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2,8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世界史地 > 黑暗時代群像
黑暗時代群像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黑暗時代群像

作者: 漢娜.鄂蘭
出版社: 立緒
出版日期: 2006-11-1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90.00
市场价格: RM60.00
本店售价: RM52.8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她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

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
鄂蘭有幸與這些精采的人在同一時空中交會。

  本書是20世紀重要思想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於20世紀70年代完成的著作。這位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她在這裡所論的都是20世紀前半葉的知識份子,都是她身邊熟識的人。處在上一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學術文化中心,一個最黑暗,也是思想文化最燦爛的年代,鄂蘭有幸與這些精采的人在同一時空中交會。

  鄂蘭在這裡談他們的人生經歷,談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的活動,也談大時代對他們的影響。由於對人物與時代的熟識,鄂蘭信手拈來,侃侃而談,一個時代的輪廓,躍然眼前。

  這些人各有不同的才華與信念,各人的專業與環境也大異其趣,唯一的共同點只有他們全都互不相識,而且他們全都走過了一個共同的時代(萊辛例外),一個政治大災難、道德大淪喪,藝術與科學卻突飛猛進的時代,這個時代鄂蘭稱之為「黑暗時代」一個動盪、飢餓、大屠殺、絕望、不公不義的時代。

  人類的經驗與歷史,其實是不斷在重寫,與重演的,今天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已經走到一半,我們面對的世界,似乎還可以在鄂蘭的這些篇章中看到影子。

  鄂蘭在這本書中評論了11位知識份子,包含了萊辛(1729-1781)、羅莎.盧森堡(1871-1919)、安捷羅.朱塞佩.隆加尤里(1958-1963)、卡爾.雅斯培(1883-1969)、伊薩.迪內森(1885-1963)、賀曼.布羅赫(1886-1951)、華特.班雅明(1892-1940)、貝托爾特.布萊希特(1898-1956)、華特馬爾.居里安(1903-1954)、藍道.賈雷爾(1914-1965)。

  鄂蘭在她的寫作中,並不把他們視為是一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時代精神的代言人、或是歷史的詮釋者。對.鄂蘭而言本書的寫作有些是感時之作,有些則是適逢其會。

  鄂蘭以為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時代,人們還是有期望光明的權利,而光明與其說是來自於理論與觀念,不如說是來自於凡夫俗子所發出的螢螢微光,正是基於這樣的信念,乃有了這組群像的勾勒。

作者簡介

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 1906-1975)

  被譽為是20世紀最偉大,最具原創性的思想家之一,早年跟隨海德格、雅斯培。1933年納粹上台後流亡巴黎,1941年到美國,先後在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紐約新學院(New School)任教。她的著作如《極權主義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otalitarianism)、《人類的處境》(The Human Condition)、《心智生活》(The Life of the Mind),皆是社會、政治哲學的扛鼎之著。鄂蘭於1975年去世後,美國學界出現「鄂蘭研究」,對於研究她的學者則稱為「鄂蘭派」,儼然成為一個學派之勢。

譯者簡介

鄧伯宸

  成功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報社編譯、主筆、副總編輯、總經理,獲中國時報文學獎附設胡適百歲誕辰紀念徵文優等獎,現為《新觀光》雜誌專欄作者,譯作有《影子大地》、《族群》、《綠色全球宣言》、《邱吉爾的黑狗》、《生活之道》等。(以上皆由立緒文化出版)


目錄

黑暗時代的人文精神-------
兼論萊辛Gotthold Ephraim Lessing

  德國啟蒙運動時期最重要的作家和文藝理論家之一,他的劇作和理論著作對後世德語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玫瑰的名字---------------
羅莎.盧森堡:1871-1919

  德國左派革命家。德國共產黨鋼起草人。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社會哲學家及革命家。德國共產黨的奠基人之一。

世界公民(1)-------------------------
頌: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

  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世界公民(2)-------------------------
卡爾.雅斯培Karl Jaspers1883-1969

  是二十世紀德國的存在哲學大師

遠離非洲----------------------------
伊薩.迪內森Isak Dinesen 1885-1963

  她的作品曾兩度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以作者生平為藍本改編拍成的電影「遠離非洲」,曾榮獲一九八五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根據她的中篇小說〈芭比的盛宴〉拍攝的同名電影,則獲頒一九八七年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國影片。

不情願的詩人-----------------------
賀曼.布羅赫Hermann Broch1886-1951

  德國重要作家。他的「多面小說」(multidimensional novels)獲國際好評。

最後的歐洲人---------------------
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20世紀重要哲學家

我們曾作為『光明的一代而生活』-----
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 1898-1956

德國戲劇鉅擘
重新肯定佛洛斯特、惠特曼和威廉斯
藍道.賈雷爾Randall Jarrell1914-1965
美國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論反猶太主義-】------------------------
華-特馬爾.居里安Waldemar Gurian1903-1954

  德國重要政論家與作家

一個坐上聖彼得大位上的基督徒
安捷羅.朱塞佩?隆加里Angelo Giuseppe Roncalli 1881-1963

即教宗若望二十三世,是現代史上最重要、也是最具聲望的教宗之一。

  於1958年10月8日至1963年6月3日在位為羅馬教宗。曾召開梵帝岡第二次大公會議(the en:Second Vatican Council),提倡清廉教會,1963年4月發佈著名通諭《和平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