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励志 > 励志故事/散文 >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精神病院裡的歷史學家:我經歷的瘋狂歲月,以及時代如何安置我們的瘋狂

作者: 芭芭拉.泰勒
出版社: 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 2017-09-06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00.00
市场价格: RM61.50
本店售价: RM54.1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老精神病院是監禁,也是庇護,
從進步到沉淪,直至毀棄關閉。
我們的瘋狂,能否找到安全的避風港?

  ★超越個人經驗的回憶錄
  ★精神醫學史的回顧與省思


  芭芭拉.泰勒是前景看好的歷史學家,卻面臨嚴重精神問題,憂鬱焦慮、恐慌、酗酒、徹底崩潰。她求助於精神分析,並自願入住芙萊恩精神病院,開啟了旅居精神病世界的歲月,也同時親身見證了精神醫療體系的改革。

  芙萊恩原名考尼哈奇,一八五一年創立之初為全歐洲規模最大、觀念最進步的精神病院。其創立的宗旨在於以工作代替管束,透過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成為十九世紀精神病院的楷模典範。然而短短數十年間,該院迅速沉淪,時有疏失虐待的醜聞,加之社區照護革命興起,強調去機構化的精神醫療改革,芙萊恩閉院在即,病友皆人心惶惶,不知下一步該往何處。

  芭芭拉在本書誠實坦露病中各種脫序與狂想,描述在精神病院中的低調求生方式,以及數度出入芙萊恩,與病患所建立的友誼,在邁向康復的歷程,友情的恩惠戰勝了瘋狂。她以老式精神病院制度之死為背景,回顧精神醫療體系如何馴服瘋狂的心靈,而精神分析又如何釋放靈魂的活力。這不僅是個人的瘋狂歲月回憶錄,更是對精神疾病的歷史沉思。

專文導讀

  王文基(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

專文推薦

  吳佳璇(精神科醫師)
  陳嘉新(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彭仁郁(中研院民族所副研究員)

共同推薦

  巫毓荃(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精神科醫師)
  許欣偉(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精神科主治醫師)

  (依姓氏筆畫序)

各方讚譽

  我們相信我們對精神疾病的反應,比興建療養院的維多利亞時代人物更文明、更慈悲,也更實際。我們確定嗎?芭芭拉˙泰勒依據自身經驗展開嚴峻調查,打擊了我們的自滿、揭露出膚淺的思維,並且直陳廉價治療的缺失與危險。這是一本睿智、深思熟慮且切合時代需求的作品。——希拉蕊˙曼特爾(《狼廳》作者)

  扣人心弦。——娜歐蜜˙阿德曼,《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這部傑作結合了病人親身經歷與歷史學家之眼,引人入勝,深刻動人,誠實得不留情面。本書既是一段社會歷史也是一部回憶錄,並且對當代的精神醫療辯論做出重大貢獻。——達瑞安˙李德(精神分析師)

  針對她在精神病院時代尾聲所經歷的精神崩潰與精神分析治療,做出一段發自內心且精采絕倫的陳述。——艾莉森˙萊特,《觀察家報》年度選書

  文辭優美,悲天憫人,令人不忍釋卷。這是一本關於家庭與友情、關於記憶的複雜度,以及關於醫療與醫療失敗的書。本書超越了純粹的自身經驗,勇敢面對一段更廣闊的社會歷史,堪稱最卓越的回憶錄典範。——莎拉˙華特絲(《荊棘之城》作者)

  親身故事、精神分析療程、發瘋的經驗、在芙萊恩最後歲月的住院感受、精神病院的歷史……一部美麗的回憶錄,令人著迷。——《獨立報》

  感人、勇敢而睿智。——蘇珊˙希爾,《泰晤士報》

  精彩述說好幾樁故事:一名成功的青年學者,從不快樂到焦慮再到徹底崩潰,生命急轉直下……她的治療過程以及精神病院歲月……英國精神醫療的歷史。真正讓人難以忘懷。——《都市地鐵報》

  生動而感傷。——《泰晤士報教育副刊》

  從回憶錄轉變到詩歌、日記、與分析師的對話,以及精神病院歷史,令人目眩神迷。這是一本讓你就算反胃難受也忍不住一頁頁讀下去的書。一項了不起的成就,充滿生命與希望。——《星期日電訊報》

  大膽,精彩。——《前景》雜誌

  讀者若有興趣探索精神分析的奧秘,或者想理解消失的精神病院年代的生活風貌,就不得不讀這部作品。——《文學評論》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芭芭拉.泰勒(Barbara Taylor)


  歷史學家,著作包括研究十九世紀社會女性主義而獲獎的《夏娃與新耶路撒冷》、是為以女權運動先鋒瑪麗•吳爾史東克拉芙特為題的精采傳記,以及與精神分析師亞當˙菲利浦合著、為民胞物與胸懷提出辯護的《論仁慈》。她是卓越的歷史刊物《歷史研討會期刊》的長期編輯,兼任拉斐爾山繆歷史中心主任,並且在倫敦大學瑪麗王后學院教授歷史與英文。

譯者簡介

黃佳瑜


  台灣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企管碩士。曾任聯合利華行銷企劃、美商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管理顧問。現為自由譯者,作品有《Jack》(大塊)、(合譯)《發光體》(聯經)、《但求無傷》(木馬文化)等。
 


目錄

前言

第一部
事情的開始
歷史
西班牙
天才
死嬰
上帝


穢褻
危機
女人
惡夢
煉獄

第二部
精神病院
第一天
住進瘋人院
精神分析與精神醫學
友誼
瘋婆娘
日間醫院
中途宿舍

第三部
改變
分離
痊癒
故事
尾聲
 
後記  後精神病院時代
 
謝誌
原文附註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