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总论 > 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
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觀念巴貝塔─當代社會學的迷思

作者: 葉啟政
出版社: 群學
出版日期: 2005-03-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00.00
市场价格: RM46.20
本店售价: RM40.7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打從一開始,西方社會學家關心的重點,就在於把眾人身上的經驗予以無差異化,以拉出常態的概念,使社會結構、整體性與秩序等概念有充分證成的條件。然而,漸漸走向以「個體化」做為結構原則的人類社會,與一向強調集體性共識之規範(或價值)做為社會秩序基礎的論調,在邏輯上弔詭地相互扞格著,人類的文明,已到了必須重新覓尋路徑,來思考人類問題的時候了。

  本書為作者思考社會(學)理論三十年來的成果總結,掌握了西方社會學論述的精髓,意圖統整並提出原創性見解,為社會學思考開啟全新的思維。

適用對象

  社會學、社會理論、社會哲學,台灣思想史、消費、媒體、文化研究、一般知識份子


目錄

自序

第 1章 均值人與離散人的觀念巴貝塔-- 統計社會學思考迷思的兩個基石

  • 一、前言
  • 二、中央趨勢與離散度的概念內涵
  • 三、統計思想表現啟蒙理性
  • 四、常態分配曲線的論述塑造
  • 五、Quetelet的均值人概念的歷史意涵
  • 六、個人為本之自由與民主信念以及「均值人/離散人」概念
  • 七、Durkheim對平均類型/集體類型的摺疊
  • 八、從平均類型與集體類型過渡到理念類型
  • 九、大眾社會型態的彰揚與統計概念的運用--代結語

    2 西方社會學理論思考中的一些迷思

  • 一、前言
  • 二、「驚奇/迸生」作為理解文明起源的認知基礎
  • 三、神聖崇拜與神才魅力--驚奇與例行化的體現
  • 四、人民與大眾二概念的社會學意涵
  • 五、社會結構與個體意志的兩元對峙
  • 六、「施為」概念的內涵與其不足之處
  • 七、身軀、實作與其另外之處
  • 八、走出普羅米修斯之迷思的陰影--代結語

    3 「個體化」社會的理論意涵

  • 一、前言
  • 二、以「外控存有」為基架的人觀
  • 三、勞動、生產與表現
  • 四、階序結構與個人主義之間的搓揉摩盪
  • 五、「反身現代性」的時代意義--個體化之結構模式的塑造
  • 六、另類的認識策略--回歸人文性的可能性
  • 七、從人本位出發之論述構作的嘗試--代結語

    附錄 台灣社會學的知識--權力遊戲參考書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