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6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经济/趋势 > 大過剩時代:失控全球化後,治好世界經濟焦慮的成長解答
大過剩時代:失控全球化後,治好世界經濟焦慮的成長解答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大過剩時代:失控全球化後,治好世界經濟焦慮的成長解答

作者: 丹尼爾.艾爾伯特
出版社: 大寫出版
出版日期: 2014-06-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90.00
市场价格: RM60.00
本店售价: RM5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榮登Amazon「國際經濟」類書暢銷榜第1名〕
〔末日博士 魯比尼推薦〕

  一本寫給每個關心全球經濟,理解二十年來世界國與國間貿易/資本流動
  及勞動力失調造成當前難題的精彩分析專書。

  為什麼經濟復甦了,我們感受不到,還更憂鬱?
  歡迎來到「過度供給」的世界─

  人們消費有限,存款不足,卻又能便宜借錢?廉價資金全球流動,卻都投射向泡沬活動?

  年輕世代正在呼救,他們沒工作!為什麼企業生產更多,卻沒新的人力需求?

  日幣貶值+美國印鈔+歐洲背債……這一切「長期停滯」的大國人為假象,結局會有多壞?

  不同於○八年金融風暴後世面上一部部快意指責經濟危機成因的分析評論著作;本書作者試圖以更完整的時間脈絡,鋪陳出一幅全球化與中國崛起後的駭人經濟流動圖。同時,他也將提供一個大膽、嶄新、揚棄「撙節經濟」的想法,倡言透過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基礎建設的投資,與積極降低私人債務的計劃,以解決西方經濟不景氣的問題,也要為世界規畫出一條可行的新成長道路。

  當失衡的經濟與政治力阻止市場自我修正,當資本主義「看不見的手」已不再發揮力量,我們正居住在一個過度供給,又沒人知道該如何調整全球經濟的時代裡。

  新興國家的崛起如何使得發展國家的經濟失真與扭曲?
  美國房市泡沫與金融危機背後的人為力量仍在持續帶來哪些副作用?
  全球經濟決策者該怎麼做,才能讓失控的各種成長停滯與青年失業等問題重回正軌?

  當傳統的「供給面定侓」經濟不再跳舞──過去那些全球經濟強權國家為何叫不醒沉默的需求?

  問題在於:追求「產出」的機制已經失衡,我們正處在一個過度供給的年代。

  本書指出,當前經濟危機一再容易觸發、貧富差距超速擴大,以及青年世代就業環境惡劣的成因,原比一般人所理解的更深刻;這都歸因於一場失控的全球化副作用──

  現況是:我們每一次期待的經濟復甦中總有隱憂;而「債務」議題籠罩世界市場的烏雲難以消散,至於像美歐、日本這類已發展經濟體,似乎不再能如它們過去所能扮演的角色,成為帶領世界成長的背景龍頭了。

  整個已開發世界的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試圖使用每一個政策工具,但美國經濟仍持續低迷甚至更糟。

  我們為何到達這個境地,全球經濟如何回復更健全的競爭與繁榮之道?

  同時,本書主張,全球勞動力過剩,以及不斷上升的「廉價資本之海」,
  特別將使美國,陷入開工不足和增長疲軟的窘境。

  至於試圖以貨幣政策的工具刺激成長,可能「窮極無聊」,
  甚至造成了社會貧富階級差距更擴大的問題

  〈一場充滿混亂的全球化最後復仇〉

  科技增長在20世紀的90年代和21世紀初製造了繁榮景象,但也創造出巨大的債務泡沫,已開發國家未能對前社會主義經濟體所釋放出來的勞動力和資本洪流適當評估最終影響。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和歐洲和一個僵化的日本在嚴峻的經濟情勢中掙扎。

  今天,「新興國家」不斷成長,而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一般家庭的收入持續下探。

  許多決策者還在思索過時的供給面經濟弦律,想由此挽救危局。

  但他們忽略了全球資金供應過度和缺乏「國內投資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連接。

  作土艾爾伯特呈現了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交織:
  貨幣不升值的新興國家崛起又如何扭曲了富裕國家的經濟。

  到現在為止,許多人決策制定者仍無法全面理解2008年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危機。

  我們不能不承認這些至今仍在發酵的全球經濟扭曲力量,
  卻只想著靠以往已開發界的供給增長帶動未來榮景。

  本書提供了一個大膽的新建議來修正先進國家的經濟危機,
  倡議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投資基礎設施,以及積極的債務削減計劃。

