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经济/趋势 > 吃魚的方法:熊秉元笑談經濟
吃魚的方法:熊秉元笑談經濟
上一张
吃魚的方法:熊秉元笑談經濟
下一张
prev next

吃魚的方法:熊秉元笑談經濟

作者: 熊秉元
出版社: 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 2010-07-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50.00
市场价格: RM38.50
本店售价: RM33.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看文章像吃魚,如果只看到刺,就體會不到魚肉的味道。」

  透過經濟學家的眼睛看世界,政治經濟、社會法律,都隱含一種特殊的美學與趣味。

  檳榔、香菸;投票、拜佛;金改、貪瀆;政治人物唱卡拉OK,都成了某種帶刺的美味鮮魚。

  當代經濟學,主要是指一種特定的分析架構,
  可以探索各種社會現象,非僅僅探討商品勞務的市場現象,
  時而展現數學的邏輯,時而幻化為哲學的辨思!

  ■法官用「陳前總統」稱呼陳水扁,而不稱他的本名或「阿扁」,可以省下一到兩個字。

  他們堅持用四個字的稱謂,道理何在?──這問題的答案,還算簡單!

  ■每次向吃檳榔的人要檳榔,從來沒被拒絕過;但開口向抽菸的癮君子週轉,可不一定要得到菸。

  為什麼天下有白吃的檳榔,卻不見得有白抽的菸?──這問題的答案,不太簡單!

  ■向別人開口借錢時,總是滿口稱謝、心存感激;可是,要還錢時,大部分人卻心有疙瘩、不乾不脆。

  為什麼借錢的人時常忘記自己當初搖尾乞憐的模樣?──這問題的答案,不簡單!
 
  你的答案是什麼?經濟學家的答案又是什麼?

本書特色

  1.深入淺出充滿趣味的閱讀思考
  2.含括政治、經濟、社會、法律四大領域
  3. 兩岸「法律經濟學」散文第一枝筆的熊秉元教授最新作品

作者簡介

熊秉元

  台大經濟系畢業,美國布朗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台大經濟系暨研究所教授、逢甲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法學院兼任教授。

  上課採取蘇格拉底問答式教學,啟發思維,深獲好評;並受邀到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等學府,擔任課程講座。

  熊秉元不僅是知名經濟學者,也是文采斐然的散文家,在華文經濟散文界,

  與著名的經濟學者張五常並稱「巨俠」及「頂俠」;文化評論家南方朔譽其作品為「熊氏散文」。

  曾出版《尋找心中那把尺》、《熊秉元漫步法律》、《熊秉元漫步經濟》、《燈塔的故事》、《大家都站著》、《走進經濟學》、《熊秉元法律經濟學開講》等書。其中:

  第一本散文集《尋找心中那把尺》,獲選1993年金鼎獎推薦著作
  《熊秉元漫步法律》獲2003年金鼎獎社會科學類最佳著作

  2006年起在《印刻生活雜誌》連載的「經濟學的故事」,也入圍金鼎獎最佳專欄寫作

  2005年,大陸經濟類報刊編輯評選熊秉元為,兩岸三地知名度最高經濟學者之一。


目錄

〈前言〉帶刺的魚更可口──好的「經濟學家」不會只懂經濟

第一篇 看經濟

經濟學傳教士
──從「一式民主」到「二式民主」

選擇與放棄
──生活中隨處可見「機會成本」

天下有白吃的檳榔
──社會現象背後的經濟分析

杏仁核上的一道細縫
──中國大陸市場經濟的階段性問題

地球村的大草原
──共有經濟與黑市活動如影隨形

周伯通的左右手
──天下究竟有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以貫之經濟學
──經濟分析平實有力的歷史見證

婚姻經濟學
──「特殊資產」與「機會主義」的考驗

夏蟲不可以語冰
──中小學生?什麼要學理財?

四手聯「談」
──貝克與蒲士納網路另類講壇

經濟界「巨人」之死
──才華洋溢、出將入相的高伯瑞

第二篇 讀社會

行為參考座標
──「貼標籤」可以降低社會成本?

你為什麼要投票?
──自我形象與投票迷思

先生,讓我座好嗎?
──庸人自擾與自得其樂只有一線之隔

貨既出門,概不負責?
──生活中的「需求法則」與「價量關係」

借錢容易還錢難?
──「好心沒好報」經濟學

經濟學始於佛法式微處
──宗教活動裡的「理性」與「自利」

吃虧就是佔便宜?
──傳統智慧結晶中的反智瑕疵

演講費多少才合理?
──個人「不平則鳴」的社會利益

理智是感情的奴隸?
──人類情緒運用的「換檔」現象

乞丐的兩難
──大學男生與大學女生善心大不同

「社會成本」何處尋?
──私利與公益的拔河拉扯

成本與效益
──為什麼榮譽是軍人的第二生命?

問世間,情是何物
──何炘基的情緒與情感研究

後覺與先知
──復活島與M型社會的啟示

「市場」在哪裡?
──涵蓋經濟、政治、法律的市場概念

當阿甘比當阿扁好
──經濟學者的一點人生體會

穿西裝去釣魚
──社會異象背後的意涵

單選題的複選項
──聯考的遊戲規則省思

風簷讀訃聞,古道照顏色
──報紙訃聞版反映了社會特質

小朋友「看到」神
──李嗣涔曲折有趣的另類研究

阿基米德、阿基米德!
──從賣冰淇淋到牛排大餐的陳登壽

第三篇 談政治

兩岸悲喜曲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愛恨情仇

在棋牌室裡打麻將
──南京與台北的自由橫斷面

一加一大於二
──台海關係的「墓碑式思維」

先犧牲後享受?
──華人一哥未來應有的架式

一太少,二不夠
──三權分立的另類探討

誰能救台灣健保?
──「問題」與「處理能力」之間的落差

公共政策聽誰的?
──「公民」與「納稅人」的差別

卡拉不會永遠OK
──古今領導人的權益結構變遷

第一聲雞啼
──為施明德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寫推薦信

家家酒主席
──自給自足、自得其樂的施明德

尋找兩岸高伯德
──「台灣少年團」紀錄片的啟示

行為比話語更大聲
──小評NCC主委的脫序演出

「二次金改」未來式
──讓壞事變好事,為黑暗帶來光明

林局長與蘇局長
──馬英九的用人之道

美國險最保險?
──台灣國防軍購的時空背景

找總統買車票
──民主制度下的君權思想

第四篇 論法律

不意外的意外
──公平與效率的拔河

「罰」與「禁」
──女老師和男同學的師生戀

把女嬰往鍋裡扔
──法津經濟學個案分析

生命誠可貴,保險價更高
──正義女神指引的罪惡之路

正義的合理成本
──薩孟武搶救雷恩大兵

如果你只能再活兩天
──假設性思維有助解決實際問題

用什麼語言講故事?
──法律學者眼中的法律經濟學

劉邦入咸陽
──法律的程序問題與實質問題

麥田裡的新鮮事
──誰都能幫小說作者寫續集?

咖啡杯裡的休旅車
──「好事變壞事」的法學思維

司法女神落凡塵
──美國第一位女性大法官珊卓.歐康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