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85,59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电影 > 香港的中國邵氏電影
香港的中國邵氏電影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香港的中國邵氏電影

作者: 傅葆石,劉輝
出版社: 牛津大學
出版日期: 2011-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20.00
市场价格: RM64.60
本店售价: RM56.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這本書的題目是有意凸顯香港和「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自1842年清政府鴉片戰爭戰敗割讓以來,香港的大眾文化和文化認同與背後的中國大地若即或明或暗息息相關,不斷變化發展。本書主題的邵氏電影正是香港與中國之間的複雜關係的一個頗為典型的例子。

  邵氏家族從20年代開始在上海經營電影製作,逐漸在地域上擴展到東南亞和香港、在業務上拓展到發行和放映,形成現代化的大型電影企業。而邵氏家族最引人所矚目的,是邵逸夫於1958年在香港成立的邵氏兄弟 (香港) 公司,興建華語區域內最為龐大的製片機構。突破香港電影原有粵語電影的格局,發展泛華人的全球市場,從而一舉奠定了香港作為東亞電影發行和製作中心的地位。

  本書追問的是,60、70年代的香港究竟具備了什麼條件能夠發展出邵氏這樣龐大的跨境電影企業?邵氏的「中國」想像如何在電影語言和營運操作的文化政治表現出來?為什麼邵氏國語片能夠取得當時散居中國以外的華人的認同?為什麼今日香港電影和邵氏電影相比似是而非?邵氏國語片和當時香港本土影業之間的競爭是如何進行的?

編者簡介

傅葆石

  香港出生和成長,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伊利諾大學東亞與太平洋研究中心主任,歷史與法學教授,近著包括《雙城故事:中國早期電影的文化政治》(2008)和China Forever: The Shaw Brothers and Diasporic Cinema (2008)。

劉輝

  中國傳媒大學電影學博士,深圳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集中邵氏電影研究、中國電影產業史和電影理論研究。


目錄

作者簡介
序言:香港的「中國」

1 香港的「中國」
  傅葆石 想像中國:邵氏電影
  劉 輝 邵氏電影研究的契機
  畢克偉 《香江花月夜》的三種解讀
  陳時鑫 從《梁祝》到《愛奴新傳》
  蔣 崴 ──邵氏奇情片的酷兒解讀

2 邵氏的香港圖景
  羅 卡 邵氏粵語片與同期國語片、好萊塢影片比較
  鍾寶賢 大片廠 小故事
      ──導演何夢華說邵氏影城的興衰
  鄭佩佩 我,邵氏和香港電影
  許 樂 城中之城
      ──淺析邵氏電影和香港的錯位關係
  林榮基 研究新派武俠片的陽剛風格
      ──男性情誼、同性情慾和暴力形式的互動

3 跨越一城之界
  戴樂為 炮製娛樂的邵氏快手
  葉月瑜 ──井上梅次的幾個意義
  邱淑婷 邵氏古裝片的中日趣味
  威金斯 邵氏電影與嘻哈文化
  容世誠 圈地拓展:邵氏在東南亞的娛樂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