  同時,也對部分認為緊縮經濟中採行「撙節政策」的支持者提出強力的回應與挑戰。

名人推薦

  吳中書(中華經濟研究院院長)、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沈雲驄(早安財經文化發行人)、周行一(政大財管系專任特聘教授) 、林奇芬(暢銷財經作家)、牧清華(〈幣圖誌〉專欄作家)、殷乃平(政大金融系教授)、郭恭克(獵豹財務長)、劉瑞華(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劉憶如(北威國際集團、經濟教授)、蘭萱(廣播節目主持人、資深媒體記者)

推薦書評

  「這本由投資家丹尼爾.艾爾伯特(Daniel Alpert)所寫的《大過剩時代:失控全球化後,治好世界經濟焦慮的成長解答》,在眾多的診斷中,另闢蹊徑提出精彩的分析,並開出解決問題的政策方案,值得特別關注與重視。」──吳惠林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從一九九○年代的傳統產業生產過剩,到目前中國過度投資帶來的多種產品產能過剩、全球價格的動盪不安。這不是一個需求不足的時代,而是供給過多的時代,經濟學需要改寫了。」──殷乃平 政大金融系教授

  「《大過剩時代》是一本啟發人們思考的書。藉由將貿易失衡、金融危機、停滯的薪資以及衰退的製造業基礎等主題串連在一起,艾爾伯特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作,分析出經濟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里亞奎特•艾哈邁德(Liaquat Ahamed),普立茲獎得獎作品《金融之王》(Lords of Finance)作者

  「自滿的金融產業正面臨一項驚心動魄的挑戰。《大過剩時代》精彩敘述了為何先進國家發現自己正如此艱困的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莎莉.克蘿契克(Sally Krawcheck),全球女性學習網路社群「85 Broads」商業領導人,前美林證券全球資產管理部門主管

  「丹尼爾.艾爾伯特為近年金融海嘯後所發生的「虛弱遲滯性成長」的根本原因,提供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解釋。如果已開發世界想要重獲競爭力以及經濟繁榮,一定要特別關注與重視艾爾伯特針對這些因素所提出的政策解決方案,其中有許多都是非常基本的。」──魯比尼(Nouriel Roubini),紐約大學史登商學院經濟系教授暨鲁比尼全球經濟諮詢公司(RGE Roubini Global Economics)董事長

  「艾爾伯特對這個因中國與印度的開放以及科技發展而帶來痛苦的世界,有批判性的敘述。若未能妥善管理這一大筆突然出現的暴利,可能會造成為期數十年的經濟停滯與龐大失業問題。」──丁.貝克(Dean Baker),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共同總監

  「丹尼爾.艾爾伯特提出一個嚴密並以數據為基礎的理由,證明在現今日益「扁平的世界」裡,必須一勞永逸的揚棄供給面經濟政策。《大過剩時代》對目前的經濟挑戰提出了一些看法,範圍包括製造產業的衰退乃至於經濟金融化等,均是我們應該重視的議題。這是一本該及時閱讀的作品。」──約翰.波德斯塔(John Podesta),智庫「美國進步中心」(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主席暨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幕僚長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丹尼爾•艾爾伯特(Daniel Alpert)


  維斯伍德資本公司(Westwood Capital,LLC)的創辦合夥人。

  美國財經媒體經常引用艾爾伯特的評論,他也曾在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黑金風暴》(Inside Job)中現身,是該片中的重要評論者角色。艾爾伯特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政策智庫「世紀基金會」(the Century Foundation)會士,同時他也參與了由著名紐約大學經濟學家魯比尼主持的「全球經濟計畫/經濟瞭望(Economonitor)」共筆部落格,他在該部落格中執筆的網路專欄是《我的經濟淺見》(Dan Alpert’s TWO CENTS)。
艾爾伯特目前居住在紐約。

譯者簡介

黃書儀


  畢業於英國里茲大學國際傳播研究所,曾任財經媒體記者、保險業公關、以及投信業行銷企劃,現專事筆譯。

  譯有《第一次聊天不冷場》、《12個孩子的老爹商學院》、《英雄公司的做事習慣》、《闖世代:就用熱血打敗全球倦業潮吧!》、《練好專注力,事情再多也不煩》、《坂口陽史──最後一封愛的書信》(保德信人壽出版)等。


目錄

推薦文/吳惠林(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大過剩」時代如何是好?

