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5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文化研究 >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 阿美族研究論文集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 阿美族研究論文集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 阿美族研究論文集

作者: 黃宣衛
出版社: 中研院民族所
出版日期: 2005-06-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6.20
本店售价: RM40.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收錄七篇有關阿美族研究的文章,皆為筆者在1997至2002年間已正式出版的中文著作。除了第一篇比較偏向於一般性論述之外,其餘的六篇皆與本書的主題——異族觀、地域性差別與歷史——有關。第一篇〈阿美族簡介〉原本是一篇演講稿,乃應邀參加台東縣政府舉辦的「1999台東南島文化節」演講活動而寫。此一演講系列是由十位學者個別介紹一個族群,阿美族部分由筆者負責。這部分的講稿,後來由台東縣政府文化局於2001年正式出版。在諸多有關阿美族社會文化的介紹性文章中,因為這是屬於比較新的一篇,而且自認對不同的觀點也都儘量給予適度的位置,所以將之收錄進來以供有興趣者參考,並且安置在七篇文章之首,也權充做為閱讀後面幾篇文章的民族誌背景。

  第二篇為〈區域歷史、族群關係與文化變異——從文獻資料初探阿美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別〉。1995年10月起,筆者在施添福與黃應貴的邀請下,加入台東縣史的編纂行列,並負責《阿美族篇》的撰寫(黃宣衛、羅素玫 2001)。由於有這種參與地方志書纂修的機緣,得以經常前至不同地區的阿美族聚落考察,既有利於增進筆者對阿美族的瞭解,也使得筆者開始認真思考阿美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別。本篇便是筆者在這方面探討的第一個試探性成果。它原本是篇會議論文,乃為了1998年11月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與東台灣研究會合辦的「族群、歷史與空間——東台灣社會與文化的區域研究」研討會而寫,後來由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於2000年正式出版。

  第三篇則延續地域性差別的議題,比較的焦點是成功鎮的宜灣與池上鄉的大坡,利用歷史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而寫成。〈國家力量、區域形態與聚落性質——再談阿美族文化的地域性差別〉原本也是一篇會議論文,是為2000年11月間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的「『社群』研究的省思:跨世紀台灣人類學的展望之一」學術研討會而寫,爾後經修改、審查等過程後,於2002年由民族學研究所正式出版。接下來的三篇論文則以單一聚落(宜灣)為研究重點。第四篇為〈歷史建構與異族意象——以三個村落領袖為例初探阿美族的文化認同〉,原文發表於1997年,刊登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之《從周邊看漢人的社會與文化:王崧興先生紀念論文集》。第五篇的標題是〈宜灣阿美族的時間、歷史與記憶——以男子年齡組織與異族觀為中心的探討〉,本篇原先是以宜灣的田野資料為基礎,為了參加1998年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舉辦的「時間、歷史與記憶」學術研討會而寫成的會議論文,於次年經過修改後收錄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出版的論文集。第六篇〈阿美族的人名制度與異族觀——宜灣的例子〉,撰寫的過程比較曲折。起先,大約是1988年間筆者在宜灣蒐集系譜資料時,即發現一些人名方面的有趣現象。1990年8月底出國進修之前,即以「試論人名在傳統阿美族社會中的意義」為題,在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發表過一次演講,但此後便把講稿束諸高閣。1997年與1998年先後完成前面的兩篇論文之後,為了回應《東台灣研究》之邀稿,才又找出原稿,抽出相關的部分並補充一些新的調查資料後,完成這篇論文,並於1999年刊登。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