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5,8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艺术总论 > 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精裝)
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精裝)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精裝)

作者: 陳葆真
出版社: 石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1-06-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1600.00
市场价格: RM243.39
本店售价: RM216.62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為作者長期以來的研究成果,內容結合了結構分析、圖像比較、和相關的文獻資料,分別為存世的九卷《洛神賦圖》斷代,並建構它們之間的風格系譜;同時,也經由對這些《洛神賦圖》的研究,探討了故事畫中一些通則性的議題,包括:敘事技法、構圖方式、時間與空間的表現、和圖文轉譯與互動等問題;且藉由這些問題的處理,觀察漢代以降中國故事畫發展的情形。

其內容主要包含五大部份:

  首先解析曹植所作〈洛神賦〉的美學特質和相關問題,包括它的句型結構、音韻變化、和賦文意涵等問題;其次,闡述遼寧本《洛神賦圖》如何在構圖上、圖像上、和圖文佈列及互動關係等圖像語言方面,轉譯原來文本中所具有的美學特質和意涵;又次、那些設計與表現在風格上與顧愷之有何關係?它們所反映的又是什麼時代的風格特色?再次,從墓室壁畫、敦煌壁畫、和傳世作品中觀察漢到六朝之間故事畫發展的情形,包括:敘事方法、構圖設計、時間和空間的表現法,以及人物與山水、圖像與文字如何佈列與互動的各種設計;又次,分析比較遼寧本、北京甲本、和弗利爾甲本等三本《洛神賦圖》在構圖、圖像細節、和繪畫風格方面的共同性和差異性;並推斷它們個別成畫的年代;最後,釐清傳世〈洛神賦〉故事畫的表現類型和風格系譜。

  作者以嚴謹的態度處理相關的文獻資料,並將作品進行細緻的風格分析和比較;且其行文流暢,論證清晰,深入淺出,使得全書輕鬆易讀。本書可謂是到目前為止,對《洛神賦圖》和中國古代故事畫的各種問題,最完整、最細緻、和最具創見的論著。

作者簡介

陳葆真(臺灣臺北縣人)

學歷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1969)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中國藝術史)碩士(1974)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史博士(1987)

專業資歷

  國立故宮博物院資料室及書畫處服務(1974 ~ 1978)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藝術與考古系東亞藝術資料中心主任兼大學美術館亞洲藝術部助理主任(1985 ~ 1991)

  國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專任副教授(1991 ~ 1996)、教授(1996 ~ 迄今);兼任該所所長(1997 ~ 2003;2009 ~ 迄今)

專業領域

  圖像與文字的關係;中國古代人物故事畫;敦煌佛教故事畫;南唐歷史與藝術;宋、元、明、清繪畫史;臺灣近現代繪畫和攝影藝術等。曾先後發表相關之中、英文論著數十篇,以及專書五種,分別為《陳淳研究》(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8)、《古代畫人談略》(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79)、《江兆申》(臺北:錦繡出版社,1996)、《台灣故事》(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8);《李後主和他的時代─南唐藝術與歷史論文集》(臺北:石頭出版社,2007)。


目錄

自序
導論

第一章 曹植與〈洛神賦〉
一、曹植創作〈洛神賦〉的背景
二、〈洛神賦〉的文章結構與美學特色
三、〈洛神賦〉的創作年代與象徵意涵
四、小結

第二章 遼寧本《洛神賦圖》的表現特色與相關問題
一、戲劇式的構圖與特殊的圖文轉譯法
二、人物表現、空間設計、和美學特色
三、圖像與圖文配置的模式
四、收藏簡史與是否為顧愷之所作的問題
五、《女史箴圖》的表現特色
(一)構圖模式
(二)人物畫風
(三)空間表現
六、小結

第三章 漢代到六朝時期故事畫的發展
一、漢代故事畫的構圖模式與時間表現法
(一)同發式構圖法─武梁祠《荊軻刺秦王》
(二)單景式構圖法─洛陽61號漢墓《鴻門宴》
(三)連續式構圖法─洛陽61號漢墓《二桃殺三士》與和林格爾漢墓《漢吏出行圖》
二、六朝故事畫的構圖模式與時間表現法
(一)異時同景式構圖法─敦煌254窟北魏《濕毗王本生》
(二)依時間順序展現的曲折式構圖法─敦煌254窟北魏《摩訶薩埵本生》
(三)不依時間順序展現的橫向式構圖法─敦煌257窟北魏《鹿王本生》
(四)依時間順序展現的橫向式構圖法─敦煌257窟北魏《沙彌守戒自殺緣》
三、六朝故事畫中的空間表現法
(一)空間通道和盒形空間表現法─敦煌北魏257窟《鹿王本生》與《沙彌守戒自殺緣》
(二)山水母題與空間設計─敦煌西魏285窟《五百盜賊皈佛緣》
(三)中國南方山水畫的興起
(四)圓圈形空間表現法
(五)連圈式構圖法─敦煌北周428窟《摩訶薩埵太子本生》
(六)半連圈式空間表現法─敦煌北周296窟《五百盜賊皈佛緣》與隋代419窟《摩訶薩埵太子本生》
(七)殘圈式空間表現法─日本奈良博物館藏《繪過去現在因果經》
四、小結

第四章 遼寧本《洛神賦圖》所反映的六朝畫風及其祖本創作年代的推斷
一、構圖方式與敘事方法
二、空間表現法
三、美學趣味
四、文字與圖像配置的設計
五、圖像的造形特色
六、《洛神賦圖》祖本創作的時代和相關的文化背景
七、小結

第五章 遼寧本《洛神賦圖》上的賦文和書法的斷代
一、書法風格的分析與斷代
(一)結字
(二)筆法
(三)缺陷處
二、本卷上〈洛神賦〉內文的問題
(一)遺漏的實字
(二)省略的虛字
(三)古體字的應用
(四)避諱字的問題
三、六朝故事畫中四種圖文配置的方法
(一)圖文輪置法
(二)圖文平行法
(三)文後附圖法
(四)圖文融合法
(五)喬仲常《後赤壁賦圖》中所呈現的六朝式圖文配置法
四、小結

第六章 北京甲本《洛神賦圖》和它的相關摹本
一、北京甲本與遼寧本《洛神賦圖》在構圖上和圖像上的比較
二、北京甲本在圖像細節方面的內在矛盾
三、北京甲本《洛神賦圖》的斷代問題
(一)人物畫風格
(二)北宋末年顧愷之傳統的復興與文化背景
(三)北宋末年詩畫換位的美學觀念
四、北京甲本《洛神賦圖》的收藏史
五、弗利爾甲本《洛神賦圖》的斷代和收藏史
六、臺北甲本《洛神賦圖》的斷代
七、弗利爾乙本《洛神賦圖》的風格與斷代
八、臺北乙本丁觀鵬摹《洛神賦圖》的表現特色
九、小結

第七章 傳世〈洛神賦〉故事畫的表現類型和風格系譜
一、六朝類型的《洛神賦圖》
二、宋代類型的《洛神賦圖》
(一)連續式構圖
1、北京乙本《洛神賦圖》
(1)構圖與空間設計
(2)圖文互動關係
(3)山水表現與斷代
2、大英本《洛神賦圖》
(二)單景式 / 單景系列是構圖法—北京丙本《洛神賦圖》
三、元代類型的《洛神圖》
四、明清以降的《洛神圖》
五、小結

結論
附錄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