前言 無止境的暴跌
金融危機已經過了五年,許多美國、歐洲領袖與評論家們,依然不清楚究竟發生了何事。他們似乎不知過度供給的年代已翩然來到,也不知過度供給是再次啟動成長動能的主要障礙。

第1章 過度供給興起
新興國家如何改寫全球經濟?
這些新崛起的成本廉價資金,最後落腳的地方並不是一個秘密,至少是在美國這端的大西洋。幾乎美國的每一個單位,都背負了債務,每一個人,從失業的家庭廚師到美國財政部,乃至於地方市長到企業執行長等等,大家都參與了這場盛宴。

第2章
債務、過剩和破碎的全球經濟

「全球化已改變了所有事」,這句話我們已經聽了上百萬次。不過,多數人不了解的是,這些改變,其實遠遠超出了把電話服務中心設立在印度,或是把工廠設置在中國等。

第3章
餐巾紙上的曲線

否認事實的經濟政策與衰退樂章
幾乎供給理論世界觀裡的所有元素,都受到大批美國選民的歡迎:因為這代表每個人都適用較低的稅率……,而較小型的政府對於個人自由的限制較少;因為有較多的生產可供消費,因此消費就會提升;以及最重要的是,會有無止境的經濟成長。有誰不會通過這樣子的計畫呢?

第4章
讓他們負債吧

薪資停滯、信貸泡沫以及邁向危機之路
寬鬆信貸幫助創造了錯覺,以為一個大浪推升了所有船隻,但事實上只有「遊艇」真的移動了,其餘的每個人只不過是暫時在紅色海洋中高高的搖晃而已。

第5章
黯淡的國家

產出缺口與消失的財富
我們正在討論的是四千至六千萬名歐洲人以及美國人,應該要有一份正職工作,卻一直找不到。

第6章
經濟工具箱裡沒東西

為何決策者修復不了惡化情勢?
儘管在這麼短的時間裡進行規模比以往更大的貨幣介入,並且在實施之前進行更全球化的協調,但它對實體經濟裡的持續影響,卻不及對市場以及市場制定者來得大。說底了吧:低息借貸、容易得來的錢,對華爾街是好消息,對市井小民卻未能引起太大作用。

第7章
權宜政治經濟學

先進國家如何閃躲真實經濟挑戰?
全球信貸泡沫破裂,暴露了歐盟國家之間不正常的經濟關係。德國、法國與荷蘭這些歐元區核心國,其銀行出借給較弱勢的同胞國家的大筆金額,刺激了近乎每個經濟中可能想像到的不良動機。

第8章
失靈的價值

僵固的薪資與物價,如何阻擋真正的復甦?
在一個循環性的經濟衰退裡,從經濟及社會的角度來看,這個趨勢發展非常符合邏輯。財富嚴重且持續的流失,會導致負面的「財富效果」,阻礙了消費與投資意願,進而妨礙了經濟復甦。所以僵固也因而成為每個人的好朋友。

第9章
天堂與地獄之別

失責的經濟領導力
安德森的回答並不是一個有遠見的答案,反倒是非常尖諜的誹謗,他脫口說道:「中產階級是一個神話,這個階級根本不存在。」

第10章
迫切需要的穩定

關閉賭場的新經濟政策
有些事情並不會改變。由貪婪所驅使的不計後果冒險行為,正是其一。過去一個世紀以來,這正是我們創立了中央銀行、存款保險以及監管制度以降低風險與與恐慌的原因。但荒謬的是,這些穩定機制卻出乎意料的「將風險社會化」,使得這些金融從業人員,得以更容易輕率的處理「別人的錢」。

第11章
不良資產大整理

如何擺脫信貸泡沫?
廉價資金政策其中一個最被低估的後果,就是金融機構得以以非常低的成本,持有破產或問題資產(無論是放款或是證券)。

第12章
如何重啟美國

美國的所有行為,完全不同於其主要的競爭對手。例如,當美國每年在公共基礎建設上的投資,根本不到GDP的3%,但中國每年投資在基礎建設上的花費則達到9%GDP。

第13章
好債、壞債

處理赤字問題
債券交易的情況,反映了全球汾大的過剩資金以及全球失衡與持續未能解決的債務問題,一直阻礙著已開發世界的通貨膨脹。

第14章
有效的全球系統

多邊主義的管理
或許當今最令人感到害怕的挑戰,在國家或區域之外。
現今的失衡問題,已是全球的特色,且再也無法以單一種力量,甚至是兩種或三種力量來解決。

第15章
做最實際的事吧

拆掉意識型態之牆
已開發世界已進入一場被斷斷續續經濟刺激活動(多數是貨幣刺激)所介入以及隨後又故態復萌的疲態,主要是因為背後的經濟問題,依然有很多地方尚未解決,或者被錯誤解讀、不正確的治療,就像是醫生對疾病的錯誤診斷,將會使得其病患的健康雖可短暫恢復,但卻被掩蓋的核心問題,持續的惡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