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從社會主義經濟轉型為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私經濟部門的興起不僅使政府提供公共財與徵收賦稅的機制必須做全盤的變革,更重要的是,整個公共經濟部門如何建立新的財政收支制度,以符合市場經濟體制下區域間、與各級政府間公共資源分配的供給與需求,便成為經濟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本書所探討的核心問題便包括了:對於一個從計畫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轉型經濟體
(transitional economy),中央與地方財政的分權究竟應依據什麼樣的標準,應如何改革才能降低經濟制度轉型的交易成本?制度轉型的交易成本---特別是政治成本與訊息成本---是否隨著經濟效率提昇而降低? 以及制度轉型的設計應如何平衡政治壓力團體與經濟效率?
作者簡介: 鄒繼礎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曾任教於紐澤西州立大學經濟學系,現任逢甲大學經濟學系主任。
主要研究興趣與學術論文涵蓋經濟發展與成長、中國大陸經濟改革、國際貿易衝突與解決、人力資本理論、經濟制度、經濟思想史等領域。
曾翻譯<解讀偏好:用經濟學方法探究人類行為>,另與他人合譯<國家發展策略:打造國家財富>、<家庭論>、<透視經濟大師>等書。
時論及短評散見聯合報、中國時報等國內主要報章及New York Times, 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及Business Week等。
第1章 導論:大陸經濟改革與財政制度
1.1 大陸制度轉型與財政改革之制度面因素
1.2 制度轉型與改革的研究方法與文獻探討
1.3 本書結構與各章論點簡述
第2章 經濟改革對價格結構與財政收支的影響
2.1 經濟轉型中的財政與市場結構關係
2.2 企業所有制轉型與財政改革
2.3 勞動市場、資本市場與財政改革
第3章 財政結構與改革
3.1 1980年代之重要稅制變革
3.2 財政包幹、市場經濟與企業活動
3.3 1994年分稅制改革
第4章 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劃分之改革
4.1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
4.2 中央與地方稅收之劃分
4.3 中央與地方公共財之劃分
第5章 財政制度與區域經濟發展
5.1 地區成長的差異
5.2 區域發展差異與跨省份收歛
5.3 中央地方財政關係與經濟成長
5.4 區域均衡發展與財政誘因
5.5 區域發展差異與制度轉型的調整成本
第6章 國有企業與制度轉型
6.1 國有企業虧損與財政赤字
6.2 金融體系與國有企業
6.3 國有企業的社會安全網與改革的困境
6.4 稅制扭曲效果與改革方向
第7章 財政制度改革方向與其他制度轉型之關係
7.1 財政制度改革的步驟與階段
7.2 金融制度轉型
7.3 財產權與法律制度
7.4 改革的政治經濟問題
第8章 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