內容
七、 中醫學的醫學模式
八、 中醫學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

一章 中醫學與中國古代哲學
第一節 氣一元論
第二節 陰陽學說
第三節 五行學說
第四節 中醫學的科學思維

二章 臟象
第一節 五臟
第二節 六腑
第三節 奇恆之腑
第四節 形體官竅
第五節 臟腑之間的關係

三章 氣、血、精、津液
第一節 氣
第二節 血
第三節 精
第四節 津液
第五節 氣血精津液關係

四章 經絡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
第二節 十二經脈
第三節 奇經八脈
第四節 經別、別絡、經筋、皮部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功能
第六節 經絡學說的應用

五章 體質
第一節 體質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體質的形成
第三節 體質的分類
第四節 體質學說的應用

六章 病因
第一節 外感病因
第二節 內傷病因
第三節 病理產物
第四節 其他病因

七章 病機
第一節 發病機理
第二節 基本病機
第三節 內生五邪病機
第四節 臟腑病機
第五節 疾病的傳變
第六節 疾病的轉歸

八章 養生與防治
第一節 養生
第二節 預防
第三節 治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