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华文创作 > 論創作
論創作
上一张
論創作
下一张
prev next

論創作

作者: 高行健
出版社: 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 2008-04-28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50.00
市场价格: RM53.80
本店售价: RM47.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如何能一舉窺探藝術大師沉浸在文學與水墨世界創作裡的思維風景?
如何潛入並剖析在精湛藝術底下所蘊含的深沉理念,以及在艱困中執著的核心價值?

  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高行健,不只是文學上成就斐然,更是一位驚艷國際的藝術家、劇作家。在本書中他以其肺腑之言,不吝全盤揭露他作為無論藝術家或文學家,在藝術創作過程所經歷的磨難與思辨,亦是可供所有藝術創作者參考的寶貴良言。讀者不僅可更深入了解他在理念、思辨上的創發與追尋,更可窺探這位藝術大師在現實與思維上,與自我及其環境上的旅程心象。

  《論創作》完整收錄高行健的思想論述與訪談,不僅包括他對於文學、美學與藝術的思索、發抒與創見,也提供讀者對於文學與美學上的參考與思辨,此外在他與國際、與台灣等各界文藝人士的訪談、對話的篇章中,亦不乏交相激盪的火花,而生活面向的散文也附錄其中。全書在作者不斷的自我揭露中,可視為了解高行健整體創作的重要寶典;亦可讓讀者見證這位作家、藝術家、劇作家兼導演,於美學與創作思維上的精深、超然。

  「寫作的自由既不是恩賜的,也買不來,而首先來自作家自己內心的需要。

  說佛在你心中,不如說自由在心中,就看你用不用。你如果拿自由去換取別的什麼,自由這鳥兒就飛了,這就是自由的代價。」--高行健

《論創作》一書,內容廣泛而豐富,而全書的基調就是「走出20世紀」。……

  20世紀無孔不入的政治製造了許多災難,也帶給作家一些幻象,許多作家自以為可以充當「先知」,「社會良心」、「人民代言人」,甚至以救世主自居。這種大角色在左翼作家和左翼知識分子中一度成為通識和文學公理。高行健卻拒絕充當這些大角色,堅持文學是個人的創造,認定文學活動是充分個人化的活動,守持個人的自由思想和獨立不移的文學立場,發出個人真實的聲音。……高行健的創作美學已經超越了二十世紀主流的意識形態,提示了一個十分有趣的新方向。--劉再復序文推薦摘錄

作者簡介

高行健

  為國際著名的藝術家、小說家、畫家、劇作家、導演與思想家;1940年生於中國江西贛州,自幼學畫,現定居法國。2000年他獲頒諾貝爾文學獎,成為華人作家中首位獲得此一殊榮者。

  高行健著作相當豐富,除了長篇小說與中短篇小說,亦有劇本十餘種,包括《八月雪》、《周末四重奏》、《高行健戲劇集》、《山海經傳》、《高行健戲劇六種》等;以及文學戲劇藝術論著,包括《現代小說技巧初探》、《對一種現代戲劇的追求》等;畫冊有《另一種美學》、《高行健水墨作品》等。他的作品已譯成法、德、英、意大利、瑞典、匈牙利、荷蘭、波蘭、日、希臘等多種文字出版,他的劇作也已在法國、德國、英國、瑞典、意大利、波蘭、奧地利、南斯拉夫、美國、澳大利亞、日本、非洲、香港和台灣不斷上演,還在歐洲舉行數十次水墨個展。西方報刊對他的評論達四百多篇,被認為是「當代最具前途的劇作家之一」,他的長篇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法譯本轟動法國文壇,法新社評為︰二十世紀末中國文學的里程碑;1992年他榮獲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義大利費羅尼亞文學獎及法國榮譽騎士勛章;2002年獲美國終身成就學院金盤獎;2003年法國馬賽市為他舉辦大型的藝術創作「高行健年」;2006年獲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雄獅獎;而香港中文大學、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台灣的台灣大學和中央大學、中山大學等皆授予他榮譽博士。

  他的小說和戲劇關注人類的生存困境,瑞典學院在諾貝爾獎授獎頌詞中以「普世的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加以表彰;他的繪畫作品亦獨具一格,將沉思、想像和詩意融匯在水墨之中,呈現出超然、幽深的內心世界。


目錄

序言──走出二十世紀   劉再復

第一輯 論創作
文學的理由
文學的見證──對真實的追求
作家的位置
小說的藝術
戲劇的潛能
藝術家的美學
一,美無法定義
二,美感出自個人的主觀感受
三,審美非功利
四,藝術與工具理性無關
五,丟掉歷史主義
六,顛覆與創作
七,告別藝術革命
八,藝術形象獨立于語言
九,形式的涵義有限
十,回到形象,自立方法
十一,在具象與抽象之間
十二,內心的視相
十三,提示與暗示
十四,意識與境界
十五,有限與無限
現代漢語與文學寫作
關于《側影或影子》

第二輯 另一種美學
一,前言
二,藝術革命的終結
三,現代性成了當代病
四,超人藝術家已死
五,藝術家的美學
六,美在當下
七,對真實的信念
八,理性與精神
九,觀點即意識
十,時間、空間與禪
十一,形式與形象
十二,具象與抽象
十三,文學性與詩意
十四,重找繪畫的起點
十五,溶解東西方的水墨
十六,意境與自在
十七,一句實在話

第三輯 訪談與對談
尋找心中的靈山
《靈山》與小說創作
文學的語言
作家的心靈之路
土地、人民、流亡
陳郁秀與高行健對談臺灣文化
與高行健談文說藝座談會
博覽群書,不要設限
第三只慧眼
劉再復與高行健巴黎對談
一,慧能的力度
二,認同的陷阱
三,走出老題目、老角色
四,現代基督的困境
大江健三郎與高行健對談

第四輯 附錄
諾貝爾文學獎領獎答謝詞
我的西班牙
必要的孤獨
悼念巴金
斯奈特美術館高行健水墨展序言
自立于紅學之林

高行健創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