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本《頭部造形規律之解析》中,極力地擺脫從醫用解剖學繼承而來的包袱—由裡而外細分的解剖知識,回歸到藝用解剖學應有的認識模式—整體先於細節、由外而內的認識模式。研究人體造型的主題雖然古老,但是,站立在數位時代的二十一世紀,採用了可量化、可複製的攝影與光影分析來更新研究途徑。筆者為了化不可見為可見,採用計畫性的「光」探索影響體表的解剖結構,以突破一般的觀察無法確切得知之限制,有系統地追溯影響體表的解剖結構、造形規律,證明不同臉型、表情、五官的造形規律,以支援立體及平面之寫實描繪。
本書《頭部造形規律在立體形塑之應用》除了逐一展現理論與實務的步步結合外,並藉角面像、經典作品突顯各角度的解剖結構、造形規律,以梳理自然人細膩、繁瑣的體表變化。構形階段的完成才是創作的開始,書中最後以造形探索、名作解析作結尾,從「藝用解剖學」、人體造形的角度揭開名作中隱藏的藝術手法,以為讀者創作之參考。
作者簡介
魏道慧
一、學經歷
國立藝專雕塑科畢業
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芳邦學院美研所碩士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退休雕塑系專任副教授(授課科目:藝用解剖學、基礎塑造、人體素描、基礎素描)
二、獎項及出版著作
1973年第三十六屆臺陽美展雕塑類第一名(作品“九重鬱”)
1974年第二十八屆全省美展雕塑類第二名(作品“雁”)
1984年出版《藝用解剖學》
1992年出版《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
2017年出版《頭部造形規律之解析》
《頭部造形規律之立體形塑應用》
2018年改寫《人體結構與藝術構成》
序 004
壹、 頭部重要的解剖點—從皮薩烈夫斯基的《雕塑頭像技法》談起
本章目錄 012
一、皮薩烈夫斯基是頗具盛名的蘇俄雕塑家與雕塑教育者 014
二、皮薩烈夫斯基「頭部正面和側面的解剖點」之探討 016
三、皮薩烈夫斯基「泥塑時頭部側面重要解剖點」之探討 022
貳、數位建模中的頭部形塑—以 ZBrush 實作為例
本章目錄 032
一、因應數位建模的跨領域整合 038
二、視角的分析與判讀 041
三、造形規律在 ZBrush 建模中的實踐—「青年頭像」之建模 048
四、「青年頭像」與其它 3D 模型之差異 092
叁、泥塑中的胸像成型
本章目錄 116
一、因應雕塑訓練的「觀察力培養」 121
二、造形與解剖的結合—以體塊強化解剖結構觀念 132
三、泥塑中的胸像成型 177
肆、名作中的造形探索
本章目錄 212
一、習作中的造形安排 218
二、石膏像的造形探索 222
三、名作的造形探索 226
結論 240
附件
1.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之「藝用解剖學」課程設計 254
2.「藝用解剖學」的最後一堂課 256
從「藝用解剖學」談名作中的藝術手法—
‧以米開朗基羅的《被束縛的奴隸》為例 吳彥煦
‧以米開朗基羅的《聖普洛鳩魯》為例 秦翊誠
‧以羅丹的《加萊義民之一》為例 王耀萱
‧以哈塞伯的《青蛙》為例 許萓家
3. 頭部解剖圖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