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当代思潮/哲学 > 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
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
上一张
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
下一张
prev next

後現代狀態:關於知識的報告

作者: 李歐塔
出版社: 五南
出版日期: 2012-04-2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40
本店售价: RM33.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研究最為發展社會中的知識狀態,以「後現代」命名之。它指的是經歷了各種變化的文化處境,這些變化從十九世紀末就開始影響科學、文學和藝術的遊戲規則。在這裡,我們將通過與敘事危機的比較來定位這些變化。

  科學在起源時便與敘事發生衝突。用科學自身的標準衡量,大部分敘事其實只是寓言。然而,只要科學不想淪落到僅僅陳述實用規律的地步,只要它還尋求真理,它就必須使自己的遊戲規則合法化。於是它製造出關於自身地位的合法化論述,這種論述就被叫作哲學。當這種後設論述明確地求助於諸如精神辯證法、意義詮釋學、理性主體或勞動主體的解放、財富的增長等某個大敘事時,我們使用「現代」一詞指稱這種依靠大敘事使自身合法化的科學。

  簡化到極點,我們可以把對後設敘事的不輕易相信看作是「後現代」。後現代知識並不僅僅是權力的工具。它可以提高我們對差異的敏感性,增強我們對不可共量的承受力。它的根據不在專家的異質同構中,而在發明家的平行建構中。

本書特色

  李歐塔,「後現代主義之父」的法國思想家

  本書為研究後現代社會與後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

作者簡介

李歐塔(Jean-Francois Lyotard,1924-1998)

  法國當代著名思想家,「後現代理論」的領導者。出生於凡爾賽,巴黎索邦(Sorbonne)大學畢業後,1950-1952年於法屬阿爾及利亞的高中擔任哲學教師。1954年擔任社會主義期刊《社會主義或野蠻》(Socialisme ou Barbarie)的阿爾及利亞分支成員。1960年代回到法國後任教於巴黎大學、南特大學。1964年成為《工權》(Pouvoir ouvrier)的編輯委員,1966年離開。1968年參與法國的「五月風暴」學運。1970年轉至巴黎第八大學,至1987年皆為榮譽教授。接下來20年於世界各地講學,包括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霍普金斯大學、耶魯大學、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魁北克大學、巴西的聖保羅大學等。1998年4月21日,因癌症病逝於巴黎。

  1979年,他接受加拿大魁北克政府大學教育委員會主席之邀,完成了當代文化和知識變化的研究報告書《後現代狀態》。其他著作有:《現象學》(1954)、《論述.圖像》(1971)、《力比多經濟》(1974)、《正義遊戲》(1979)、《衍異:論爭中的言辭》(1983)、《非人:時間漫談》(1988)、《海德格爾與猶太人》(1988)、《壯美分析的課題》(1991)等。

審訂者簡介

林志明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學院文學藝術語言體系研究博士,目前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專任教授、台灣大學兼任教授,並曾三度受邀至巴黎第七大學擔任訪問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影像研究、美學及法國當代思潮。同時也是許多重要歐洲當代思想家的翻譯者,譯有《布赫迪厄論電視》、《塞尚:強大而孤獨》、布希亞《物體系》、傅柯《古典時代瘋狂史》、班雅明《說故事的人》、余蓮《本質或裸體》(合譯)和《功效論》等書。


譯者簡介

車槿山

  法國圖盧茲第二大學文學博士,巴黎第八大學完成文學博士後,現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