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79,36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論語核心思想探研:對仁義禮的解讀
論語核心思想探研:對仁義禮的解讀
上一张
論語核心思想探研:對仁義禮的解讀
下一张
prev next

論語核心思想探研:對仁義禮的解讀

作者: 江闊
出版社: 蘭臺網路
出版日期: 2011-10-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什麼是仁: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什麼是義:義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什麼是禮:此時此地此刻,我能我可我應該;

  禮之本,曰:誠
  禮之質,曰:義

  中國文化中以何為正?

  君子與小人的根本區別在於用心;中國的素質教柮;法律與社會道德的關係與結合點;文化是民族特性的啟印;

作者簡介

江闊

  江西省於都縣人,1961年4月5日出生於廣西南寧。1983年畢業于江西贛南師範專科學校物理專業。畢業後長期從事職業教育工作。現供職于廣西壯族自治區國資委。作者于八十年代中期就廣泛涉獵于易經、黃帝內經等古典書籍。於後期才開始看四書等儒學書籍,用心於厘清儒學的概念。出書純屬意外之事。


目錄

前言 學習孔學必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002

一、文化的內容和作用 018
(一)什麼是文化 019
(二)文化體現了民族的特性 022
(三)中國文化的地位 025

二、中西文化的差異 028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分類 029
(二)中國文化源自上古孔子學說才是正統 031
(三)中西文化的四項重大差異 034

三、讀孔學經典的體會 043
(一)用心 043
(二)對經典理解上的三個層次 044
(三)知行合一,誠為核心 044

四、禮的本、質、指導思想和作用 045
(一)狹義與廣義的禮 045
(二)禮的起源與作用──制禮以立義 047
(三)禮的等級觀念 048
(四)禮的指導思想──仁 049
(五)禮之本 050
(六)禮的精神實質 053
(七)對禮的誤解 063
(八)禮的作用 065
(九)什麼是禮 070

五、道、德、仁、禮之間的關係 072
(一)仁義禮的關係 072
(二)孔子理論為何是以「仁」為核心 074
(三)游於藝 075
(四)道、德、仁、禮的關係 077
(五)禮──亂之源也是治之始 081
(六)孝悌社會道德之基石 082

六、法律與道德的關係 084
(一)法律與道德的關係 084
(二)孔子的「德主刑輔」思想 086
(三)德治與人治 089
(四)法制與法治的區別和聯繫 091
(五)所謂善法、惡法產生的原因 093

七、修身與誠意 095

八、君子與小人的差別所在 099
(一)關於君子的論述 099
(二)關於君子與小人的論述 108
(三)君子與小人的分水嶺──用心 110
(四)孔子對修身的要求 113
(五)孔子四項重要的行為原則 116

九、對傳統文化部分名言、概念的解讀 118
(一)慎終追遠 118
(二)直與仁和父子互隱 121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23
(四)關於「知和而和」 124
(五)孔孟原儒的君臣、父子觀 126
(六)解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31
(七)解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2
(八)義是綱,利是目 133
(九)無為而治 136
(十)富與貴 137
(十一)「均」是什麼意思 139
(十二)為政與為國的不同 142

十、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字──正 145
(一)怎樣才算是正 145
(二)中正仁義經禮而起規範作用 148
(三)禮如何能讓人從善遠惡,近正遠邪 150

十一、孔子思想的至德要道──孝 155
(一)《孝經》開宗明義章第一 155
(二)孝行與禮的統一 157
(三)聖人以孝治天下 159

十二、孔子的社會取向之管窺 162
(一)示民以正,導民向善 162
(二)忠恕 168
(三)惡至吾止 174
(四)孔子的社會願景 175

十三、孔子的法治思想 182
(一)西漢初的法治變革 182
(二)《春秋》為何可為法典 183
(三)孔子的治世思想 190
(四)孔子為何反對鑄刑鼎 196

十四、儒墨兩家的差異所在 202
(一)墨子其人 203
(二)墨子的主要思想觀點簡介 203
(三)墨家對義的獨特理解派生出「義利合一」、「義政一體」和「義總於天」的結論 205

十五、儒法兩家的法律思想對比 221
(一)儒家對法的認識與運用 222
(二)管仲其人 223
(三)慎到其人 229
(四)商鞅其人 230
(五)韓非其人 237
(六)李斯其人 247
小 結 247

十六、儒墨法三家的對比 250
(一)儒家為什麼不需要簡化社會問題 250
(二)墨家和法家為什麼要去簡化社會問題 251

十七、儒家思想品質的概念 254
(一)文、行、忠、信 254
(二)恭、寬、信、敏、惠 258
(三)中國文化的素質教育─仁、義、禮、孝、弟(悌)、知、信、忠、恕、直、勇、節、溫、良、謙、恭、儉、讓、寬、敏、惠 260

十八、恥—人類的最後底線 283

十九、後記 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