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5,94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亲子教养 > 生活教养 > 教出小朋友的好態度
教出小朋友的好態度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教出小朋友的好態度

作者: 邵齊輝
出版社: 好文化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12-03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00.00
市场价格: RM30.80
本店售价: RM27.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邵齊輝

  1965年生於彰化縣。

  國立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

  曾任多家私立幼稚園教師,對於小朋友的教導有其獨特見解,認為兒童的人格建立對其未來成就有絕對的影響存在,所以對學齡前兒童的生活習慣及人生定位有深刻的研究。

  目前在老家彰化擔任連鎖幼稚園班主任。


目錄

前言:瞭解孩子的行為密碼......

PART Ⅰ 幫助孩子做好入學第一步

一年級孩子的身心特點......
六、七歲是兒童開始進入小學學習的時期,是孩子人生一個嶄新的開始。無論是在生理、心理,還是生活、學習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從幼稚園到小學發生了什麼變化......
對孩子來說,上學是一件隨著歲月自然來臨的事情,就像隨著季節的變化,大自然會有草長鶯飛一樣。但是它又是孩子的一件人生大事。

幫助孩子儘快轉換角色......
一年級是一個人學習的起始階段,這一階段學習品質的好壞,對孩子的一生有著無法估量的影響。孩子從幼稚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年級的小學生,這是人生道路上一個大的轉折。

儘早解決新生新問題......
上學伊始孩子出現的問題。孩子上小學了,從幼稚園、家庭走向學校,環境發生了變化。對孩子的要求也隨之變化,它會給每一個家庭、每一位家長一連串的問題。

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
作為家長,不僅應瞭解一年級孩子的行為規範內容和要求,還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有重點地進行教育和訓練。啟發孩子的自覺性,加強行為訓練與習慣培養,並以身作則,促使孩子做到知行合一。

PART Ⅱ 一年級孩子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
人的教育是一項有系統的教育工程,這裡包含著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團體(幼稚園、學校)教育,三者相互關聯且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相互制約,這項教育工程離開哪一項都不可能。

一年級孩子的教育方式選擇......
孩子的「童真」源於成長的初級階段。這個階段也是對他們進行「對」與「錯」、「是」與「非」這些簡單的價值判斷的輸入階段。最初的輸入可能是零散的、不均勻和非對稱性的,而後則可能是有系統、全面和理性的。

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家庭教育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是一個小的社會。是兒童出生後的第一個環境。兒童的全部生活始終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在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員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屬關係。

尊重孩子——教育孩子的良方......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最初受人尊重的感覺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尊重別人的意識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多次的訓練、教育,不斷地強化而逐漸建立起來的。

方法——家長的角色很重要......
當前不少家長都把家庭教育變成了「第二課堂」,甚至是學校教育的延伸。他們只要有機會聚在一起,談論的內容幾乎全是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怎樣給孩子增開「才藝班」、參加了哪些音樂、珠算、畫畫班等。

理性養育自己的孩子......
我們不惜犧牲自己也盡力為子女創造良好的成才環境和現實條件,這自然是偉大的父愛母愛所在;但是我們的孩子畢竟還是孩子,稚嫩的肩膀上不應該承受太多的負擔,他們不過是一個個半成品,從半成品到成品,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打磨過程。

爸爸、媽媽,誰的教育責任重?......
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輕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教育在放任和規範中求平衡......
背逆傳統和通行的規範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傳統的形成不管如今看來多麼不合理,當初注定有它存在的理由,而且多數傳統即使到今天仍有它存在的價值。

家庭教育講究愛的藝術......
愛,如陽光雨露,滋潤著孩子們的幼小心靈。愛,是一種情感,架起父母與孩子之間理解信任的橋樑。愛,更是一種責任,父母應給予孩子真正需要的東西,引導孩子由蹣跚學步,直至邁入佳境。

家庭氣氛環境與孩子成長......
家庭氣氛是洋溢在家庭這個特殊環境中,以父母的情緒感染為核心,透過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家庭人際關係、家庭生活方式、家庭文化素養等反映出來的、由家庭成員的感情、興趣、愛好、態度、行為等綜合而成的心理時空,表現為個性化的家庭情調和氣氛。

避免七種不良家教......
不良家教的危害是嚴重的,直接影響著兒童的心身健康。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常認為孩子小、不懂事,不注重潛移默化地引導和教育,一味地強制命令。有的家長抱怨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和財力,結果還是出了問題。這主要是以大人的心理狀態和對孩子的期望出發,沒有根據孩子的心理和氣質特點因材施教所致。

