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53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 > 北宋儒學
北宋儒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北宋儒學

作者: 杜保瑞
出版社: 臺灣商務
出版日期: 2005-04-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20.00
市场价格: RM49.20
本店售价: RM43.3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慶曆之際,學風四起。」(《宋元學案》、《士劉諸儒學案》)范仲淹、歐陽修、胡瑗、孫復、石介等振興了「反佛歸儒」的新學風,到了北宋元祐、熙寧之際,周敦頤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的洛學、邵康節的象數學、乃至王安石的新學、三蘇的蜀學,同時並興。而能提出完整的學說系統,蔚為兩宋學說思想的主流,當然屬於上述周、張、邵、二程子,後世所謂「北宋五子」的「道學」(後來稱為「性理學」、「理學」,近代又稱之為「新儒家」)。

  周敦頤是以本體論及宇宙論的傳統知識來論說聖人境界的儒學建構型態;張載則是在本體論、宇宙論、功夫論、及境界論各個哲學基本問題上都有創造性命題建構的體系型哲學家;邵雍則是藉由易經哲學與歷史哲學進路建構儒學理論的哲學家;程顥是在聖人境界的胸懷上展現境界風範的義理型態;程頤則進入易學義理世界進行形上學與功夫論的理論創作,並展開對道德主體概念分析的特殊形上學問題。

  本書作者以「北宋五子」為「北宋儒學」之「典範」,而以他們的思想為本書的基本內容,就其哲學源流予以剖析,認為其各有重點,互不妨礙;這是基於史觀上的特殊見解,也是合理的哲學詮釋。

作者簡介

杜保瑞
  台灣大學哲學博士。曾任華梵大學文學院院長、哲學系主任;中國哲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易經學會理事長;淡江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佛光山佛學研究所授課教師、慈明佛學研究所授課教師。現任職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著有:《劉蕺山的功夫》。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