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翻译文学 >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
上一张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
下一张
prev next

浪遊之歌:走路的歷史

作者: 雷貝嘉.索爾尼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2010-12-19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30.00
市场价格: RM50.80
本店售价: RM44.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慢慢走,才能好好欣賞!
  走路,既感知內在思想的步調,
  更是與外在世界最強而有力的對話方式。

  「我只有在走路時才能夠思考,一旦停下腳步,我便停止思考;我的心靈只跟隨兩腿運思。」--盧梭

  「就娛樂而言,我寄情於三件事,三者都提供我極大的娛樂效果--我的叔本華、舒曼的音樂,以及最後一項,獨自漫步。」--尼采

  天底下還有什麼比走路更自然而簡單的事呢?

  但是對於本書的作者來說,走路是一種將心理、生理與世界融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個音符合成一個和弦,開始有了極親密的對話。

  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而不至於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走路使我們能自己思考,而不至於全然迷失於思緒中。行走的步調激發思想的韻律,行經的景觀也會反映或激發思緒的內容。這種內外掩映創造出一種奇特的調和,顯示人的心靈也是某種景觀,而走路正是觀賞該景觀的一種方式。

  走路可以想像成一種視覺,每走一趟都是一段觀光旅遊,可以盡情觀賞與思考周邊景物,將新的資訊內化為已知的訊息。這種由行旅間所積蓄的驚喜、解放與澄清,得自於居家四周的散步,也得自於環遊世界,無論路程的遠近都有同樣的功能。

  索爾尼以其萬花筒式的關照,不僅能做橫向的聯繫,更能自古一路漫行至後現代,深刻捕捉盪一種行走本身絕美的韻味,並希冀提醒讀者能發現做為一個行人,當四周景致隨著步伐緩慢展開之際,所能體現的單純喜悅!

作者簡介

雷貝嘉.索爾尼

  索爾尼現居舊金山,多年來她為雜誌及包括紐約惠特尼美術館及丹佛美術館在內的美術館,撰寫過不少關於視覺藝術、公共空間,景觀、環境等議題的文章。

  除本書外,索爾尼著有《移棲之書》(A Book of Migration)、《荒野之夢》(Savage Dreams)、《祕密展覽會》(Secret Exhibition)。

譯者簡介

刁筱華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加州聖荷西大學英美文學研究所研究。曾寫作藝術、電影、兩性議題及其他文化論題之論述多篇,近年專事翻譯、自由寫作、書籍校閱及其他文化工作。譯著有《靠鯨生活的人》、《疾病的隱喻》《血的記憶:瑪莎葛蘭姆傳記》、《電影詩人費里尼》、《女性主義思潮》、《西藏七年與少年達賴》、《酩酊》、《英國十六至十八世紀之家庭婚姻與性》、《女人的世界史》等近二十部作品。修訂、校讀書籍包括《藏傳佛教世界》約四十部。


目錄

譯序   刁筱華
感謝辭

第一篇  思想的步調
追蹤一處山岬:序言
時速三哩的思緒
站起與跌倒:Bipedalism的理論家
追求聖寵之路:朝聖之旅
迷宮與凱迪拉克:走入象徵的領域

第二篇  從花園到荒郊
離開花園之途徑
威廉.華滋華斯的腿
千哩傳統感情:步行文學
昏暗之坡與抵達之坡
步行俱樂部與土地戰爭

第三篇  街上的生活
獨行者與城市
巴黎或在柏油路上採集植物
街道上的市民:派對、遊行與革命
入夜後的步行:女人、性與公共空間

第四篇  通過路的盡頭
有氧的西西弗斯與郊區的賽克
步行的形狀
拉斯維加斯或兩點間最長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