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複製的藝術:文革期間的文化生產及實踐

作者: 彭麗君
出版社: 香港中文大學
出版日期: 2017-07-0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685.00
市场价格: RM105.40
本店售价: RM9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文化大革命不單破壞文化,也重構文化,其宣傳藝術通過欽定典範、複製樣板等方式,為毛時代的政治帶來了巨大能量,讓文革的理想和暴力走向極端。文革時期的中國,到處是一式一樣的複製品以及千篇一律的行為,任何人若要展示自己的獨特性,都必須背負極大的壓力。然而,許多參與文革者在服從權威的同時,卻又感受到一種難以名狀的自由。到底如何解釋這種現象?文革除了是一段佈滿傷痕的歷史,我們還可以從甚麼角度去理解那高度同質的世界中,各式各樣的文化經驗?

名人推薦

  本書詳細分析文革時期不同種類的文藝作品與檔案文件,並深入訪談幾十位文藝工作者和平民百姓,以解釋這種在威權統治之下、個體卻自認為經歷著解放的現象。作者認為即使文革充滿肢體暴力,但文鬥才能觸及人民的靈魂;因此,解讀文藝活動及其背後邏輯,是理解文革的關鍵。

  這本著作對文革時期的文化史做出了周全而細緻的研究,卓有貢獻。關於中國人民如何生活在火紅的革命時期,以及如何在其中感知與創作藝術的問題,彭麗君提供了嶄新的觀察與思考角度。—— 安德魯.瓊斯 Andrew F. Jones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語言及文化系教授)

  本書是對文革研究領域的一項重要介入—彭麗君融合了新與舊的研究進路,推動我們重新思考中國十年文革期間文化生產的政治與歷程。—— 柯瑞佳 Rebecca Karl(紐約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彭麗君進行了細緻的研究,引領讀者進入文革的世界,包括各種複製、建構樣板與典範的藝術行為,它們構築了文化和政治領域,然後在社會景觀中被廣泛傳播,以至成為生活時尚。本書建基於無懈可擊的研究,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新見解,絕對是理解中國文化大革命不容錯過的書。—— 杜登教 Michael Dutton(倫敦大學金匠學院政治學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彭麗君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教授,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哲學博士。研究興趣包括中國現當代視覺文化、知識產權論述、文化政策、美學理論、政治理論等。

李祖喬

  新加坡國立大學社會科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博士生。
 


目錄

圖片目錄   xi   
中文版序   xiii  
鳴謝   xv  

導論   1

(一)藝術、政治與經濟
第1章  毛式美學   31
第2章  文革的文化經濟:文學的生產與流通   59

(二)典範與複製品的文化
第3章  典範與複製品的藝術與文化   85
第4章  赤腳醫生與女性形象   109
第5章  跨地方文化的戲曲與移植   137
第6章  革命芭蕾舞的類型和形式   163
第7章  毛澤東作為社會道統   197
第8章  知識分子作為牛鬼蛇神   221

結語   247
參考書目   255
索引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