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東方思想一本就懂
東方思想一本就懂
上一张
東方思想一本就懂
下一张
prev next

東方思想一本就懂

作者: 世界思想史研究會
出版社: 如果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01-3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東方大國崛起時代來臨,你一定要了解東方思想的奧祕之處!

  中國的儒釋道、印度的心靈哲學、日本的禪學和美學,是東方思想的三大基礎,也是亞洲崛起的力量來源!

  身為東方人的你,有比西方人更了解東方思想嗎?

  ●梵谷的印象派繪畫,融入了日本的浮世繪風格?
  ●印度「梵我一如」的思想,大大影響著德國哲學家叔本華?
  ●中國李白的詩,被馬勒譜寫成交響曲《大地之歌》?
  ●電影《駭客任務》中,大量融合了莊子虛擬幻想的世界觀?
  ●披頭四的音樂,深受印度影響,甚至接受了冥想大師的指導?
  當全世界都在談論東方的時候,你不能繼續對「東方思想」一無所知!

  所謂的「氣」,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中國和印度都認為「氣」對人體有很大的影響?

  作為紓解壓力、重新發現自我的瑜珈、禪學和道家思想,如何讓歐美人士趨之若鶩?

  東方世界的宗教,為什麼不像西方的基督教、伊斯蘭,是崇尚一神信仰的一神教?

  這些都是很熟悉的字眼,不過你了解他真正的意思嗎!
  道、阿修羅、禪、風水、瑜伽、陰陽、解脫、因果、空、冥想、輪迴、密宗、涅槃

  當東方世界的經濟崛起,東方人的價值觀也將成為世界主流的價值觀!

  中國儒釋道,印度的心靈哲學,日本的禪學和美學,這三大東方思想的特色,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必備知識!

  四千年的東方智慧,全都在本書裡!

監修者介紹

島田裕巳(Shimada Hiromi)

  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東京,東京大學文學部宗教學科畢業。同大學大學院人文科學研究科修士課程修了。一九八四年,同大學院博士課程修了(宗教學專攻)。歷任放送教育開發中心助理教授、日本女子大學教授等,二○○五年起擔任東京大學先端科學技術中心特任研究員。二○○八年起同中心客座研究員。中央大學法學部兼任講師。

  主要著作包括《日本人的神在哪裡?》(筑摩新書)、《創價學會》(新潮新書)、《日本的十大新宗教》、《平成宗教二十年史》(幻冬舍新書)、《新宗教企業》、《民族化的創價學會》(講談社)、《無宗教才是日本人的宗教》(角川one主題21新書);共著書有《日本人死後到哪裡去了?》(朝日新書);共譯書有《「道」自然學》(工作舍);監修有《讓您對宗教瞭若指掌的一本書》(KANKI出版)

編著者介紹

世界思想史研究會

  對古今東西之神話、宗教、思想、哲學之脈絡及核心本質,以追求其「價值觀之相對化」及「細細斟酌說明方法、表達方法後,對其進行平易的解說」為目的而結合成之執筆者集團。

譯者簡介

梁世英

  畢業於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原任職財金界,興趣廣泛,喜歡探索世界,累積國外自助旅行時間超過365天。譯有《看懂世界經濟的第一本書》、《手塚治虫古典音樂館》(共譯)等。


目錄

寫在前面

序章 東方思想的世界
1. 東方的智慧也在歐美人心中起了共鳴
中國、印度、還有日本的思想,是全人類的共有財產
2. 東方思想也滲透在現代文化裡
從西洋哲學到現代的次文化,都受到東方神秘思想的影響
3. 思想與哲學、宗教有何不同?
在東方,「哲學」、「宗教」、「思想」之間是沒有分界線的
4. 西洋與東方的差別在宗教!?
相對於西洋與中東的一神教,東方的神佛滿天飛!?
5. 中國思想的核心、印度思想的核心
注重現實的中國思想,尋求解脫的印度思想

