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740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中医 >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套書)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套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氣的樂章、水的漫舞、氣血的旋律(套書)

作者: 王唯工
出版社: 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 2011-01-2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70.00
市场价格: RM117.13
本店售价: RM104.2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
超越DNA的革命性發現

  關於「中醫科學化」,長久以來,一直存在著幾派不同的聲音。有一群人將科學化解釋為西醫化,認為中醫落後於西醫,不屑於氣與經絡的科學化研究。還有一種人認為中醫本身即是科學的,不需再於此多作辯證,應思考中醫本身的優勢,以中醫的思維來思考中醫的未來。當然,也有一群科學家,不論主客觀的條件如何,在相信中醫的信念下,默默地為中醫的科學證據和解釋努力著。

  在這當中,最具劃時代意義的,當屬王唯工教授的論述。

  當其他人仍找不出脈搏與生理現象的關聯時,王教授以壓力和共振理論來類比血液在人體中的運作,成功地突破了困境,不僅為長久以來破綻百出的西方循環理論找到一個新出口,也為中醫建立了一套現代化語言。此外,王教授基於共振理論發展出的「經絡演化論」──DNA提供成長的材料,經絡提供生長的能量──也預示了生物演化研究下一波的契機。

《氣的樂章》

  我們的十大死因大都與循環有關。西方醫學長久以來以流量理論思考人體的血液循環,在治療上遇到極大的困境。物理學上有一個術語──「共振」,共振理論很有可能才是血液循環最合理的解釋。但是,這項醫學史上的重大突破並非新發現,中醫三千前就是依此原則治病,中醫的說法是──「氣」。本書作者根據共振理論檢驗人體血液循環的現象以及疾病的成因,看過數萬名病人,發現結果與中國古書上的記載不謀而合。人體的生理運作像一篇樂章,可以諧波分析,「氣」就是其中的旋律。現代科學證明了中國古人的智慧,並且利用新式儀器還能分析出數億種脈象,遠遠超越傳統中醫的成就。這是新的開端,朝向一個自然老化而無病痛的未來。

《水的漫舞》

排毒、排酸、減肥、美容的理論根據 《氣的樂章》姊妹作

  水是陰,氣是陽;氣不足則水起,水排除則氣至。

  任何一個永續不斷的系統,一定要週而復始,不能讓廢料堆積;正如汽車要排放廢氣,城市要收垃圾、排污水。對身體這個精密複雜的系統來說,最大量、最普遍的廢氣便是二氧化碳。在《氣的樂章》一書中,作者清楚地說明了氣即共振,解釋養份在人體中的運送;本書則進一步揭露,人體要健康,除了養份能順利輸送,還要廢料能順利排除。所謂廢料,就是含二氧化碳的酸水;酸水的堆積,便形成我們所俗稱的「水腫」。但到目前為止,一般人只知「排毒」、「排酸」,卻不知道所謂「酸」和「毒」,正是人體沒有排出的廢料──二氧化碳──所造成的。在本書中,作者以其結合中西醫的背景,並以精簡而邏輯清楚的方式,說明二氧化碳如何產生、如何堆積,如何形成幾個不同階段的水腫;更重要的,我們可以如何透過正確的飲食和運動,消除水腫,邁向真正沒有病痛、不會老化的人生。「氣」與「水」是健康的一體兩面,有了這兩方面的知識,我們都有機會預約一百二十歲的未來。

  從《氣的樂章》一書中,我們已經知道,慢性病大都是循環的問題,而循環會產生問題,多是由於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一點一滴地累積。因此我們該從身體整體的大架構來看待飲食和健康,而非局部性的理解;同時應尋求一個可以早期自我檢測的方法,而非依賴西醫成千上萬個標準值來為自己的健康下定義,或是等到身體某個器官拉警報了才來應對。

  為什麼要少吃碳水化合物,為什麼可以多吃油,為什麼蛋白質是最不好的熱量來源……,本書的觀點,推翻一般人的既有認知,很有可能是繼阿金氏之後最具有影響潛力的健康飲食革新理論。

《氣血的旋律》

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

  中醫及西醫,看似沒有太多交集,卻有一個共通的重要元素,那就是「血液」──血液是生命之泉源,心臟又為血液之幫浦。本書延續《氣的樂章》裡「氣」及「共振是氣的源頭」的觀念,藉由自來水廠以及靜壓輸水原理解釋了血管及心肺的運作模式,指出氣就是血管及血液中傳送的聲波,藉以揭開氣血共振的奧祕,並引證出肺循環系統的重要性──而西醫常將其誤認為體循環的迷你版,造成現今醫療成本的日益高漲。

  人類本身的氣血共振特性,係取決於以氣為藍圖的循環系統,這是從胚胎時期就已經開始的。透過這個循環系統,血管與血液提供了全身所需的氧氣與營養。本書解析血液運行的分配與調控,並深度探討了病毒感染 、高血壓、心血管堵塞在脈診臨床上的全新發現及其成因。本書係《氣的樂章》、《水的漫舞》的延伸鉅作,隱然帶有總結意味。也是王唯工教授秉持「西醫是治你不死的學問,中醫是讓人活得快樂的學問」,為發揚漢唐醫學的又一「氣」的饗宴。

作者簡介

王唯工 教授

  台灣大學物理系學士、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69年因為對中醫感到興趣,放棄了史丹福及耶魯而選擇約翰霍浦金斯大學的生物物理系,主攻神經科學。1973年獲博士學位。曾任中山大學物理系創系主任、陽明大學醫工所所長,並於台大電機系醫工組任職,在中國醫藥學院中醫所授課五年。1988年首次製成脈診儀,在台大醫院、榮總、中國醫藥學院等多處與西醫會診,並與中醫黃維三、林昭庚、張步桃、張家訓、潘念宗、胡秀卿;西醫鐘傑、崔玖等先進合作研究。

  在醫學工程領域多次獲國科會傑出獎,且因脈診之相關發明獲經濟部發明獎。其發明上的貢獻連續收錄於Marquis世界名人錄。現從事漢唐醫學之研究,以及各種非侵入性醫療器材之開發。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