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32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共和大業
共和大業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共和大業

作者: 歐陽軍喜,王憲明等
出版社: 華品文創
出版日期: 2011-11-1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辛亥革命百年,兩岸各種紀念專輯出版
  《共和大業》主編金沖及論點獨特;

  把辛亥革命看作是20世紀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它的主要歷史功績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二、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
  三、辛亥革命帶來了民主意識的高漲和思想的大解放

  西元1911年10月10日,也就是清宣統三年八月十九日,武昌起義爆發。在隨後的一個多月裡,革命的烈火幾乎燃遍了全國,各省紛紛宣佈脫離清廷獨立。81天後,中華民國在南京宣告成立。又過了42天,清帝宣佈退位,延續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從此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臺,而“共和”從此引導著中國前進的方向,塑造並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

  共和大業的建立遠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武昌起義成功了,中華民國建立了,中國實現了從“君主制”向“共和制”的轉變。儘管後來的事實證明,民主共和在當時只具形式,但是民主共和的觀念從此深入人心,中國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已是不可逆轉。從世界範圍看,這是亞洲出現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從歷史上來看,這是中國走向建立一個現代民主國家進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現在,就讓我們跟隨歷史的步伐,一起來探尋近代中國是如何走向共和的吧。

主編簡介

金沖及

  1930年生,上海市人。曾任中國史學會會長,孫中山研究會會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常務副主任、研究員、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

作者簡介

歐陽軍喜

  湖南貴陽人,歷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史研究,著有《歷史與思想:中國現代史上的五四運動》等。

王憲明

  山東昌樂人,歷史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研究,著有《語言、翻譯與政治:嚴復〈社會通詮〉研究》等。


目錄

總序
導言

第一章走向革命
一、變革的開始
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劇
三、“新政”與舊秩序的動搖
四、新型社會力量的出現
五、早年孫中山

第二章立會建盟
一、興中會鋒芒初試
二、從倫敦蒙難到惠州起義
三、留學生轉向革命
四、革命團體相繼建立
五、中國同盟會及其綱領

第三章社會動員
一、聯合改良派的嘗試
二、革命與改良的大論戰
三、“歷史”的爭奪
四、反滿輿論的形成
五、立憲派的轉向

第四章武昌起義
一、戰略重心北移
二、全國性革命形勢的形成
三、武昌起義與湖北軍政府成立
四、袁世凱複出
五、列強的反應及其影響

第五章創立民國
一、王朝的解體
二、共和基礎的奠定
三、危機
四、南北和談與清帝退位
五、臨時政府北遷

第六章再造共和
一、從臣民到國民
二、各派政治力量的分化
三、動盪不安的政局
四、帝制與共和的較量
五、救國的新方向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