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9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保健 > 养生法 > 吃補自然食療法 :150種中藥材搭配技巧大公開
吃補自然食療法 :150種中藥材搭配技巧大公開
上一张
吃補自然食療法 :150種中藥材搭配技巧大公開
下一张
prev next

吃補自然食療法 :150種中藥材搭配技巧大公開

作者: 廖婉絨
出版社: 蘋果屋
出版日期: 2009-03-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高中同學口中的「大熊妹」,搖身變成中醫界的「大美女」!

  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廖婉絨中醫師不但腰圍、身材瘦好幾圈,整個人的氣色和健康也比以前年輕10歲,她到底有什麼獨門秘訣?

  生完兩個孩子後反而變年輕?跟著廖醫師從內而外徹底大調理!

  吃對中藥膳即可改善黑斑、黑眼圈、青春痘、肥胖、高血脂等病症,解決所有你所困擾的健康問題。

  知名中醫廖婉絨開藥帖!70種常見疾病,140道料理,教你吃對中藥,補對身體,達到「藥食同療」的最佳效果。

  不孕症吃中藥膳調體質最容易受孕?三十多歲還能靠吃補豐胸?

  骨質疏鬆症可以吃中藥改善?焦慮、憂鬱,吃中藥也能調理出好心情!

  70種常見疾病,一次收錄,解決全家人的健康問題!

  枸杞,除了對雙眼有很大的助益,還有抗癌、抗老化的效果!

  山藥,具有神奇的豐胸效果,讓你即使過了發育期,罩杯依舊能up up大升級!

  紅玫瑰,可以改善憂鬱、乳房脹痛、經期紊亂、內分泌問題,是女性朋友的最愛!

  紅棗,對於貧血、高血壓、肝炎都有療效,還能改善嚴重失眠。

  這本書將告訴你以前所不知道的中藥效果,

  其實對症下藥,就能改善體質,遠離疾病。

  自古以來,中國人一直把中草藥作為增強體質,防治疾病,延緩老化的重要手段;但是現代人對中藥確有著刻版的印象,一碗黑黑苦苦的中藥水,令很多人退避三舍。其實,藉由中藥材和適當食材搭配,也可以做成好吃又養生的藥膳料理,這是廖醫師這幾年不斷在報章雜誌、電視、網路等媒體上,一直在努力推廣的養生方式。

  廖醫師本身無疑就是這套「吃補自然食療法」的最佳代言及受惠者。雖然年屆40歲,又高齡生育,生了兩個健康寶寶(姊姊3歲,弟弟不到1歲),但是不論是氣色、皮膚、身材,都維持在很好的狀態,這一切都歸功於接觸中醫,利用中藥調養身體;讓她不僅維持了美麗的外在容貌身型,內在的健康也兼顧到了。廖醫師專業的中醫背景加上美麗的活招牌,近年來受邀於各大媒體,更被媒體喻為是中醫界的林志玲。

  這本書不僅是廖醫師臨床經驗的整理,更是和大家分享她平日保養有成的心得。將中藥融入食材,變出不同面貌,讓中藥不再只是又黑又濃的藥湯,還有果汁、果凍、甜糕、涼拌等美味可口的藥膳料理,期望能改變一般大人小孩對中藥退避三舍的恐懼。這本書可以讓你了解疾病本質,再認識自身體質,選擇適合的中藥調理,搭配食材做出美味的養生料理,不但照顧自己,還能照顧家人及親友健康。

  雖然這是一本以疾病為分類的中藥全書,但不只是當身體出現疾病時才有用、才要養生,如果曾經罹患過某些疾病,或有家族病史,都可以籍由這套「吃補自然食療法」及早預防,才是養生保康之道。

本書特色

特色一 收錄70種常見疾病,照顧全家人的健康
  收錄婦科、皮膚、心血管、慢性病、泌尿系統等常見疾病。
  包括:高血壓、糖尿病、痛風、黑眼圈、黑斑、經期失調、不孕症、貧血、頭痛、蕁麻疹、肩頸痠痛、失眠、氣喘等,都可用中藥搭配食材來進行身體調理,達到食補藥補的自然功效。

特色二 買對好中藥,發揮好藥效
  圖解150種中藥材,教你挑選分辨好中藥,買對好中藥,才能發揮好藥效。

特色三 140道食譜料理,兼具養生功效與美味口感
  誰說良藥一定苦口?中藥材也能煮出美味料理!
  140道養生食譜,打破中藥一定是又黑又苦的難喝「長相」,以中藥材搭配天然食材,做成一道道茶飲、果汁、點心、湯品、美味菜餚,兼具養生功效與美味口感。

作者簡介

廖婉絨醫師

經歷:
  現任 御絨中醫診所 院長
  曾任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 專任醫師
  新光醫院 專任物理治療師/復健師

學歷:
  美國哈佛醫學院麻州總醫院 物理治療碩士研究
  中國醫藥大學 學士後中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 中醫研究所碩士班研究
  中山醫學大學 復健醫學系物理治療組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