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动物/植物 >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送《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送《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上一张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送《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下一张
prev next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送《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作者: 古爾德、穆爾黑德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10-07-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40.00
市场价格: RM113.80
本店售价: RM100.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買《達爾文大震撼(改版)》+《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送《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

  就讓我們像哈代詩裡的「池塘、田野、羊群、孤獨的樹」一樣,
  繼續去思考、繼續去探索
  我們為什麼會活在這個世界上。

  達爾文發表了演化學說以來,不時遭到曲解與誤用。

  本書以恣意揮灑、妙趣橫生的文筆,為達爾文理論的本質作了一番澄清,我們更由此經歷一趟豐富的知性之旅。

  而且我們可以從書中看到,人類演變、特殊生命現象、地球歷史,以及科學與社會政治的關係等問題,原來都可以用達爾文的演化思想來貫穿。

  「小獵犬號」軍艦上真正的博物學家是誰?
  為什麼達爾文拖延了二十多年才發表自己的學說?
  最早的人類從何而來?
  樹癭蠅為何吃掉自己的媽媽?
  竹子為什麼一百二十年才開一次花?
  地球上的生物,真的要到了寒武紀,才突然大量出現?
  為了維護既得利益,有多少事情假科學之名而行?

  這些探討人類演變、特殊生命現象、地球歷史,以及科學與社會政治的關係等問題,原來都可以用達爾文的演化思想來貫穿。

  本書以恣意揮灑、妙趣橫生的文筆,為達爾文理論的本質作了一番澄清,我們更由此經歷一趟豐富的知性之旅。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

  一段改變人類思想的壯闊旅程
  一位青年環球航行的冒險故事
  一部令人大開眼界的圖像紀錄

  1831年,英國海軍艦艇「小獵犬號」載著年方22歲的達爾文,從普利茅斯港出發,環球航行五年。這一趟旅行,使得一名原本成績勉強及格的大學生,蛻變為認真治學的自然學家;使得原本有志於擔任神職的年輕人,竟醞釀出抵觸聖經創世思想的演化論。

  這是歷史上最重要的一趟旅程,後來成為「物種原始」理論的源頭,這個想法撼動了全人類的思想,而且影響至今,愈加深刻。

  達爾文誕生至今已200年,他的演化巨著《物種原始》也發表了150年。

  但是你真的知道,在那一趟關鍵的五年航程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打開這本遊記,跟隨達爾文環繞世界一周的腳步,參與他的探險旅程,你將會見識到各地繽紛的生命、特殊的地理、稀奇的風俗民情,並且目睹偉大思想的孕育歷程。

  ※擺脫傳記、史料的嚴肅寫法,把達爾文的五年航程寫成引人入勝的故事

  ※精心搭配近兩百幅珍貴圖片,許多甚至是當年船上成員的親筆繪作

  ※真正完整重現達爾文的小獵犬號之旅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把食物送入口中、提筆寫作、撫摸心愛的人,這些美好的事情,都要我們的雙手完成,但你可知道,讓我們長出手的基因,竟然改編自魚類形成鰭的基因。

  酒後令人難過的宿醉、打嗝打個不停、新生兒常見的疝氣,這些煩惱,都源自於人類的身體改裝自魚類所遺留下來的痕跡,我們還真要感謝與鯊魚和其他魚類共享的那段經歷。

  本書作者蘇賓在加拿大極區挖掘到「提塔利克」(Tiktaalik roseae)化石,提塔利克是距今三億七千五百萬年前的魚類,但同時擁有兩生類的原始特徵,是水中動物爬上陸地生活時的過渡物種。

  我們的脖子、手腕、肋骨、耳朵,以及身體其他部位,都能追溯到這條魚的身上。這些都明明白白的顯示:陸上的動物的確是從水中的魚演化而來,我們都是魚的後代!

  蘇賓還告訴我們,人類製造眼睛的基因開關與果蠅相同,填充在我們細胞之間、讓身體得以成形的膠原蛋白,海綿動物身上也有,我們細胞裡的粒線體如果出了毛病,還可以利用細菌來模擬研究。

  當你讀完本書,你將更深入了解你的身體、你的生理、你的基因!

作者簡介

《達爾文大震撼(改版)》

古爾德、穆爾黑德 Stephen Jay Gould

  出生於紐約市的猶太家庭,從小就是一名標準的棒球迷。五歲時與父親到博物館參觀恐龍化石展,自此啟發他對古生物學的興趣。

  古爾德於1960年代初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所。1967年開始任教於哈佛大學。地質學、古生物學和科學歷史,都是他的專長。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也曾任美國科學促進會主席。

  除了授課以及做研究外,這位博學的演化生物學家,更長期在美國自然博物館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雜誌發表專欄文章,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他的文筆幽默有趣,是全球知名的科普作家。

  目前,古爾德1970年代以來所發表的數百篇文章,已集結為好幾本文集。其中流傳最廣、影響最大的,莫過於第一本收錄了他1974到1977年文章的《達爾文大震撼》了。其他作品還包括:《貓熊的大拇指》(Panda‘s Thumb)、《壯闊的生命》(Life’s Grandeur)等。

  古爾德在1982年診斷出罹患腹部間皮癌,但他從不放棄,一直努力抗癌。直到2002年因肺腺癌與世長辭。

《達爾文與小獵犬號(改版)》

穆爾黑德 Alan Moorehead

  1910年生於澳洲墨爾本,墨爾本蘇格蘭學院、墨爾本大學畢業,1936年至1939年間服務於倫敦《每日快報》任駐外特派員,第一件任務就是採訪西班牙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任中東、遠東及歐洲各地的戰地特派員,並榮獲大英帝國軍官勛章。1968年,獲頒大英帝國司令勛章。

  穆爾黑德著書頗豐,其他著作包括《非洲人三部曲》(African Trilogy)、《蒙哥馬利》(Montgomery)、《加利波利》(Gallipoli)、《蘇俄大革命》(The Russian Revolution)、《藍尼羅河》(The Blue Nile)、《致命的衝擊》(The Fatal Impact)、《挪亞方舟已無空間》(No Room in the Ark)、《白尼羅河》(The White Nile)。

  《加利波利》一書,還嬴得1959年倫敦《星期日泰晤士報》書獎和庫伯紀念獎(Duff Cooper Memorial Award)。

  他與露西.米納(Lucy Milner)結褵,育有二子一女。(米納I曾任《每日快報》婦女版編輯。)

  穆爾黑德卒於1983年9月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

蘇賓 Neil Shubin

  美國古生物學家,目前是芝加哥大學的生物科學院副院長、個體生物學與解剖學系教授,同時在費爾德博物館擔任學術事務主管。

  他的化石探勘足跡,從美國賓州公路旁、亞利桑納州沙漠,遠至加拿大極區、中國東北。

  《我們的身體裡有一條魚》是他的第一本科普著作,不僅在美國成為暢銷書,更榮獲美國國家學院2009年科學傳播獎的「最佳著作獎」!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