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學舞蹈全集》預計出版十卷,書目和收錄舞作依序為:
第一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一) 尋找失去的舞跡.重建唐樂舞文明(貴德、皇帝破陣樂)
第二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 通古今之變(春鶯囀、蘇合香)
第三卷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三)(團亂旋、傾盃樂、拔頭)
第四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上)
第五卷 劉鳳學作品第109號《曹丕與甄宓》(下)
第六卷 中國現代舞系列──傳統/現代的詮釋(火花、十面埋伏、門神、冪零群、拉邦三環創作法實驗、俑之一──漢俑)
第七卷 與宇宙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及中國少數民間舞系列(九族基本舞步、賞月舞、青春舞曲、嘉戎族狩獵舞、西拉雅姆、虹彩妹妹、農家樂、太極劍舞)
第八卷 儒家舞蹈研究(人舞、化成天下、威加四海)
第九卷 劉鳳學作品第107號《沉默的杵音》
第十卷 劉鳳學作品第127號《揮劍烏江冷》
每一卷內容包含「論述」和「劇場演出實錄」兩大部分,前者以歷史經緯、田野調查、學術研究為梗概,後者以拉邦舞譜、樂譜、設計圖稿、影像呈現,理論和實踐並陳,顯示出劉鳳學逾一甲子的舞蹈創作、舞蹈學術、舞蹈教育的廣博,也透過其個人與她的舞者、龐大的藝術工作群,形塑臺灣當代舞蹈史從微觀至巨觀的多種面向。
本書為全集第二卷.唐宮廷讌樂舞研究系列(二),以中古世紀唐(618~907)讌樂舞為研究對象,上篇收錄四篇論文,呈現唐樂舞在中國、日本、韓國發展的概覽和對照;下篇為劉鳳學重建唐大曲《春鶯囀》、《蘇合香》兩支舞作的樂譜與舞譜,以及服裝與頭飾設計者、舞者訪談,呈現更多舞作重建的過程和細節,並附有劉鳳學小傳、相關圖片和演出劇照等。
《劉鳳學舞蹈全集》是臺灣第一部舞蹈全集,劉鳳學更是臺灣首位出版「舞蹈全集」的舞蹈家。
新古典舞團/唐樂舞 創辦人、創團藝術總監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創辦人
財團法人新古典表演藝術基金會 紅樹林劇場 創辦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榮譽教授
1925年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1949年畢業於國立長白師範學院,主修舞蹈、輔修音樂。1965~1966年於日本東京教育大學研究舞蹈學,同時在日本宮內廳研究唐朝傳至日本之讌樂舞。1971~1972年於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Folkwang Hochschule)隨Albrecht Knust及Hans Zülich研究拉邦動作譜及舞蹈創作。1981~1987年在英國拉邦舞蹈學院(Laban Centre for Movement and Dance)攻讀博士學位。1982~1987年間,在劍橋大學教授L. E. R. Picken指導下撰寫博士論文,1987年通過口試,獲哲學博士學位,為臺灣第一位舞蹈博士。
劉鳳學舞蹈創作生涯超過一甲子,作品編號已有130首,1976年創立「新古典舞團」,2001年創立「唐樂舞」。其中大型舞作如《招魂》、《北大荒》、《冪零群》、《布蘭詩歌》、《沉默的杵音》、《曹丕與甄宓》、《黑洞》、《灰瀾三重奏》、《黃河》、《大漠孤煙直》、《沉默的飛魚》、《雲豹之鄉》、《春之祭》、《揮劍烏江冷》等。她首倡「中國現代舞」,1967年以「古代與現代中國舞蹈」為題在臺北中山堂舉辦舞蹈發表會,發表「中國現代舞宣言」,為舞壇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呈現一個創作者面對時代的回應。劉鳳學舞蹈風格結構嚴謹,肢體語彙簡潔有力,獨特的舞蹈空間安排,宛如一首精緻完美的交響詩。
其創作與研究涵蓋四個領域:一、創作(首倡中國現代舞);二、臺灣原住民舞蹈文化人類學之研究、創作與出版;三、儒家舞蹈研究、重建及出版;四、唐讌樂舞蹈文化研究、重建、演出及古譜之譯解、出版。已經出版之著作有《教育舞蹈》、《舞蹈概論》、《倫理舞蹈「人舞」研究》、《與自然共舞——臺灣原住民舞蹈》,舞譜出版有《大漠孤煙直:劉鳳學作品第115號舞蹈交響詩》(2003)與《春之祭:劉鳳學作品第125號現代舞劇》(2016)。
劉鳳學經常於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論文,建議政府改革舞蹈藝術教育制度,1990年代提供中小學舞蹈班及「七年一貫制舞蹈教育制度」之構想及課程架構。曾獲教育部第一屆國家文藝獎—舞蹈獎、薪傳獎、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一屆舞蹈藝術獎及兩次CORD舞蹈學者獎、2016年獲總統府景星勳章、2021年獲第40屆行政院文化獎等。
通古今之變──與劉鳳學共時鐫刻的舞臺生命/郭書吟
中國樂舞在日本(禮失求諸野)
唐宮廷讌樂舞研究
整合拉邦動作譜及拉邦動作分析對中國唐代(618~907)讌樂《春鶯囀》分析研究
韓國唐樂呈才概觀/金英淑
唐大曲《春鶯囀》藝術工作群
唐大曲《春鶯囀》樂譜
唐大曲《春鶯囀》舞譜
唐大曲《蘇合香》藝術工作群
唐大曲《蘇合香》樂譜
唐大曲《蘇合香》舞譜
無中生美──服裝、頭飾設計翁孟晴訪談/郭書吟
煮美二十年──《春鶯囀》、《蘇合香》舞者訪談/郭書吟
劉鳳學小傳與新古典舞團、唐樂舞
圖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