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台北古蹟探源(限台灣)
台北古蹟探源(限台灣)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台北古蹟探源(限台灣)

作者: 卓克華
出版社: 蘭臺網路
出版日期: 2008-09-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9.70
本店售价: RM59.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大學名教授扮演傳統說書人角色,以現代敘事史學,娓娓細說淡水河流域的開拓歷史,透過沿河古蹟的介紹,詳細介細古蹟背後的歷史風光。

  全書文筆流暢,文章精簡,充滿趣味性、知識性、通俗性,透過本書的引介,可以了解老街風華,城牆滄桑、地名由來、庶民文化、民間信仰,內容豐碩有趣,人手一冊,可以臥遊淡水河的歷史風貌。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卓克華


  文化大學史學碩士,廈門大學歷史博士。曾任教於中山大學、中原大學、文化大學及中國技術學院,現任佛光大學歷史所副教授,暨台北縣、彰化縣、金門縣等縣市政府古蹟審查委員。原專攻台灣行郊史,出版有《清代台灣商戰集團》(台原出版社)、《從寺廟發現歷史》(揚智出版社),近十多年來轉向古蹟史,經常與李乾朗建築師事務所、漢光建築師事務所、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符宏仁建築師事務所、曾文吉建築師事務所等合作古蹟調查、規劃與修護之研究報告。已撰就之古蹟研究報告,約有六十多本,尚待機發表彙刊,論文散見《台灣文獻》、《台北文獻》、《咾咕石》、《竹塹文獻》等學報、刊物。


目錄

李(乾朗)序4
林(繼生)序6
序論:台北縣歷史發展概述1

一、淡水鎮
戍台夕陽話淡水10
蛤蟆穴─鄞山寺12
淡水古街難重建15
福佑宮前千帆競18
龍山寺旁老人茶21
清水巖祖師廟24
和義軒的子弟戲27
外商環聚的古洋樓31
馬偕傳教妙事多35
馬偕傳教遺跡多39
紅毛城畔恨事多43
淡水烽煙遺故壘49
附錄:滬尾炮台景觀說明牌五則52
中寮李宅不忘本56
淡水鎮的舊地名59

二、八里鄉
八里繁榮早淡水63
呂洞賓死追觀世音67
八里坌的古教堂70
漢民祠前說義賊73
觀音山中多古蹟77
八里鄉的史前遺址80
八里鄉的舊地名84

三、五股鄉
五股的地名由來87
古寺凌雲邀朋訪89
北台灣最早的教堂92
龜山山上名墓多95

四、蘆州市
蘆洲舊名和尚洲98
湧蓮寺與懋德宮101
保和宮前說醫神104
保佑宮的池府王爺108
蘆州李家的故事111
蘆洲李宅好風水115
和尚洲的教案119

五、新莊市
繁華一時的新莊122
平埔族人的悲歌125
客家人與廣福宮128
客式建築的廣福宮132
三山國王變成三仙國王136
慈祐宮和古渡頭139
武聖關公大家搶著拜142
新莊市的老街道145
寂寞的文昌廟148
地藏庵兩邊不一樣152
地藏庵?的奇怪神明155
慈悲寺前嘆械鬥159
新莊的老古鐵路162
新莊的老地名166

六、三重市
三重原名三重埔169
三重惟一的古蹟171
先嗇宮裡的神明173
台北橋的故事175
三重市的舊地名178

七、三峽鎮
得天獨厚說三峽180
鄭成功炮打鳶山182
三峽老街的故事185
老街的嗚咽188
三峽老街的染坊192
三峽傳統的老行業196
三峽老街的建築200
宰樞廟與幾所老廟204
百年來的三峽教會208
興隆宮的滄桑212
祖師傳說特別多215
李梅樹與三峽祖師廟218
「撫番」古蹟今不存221
三峽抗日播義聲224
三峽的老地名227

八、板橋市
林成祖開闢板橋231
「板橋」今何在234
板橋也有史前遺址237
板橋城垣今不存239
板橋的幾條老街特色241
板橋老街的消失244
板橋林家的發跡247
林家第三代與三落舊大厝250
大觀義學─族群融合的象徵253
五落新大厝與林家花園的興建256
名園歷盡滄桑259
接雲寺與大眾爺廟262
接雲寺的搶孤265
慈惠宮與福德祠268
板橋的老地名271

九、中.永和市
永和差點叫中興市274
保福宮的保生大帝277
老廟保福宮280
永和市的老地名283
中和最古老的寺廟─霹靂宮286
慈雲寺─多少傳奇與遺憾289
漳泉械鬥的見證者─廣濟宮292
福和宮幾度改名295
中和老街與老土地廟298

十、新店市
最早的新店人301
老廟舊街見證艱辛歲月307
太平宮盼望國泰民安304
岐山巖與屈尺的開發310
百年前外人眼中的新店溪313
外人深入新店探險316
老教堂可惜被沖毀319
劉銘傳對新店的貢獻322
淡台古道經新店325
新店地名的由來327

十一
台北市儒學教育的遺跡330
十二
艋舺清代史蹟的田調338
十三
台灣寺廟對地方的貢獻357
十四
台灣寺廟古蹟的認識與參觀370
附錄
施琅在台今存史跡400
後記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