PART 1 古代中國之思想
1. 中國思想的源流是什麼?
在古代中國的政治思想裡,武力並非絕對
2. 古代的中國依神諭及天命而動
從仰賴占卜的神權政治到尊崇先祖與本家的封建時代
3. 寓言成語與諸子百家的春秋戰國時代
創造出無數人生教訓與思想的活潑時代
4. 儒家的孔子以何為志,過了什麼樣的一生?
孔子的活力來源是來自對功成名就的冀求!?
5. 孟子的性善說以「德」長人
窮極儒家思想,主張德治主義之王道
6. 荀子的性惡說以「禮」導人
在下犯上的情況越來越激烈的混亂時代,儒家也起了變化
7. 法家的思想是以「法」治人
實現國家富強,自己卻遭不幸?法家思想家們壯烈的生涯
8. 縱橫家遊說的是找出活路的外交策略
與強大的秦國該維持何種關係?圍繞著這主題將辯才發揮到極致的權謀術數
9. 兵家主攻政略與軍事
《孫子兵法》至今仍被奉為經營指南書閱讀研究
10. 墨家提倡獨特的博愛思想
倡導兼愛思想的武裝集團
11. 道家之祖──老子講求無為自然
來自中國的終極療癒思想,正受到世界的矚目
12. 莊子的空前世界觀
「蝶夢莊周」道破人類淺薄的自我之見
13. 陰陽家將「陰陽五行說」系統化
中國思想的基礎由陰陽家整備完成
14. 名家操弄詭辯之術,雜家則彙整諸學
諸子百家知識之集大成──《淮南子》

PART 2 中國社會思想之展開
1. 秦的始皇帝既利用了法家,也利用了儒家
現實主義者的始皇帝,腦中其實充滿了神仙思想
2. 儒家思想被定為漢代的國學
輕賤儒者的劉邦所建立之王朝,卻將儒教定為國教
3. 「天人相應」思想推動了天下
天會經常與大至人類社會、小至每個個人相互感應
4. 中華思想注重儒教的「禮」
知「禮」,或是不知「禮」,成為是不是「文明」的判斷標準
5. 以科舉為基礎的文治主義,其功與過?
公務員考試雖能讓皇帝放下心來,但是……
6. 中國的神話是後世創造出來的
開天闢地.帝業勃興的故事裡也融入了少數民族的傳承
7. 道教推動了民眾,改變了歷史
教團化的教團道教與複雜的民間信仰同時發展
8. 「氣」的理論催生出神仙思想與風水思想
中國無論是武術、醫術、風水,其理論基礎都在於「氣」

PART 3 中國思想之新展開
1. 佛教大幅改變了中國
佛教對中國思想界產生的衝擊無比巨大
2. 中國也大幅改變了佛教
源自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繼續發展,再傳到日本
3. 禪的精神超越語言及文字
即使修行方法不同,臨濟禪與曹洞禪追求的境地都相同
4. 從禪畫中感受的禪之心
「十牛圖」正因為表達的是深刻的開悟境地,故每個人的詮釋都不同
5. 中國未成為佛教國的思想背景
把人生定義為「苦」的佛教,在注重現實主義的中國發展有限?
6. 朱子學以理氣二元論解釋宇宙
藉由哲學要素強烈的朱子學,儒教因而大成,甚至傳到日本
7. 用理氣二元論解釋人心
朱子用「性即理」理論為孟子的「性善說」背書
8. 另一派的儒學──陽明學
路上行人個個都能是聖人的「知行合一」思想
9. 朝鮮半島也是儒教文化圈的一分子,但是……
儒教、佛教、基督教全都接納的朝鮮半島