學會寬容你的孩子......
在生活中,你要有寬容的態度,不僅是對他人,尤其對待孩子。你的寬容能讓孩子效仿。

PART Ⅲ 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誠實做人......
家長為了把孩子培養成堂堂正正的人,要教育孩子說真話,不說假話;做錯事勇於承認錯誤並及時改正;不隨便拿別人或公家的東西,借別人的東西要還;撿到東西要還失主等等,要把孩子培養成誠實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
為培養孩子誠實做人,家長要為孩子作出好榜樣。如果要求孩子拾金不昧,家長就不能將撿到的物品據為己有;如果要求孩子不說假話,家長就不能哄騙孩子。不然,孩子是難以形成誠實品格的。

教孩子學會寬容......
父母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以自己的眼光議論其他小朋友的缺點,這樣容易讓孩子對其他小朋友過於挑剔。相反的,父母要盡可能表揚其他小朋友的優點,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是有優點的,不要使自己的孩子產生一種以己為中心的思想,這非常不利於培養孩子寬容的習慣。

教孩子學會欣賞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難免會有失誤,會遭遇挫折和失敗。我們不能僅憑這些事就斷定孩子沒有前途、沒有志氣,做父母的必須學會給他們以耐心的、正面的引導。

不要對子女有不切實際的過分期望......
在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因素中,家庭環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是最重要的。家長給孩子樹立榜樣,這種家庭教育方式相當普遍。其實這是一種盲目的心態。

才藝班的迷思......
七、八歲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都幫他們報名參加各式各樣的才藝班,來培養孩子各方面的素養。確實,孩子在這個年齡層開始學些東西有好處,但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又讓父母不免走入另一個迷思。

去點燃孩子的星星之火......
每個人最初的智商是相差不大的。他們本來都是可以燃燒的燃料,有發光發熱的可能,但是大多數人認識不到自己的潛能,因此需要火種把他們點燃,然後才能生光發熱,燃燒產生力量。

PART Ⅳ 幫助孩子成長必須有的態度

有效交談,讓孩子聰明的捷徑......
儘管小學一年級孩子的「記憶」能力非常好,但如果父母只注重培養孩子的機械記憶能力,忽視了更為重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如何與孩子溝通……
父母與孩子說話應該有正向的目的:提供知識訊息、說故事、解決問題、分享想法與情感等。父母如能表達友善時,往往得到孩子相對的友善。

心理輔導應從一年級做起......
有專家指出,目前家長對兒童心理問題的認識存在諸多迷思,這些迷思主要表現在:一是家長對兒童心理衛生缺乏瞭解,孩子出現一些情緒、行為問題,沒有意識到是孩子出了問題,需要及早醫治。二是「諱疾忌醫」的心態導致一些家長寧願帶孩子去內科看病,也不願意找心理醫師諮詢。

抽空翻翻孩子的書包......
孩子的書包不大,但說它是一個「百寶箱」或者「問題庫」是一點也不為過的。在孩子的書包裡,你也許還會發現更多的東西。因為這小小的書包其實是一個大世界,它裡面裝的不只是孩子的學習用品,還裝著一個五彩繽紛而又不很成熟的心靈世界。

孩子缺少玩伴,家長要積極引導......
兒童的健康成長需要夥伴,經常產生孤獨感的孩子易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性格。親和能力是情商的重要部分,如果將來孩子只會學習,卻不知如何與他人交往,是無法適應社會的。

做個走入孩子內心的「陪玩」家長......
家長,在多數國人的心目中通常都與權威和尊嚴聯想在一起,是孩子生活和學習的監督者和管理者。殊不知,放下架子,擠出時間,與孩子一同做做遊戲,其實更能密切親子關係,做個瞭解孩子內心世界的好家長。

培養孩子活潑開朗的性格......
活潑開朗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培養出來的,而是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利用每一個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

培養孩子愉快地做家務......
在讓孩子分擔家務的問題上,父母們通常會遇到的問題是如何保持一貫性,並且對孩子有明確的期待。

優秀孩子的第一步——超越恐懼和害怕……
孩子們在學習新東西時,會遇到一些困難,如果不做一定的引導,一般的孩子會產生很大的恐懼與害怕。

教育孩子從小懂禮貌......
我國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我們的祖先歷來注重禮貌。現在,禮貌反映了當今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尊重的友好關係,也反映了公民自身文化修養的水準。

引導出一個講禮儀的孩子......
日常交往是培養孩子禮儀的絕好機會。生活中的你來我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人來訪,或到別人家做客時,家長就可以利用這種機會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

幫助孩子糾正不良生活習慣......
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都是在不自覺中形成的。習慣一經形成,如不及時加以糾正,重複出現一次便是一次強化,慢慢便會成為極難改變的惡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