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502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电影 > 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作者: 張慧瑜
出版社: 秀威資訊
出版日期: 2012-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40.00
市场价格: RM52.30
本店售价: RM46.0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新世紀以來,紅色題材影視劇成為大陸重要的電影、電視文化現象。與八九十年代紅色經典很難獲得市場認可不同,這十年來,英雄傳奇故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以及諜戰劇成為當下大陸螢屏中最為熱播的劇碼。尤其是近兩三年,這種紅色革命故事的熱潮也轉移到日漸火熱的大銀幕中,不斷地創造著票房神話。可以說,正是這些獲得市場和觀眾認可的影視劇不再使主旋律成為一種遊離於人們日常生活之外的故事,而是建構了一種處理50-70年代革命故事的有效方式。如果把這種現象放置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的歷史背景中,尤其是左翼革命文化在80年代以來所面臨的敘述困境,那麼“新世紀十年”所出現的這些熱播的紅色題材影視劇就成為格外重要的文化現象,研究和分析這些影視劇的敘述策略、生產機制、意識形態症候不僅有利於重建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講述,而且這種關於革命歷史、左翼文化的新想像對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主流文化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張慧瑜

  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現任職於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興趣為中國電影史和當代大眾文化研究。


目錄

自序

第一章彌合斷裂與暴露傷口──關於「建國60周年」和「改革開放30周年」的兩種歷史敘述
第一節「英雄傳奇」的譜系與改寫
第二節「歷史/冷戰記憶」的縫合與和解
第三節「社會傷口」的遮蔽與呈現
第四節無法清除的「怪味」與精神治療
第五節主流意識形態霸權的確立
第六節批判知識份子的位置

第二章墓碑與記憶:革命歷史故事的償還與重建
第一節主旋律敘述的內在裂隙
第二節革命歷史及近代史敘述的重建
第三節革命歷史敘述的墓碑化及償還機制
第四節當下與50-70年代歷史的耦合策略
第五節新的歷史主體的詢喚

第三章「諜諜」不休:諜戰片的後冷戰書寫
第一節跨越冷戰/後冷戰的諜戰片
第二節從「女特務」到「兄/長」
第三節忠誠與背叛
第四節被殺死的「信仰」

第四章「革命/民主」的耦合:《十月圍城》的意識形態縫合術
第一節意識形態的縫合點
第二節觀影者的主體位置與反官方/反體制的情感結構
第三節雙重空間區隔、能指的滑動與畫外音的「干預」

第五章「餘震」、創傷與意識形態的「除鏽」工作──從《唐山大地震》看「主流電影」的文化功能
第一節「主旋律」的出現及其敘述困境
第二節「主流電影」的浮現
第三節意識形態的除「鏽」工作:暴露創傷與治癒傷口

第六章「現代」主體的浮現與「亞洲」的傷口──《南京!南京!》的文化症候與現代性反思的限度
第一節無法完成的「亞洲想像」
第二節作為教室/影院的現代性空間及內在的暴力
第三節冷戰/後冷戰時代的抗戰敘述:中國主體位置的填充與懸置
第四節西方視角中的中國女人
第五節「我」的缺席與農民作為曖昧的中國主體
第六節角川的位置:自我的他者化
第七節現代性/亞洲的傷口:日本在中國現代性遭遇中的雙重位置
第八節不可抹去的他者:沈默的被砍頭者

第七章危機時代的鄉愁與拯救之旅
第一節現代主體與雙重故鄉
第二節沈默的「臺灣少女/老婆婆」:鄉愁與療救
第三節《入殮師》:精神/身體的雙重撫慰與尋父之旅
第四節《信使》(ⅠⅡ):中產階級的危機與恐懼
第五節信使故事與沈默的他者/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