PART 4 古代印度之思想
1. 集印度思想大成的印度教
印度教容納一切而發展
2. 無論現代或古代,印度思想家都勵行修行
瞑想的傳統即使歷經異民族及不同宗教的支配,亦未有任何改變
3. 印度思想是由亞利安人建構而成
消滅了印度河谷文明的征服民族「亞利安人」的宗教觀
4. 聖典「吠陀」是對諸神們的讚歌
哲學上的奧義則寫在《奧義書》的部分
5. 宇宙創造的過程描寫在原人布爾夏的讚歌裡
因神將原人解體而誕生出一切
6. 「吠陀」的主角是雷神因陀羅
雷神、火神、水神、風神等神祇,在《梨俱吠陀》裡陸續登場
7. 印度哲學因新興階級的經濟力而發展
紀元前六~五世紀,從婆羅門之外的階級也輩出許多大思想家
8. 探索梵我一如的《奧義書》
在「吠陀」的最後階段,聖仙們窮究出的是哲學之奧義
9. 輪迴思想起源自印度的當地原始思想
因婆羅門階級特權崩解,而造成哲學發展
10. 六派哲學讓《奧義書》更為發展1
吠檀多學派與彌曼沙學派重視「吠陀」聖典
11. 六派哲學讓《奧義書》更為發展2
數論學派與瑜伽學派窮解脫之究竟
12. 六派哲學讓《奧義書》更為發展3
勝論學派與正理學派窮究邏輯

PART 5 印度思想之新展開
1. 佛教的開始
釋迦牟尼不滿足於傳統的苦行,經由瞑想而悟出真理
2. 釋迦牟尼最原始的教誨是「四諦」、「八正道」
看穿人生就是「苦」,由「初轉法輪」開始傳道
3. 釋迦牟尼如何描繪世界與人類之形成
森羅萬象不過是由緣起而生的空虛之物
4. 佛教教團針對經律論三藏而分裂
由對釋迦牟尼教誨之解釋──「阿毘達磨」而產生出部派佛教
5. 上座部派主張「法」是實際存在
在「說一切有部」眼裡,眼前的世界如同電影中之一幕
6. 大乘佛教之祖──龍樹宏揚的是「空義」
「空」既非「有」,亦非「無」,故被稱為「中觀派」
7. 唯識派踏入深層心理
輪迴轉世的是被稱為「阿賴耶識」的深層意識!?
8. 上座部佛教與大乘佛教的差別是什麼?
上座部較接近原始佛教,大乘則重視救濟大眾
9. 成為最高神的梵天
主司創造的創造神婆羅摩是具有人格的梵天
10. 荒神濕婆有著十個異名
融入了暗黑面與男性原理的破壞神
11. 毗濕奴是維持世界的神
擁有十個化身的太陽神產生出救世主信仰
12. 敘事詩裡的諸神讓印度教廣佈到民間
描寫在《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裡的諸神世界
13. 密宗是印度佛教的最終形
密宗融入了婆羅門教的咒術與華嚴思想
14. 後期密宗納入了坦陀羅派思想
可於印度愛經裡見到的肯定性愛思想催生出後期密宗
15. 伊斯蘭教文明與基督教文明的衝突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共存,是永遠的主題

PART 6 紮根於印度社會之思想
1. 印度的時間感覺超誇張
世界不斷循環,每當救世主出現就關機重開一次!
2. 人生階段區分為「四住期」
印度教徒有著獨特的「現職告退」思想
3. 印度認為話語中蘊含力量
日本人也直接念著梵文寫成的咒語
4. 瑜伽行者以身體尋求解脫
以精微的理論,尋求與蘊藏在人體中的「神」合為一體
5. 哈達瑜伽連繫著神秘思想
七個脈輪裡各宿著神靈
6. 印度思想如何看我們的人體?
「阿育吠陀」的基礎是數論學派之哲學理論

PART 7 日本的思想與美意識
1. 日本思想的原型奠基於獨特之環境
日本人並未試圖以「人智」來窮究「靈」之存在
2. 日本思想由好奇心與彈性孕育而出
每當傳入外來思想便隨之變化,中斷後便提昇傳統文化
3. 古代日本了不起地消化了外來思想
從《古事記》的時代開始,只花了一百年時間便趕上中國佛教
4. 平安時代是國風文化開花之時代
一方面盛行末法思想與淨土思想,一方面也開始演進「神佛習合」思想
5. 鐮倉佛教顯示出日本獨自的發展
佛教藉著念佛、問答與坐禪,變得大眾化
6. 江戶時代是思想開花的時代
在朱子學與陽明學的對立關係中,古學及黃檗禪等也登場
7. 日本思想體現於「日本之美」裡
日本思想的核心蘊含於文學或美術之中
8. 明治時期的哲學者嘗試融合東西文化
接觸了日本文化的西洋人,也受到相當大之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