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83,35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术设计 > 艺术总论 > 邊緣戰鬥的回歸
邊緣戰鬥的回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邊緣戰鬥的回歸

作者: 赫島社
出版社: 藝術家
出版日期: 2005-10-15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二○○一年冬天,當時就讀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的幾位學生──呂浩元、葉育男、何實、張為凱、林羿束、吳季璁等,共同創立了「赫島社」。近五年來,他們藉「頒獎」之名,先後完成了「二○○一南北新人獎」、「台北雙年獎」、「台灣新藝獎──二○○四年度最佳策展評選」、「台灣獎」,這四件企圖對藝術既有的價值標準和知識權力,進行反思的觀念計畫。以模擬其欲「批判的對象」,在貼身肉搏中找尋一條幽微的出路,藉著另類的評審以及論述,衝擊主流核心,反轉主客關係,並建立獨立自主的藝術詮釋權。天下沒有絕對公平、周全的事情,只要有評選機制,評審的組成結構,就決定了獎的脈絡與背後的意識形態。赫島社的少年先鋒,從南北新人獎時期在校園內正面挑戰師長威信,引發劍拔弩張之對立,並勇於回擊眾怒的「熱血激情」;到台北雙年獎,由跨界視野觀看當代藝術,針貶「前衛」被無限上綱成絕對神聖的荒謬虛妄,且積極與媒體合作搶佔版面散播反主流言論的「穩斂果敢」;再到台灣新藝獎,面對策展人現象的擴張氾濫,首先反轉創作者被支配的角色,繼而大膽點出全球化浪潮下台灣當代策展已漸淪為歐美買辦的悲哀,並透過評審們強調文化主體的論述文字,顯現赫島社特有頑抗式的「反省自持」;最後的台灣獎,首度將游擊的戰線拉到第一世界強權的藝術場域──威尼斯雙年展,由邊緣向中心發聲,主動評判國際主流藝術並以此建立台灣自主的文化詮釋權,五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評審在威尼斯的撞擊、論辯、磨合,雖然難以引起國際廣泛的關注,但自信的姿態卻隱然存在,沒有逢迎示好,而是若即若離的「參與旁觀」。赫島社一路走來看似顛倒古怪,刻意以小搏大「扮豬吃老虎」的頒獎行為,雖然招致的謾罵、攻擊眾多,而支持者異常稀少,但不論你喜歡與否,他們都已無疑的提供了一種「同中之異」的思考態度。

  這本書收入了赫島社四次頒獎計畫的大部分重要論述,其中除了赫島成員撰寫的理念介紹、相關評論與回應,還不乏諸多名家精采之作。過去散落四處的文章以及台灣獎尚未發表的新稿,在這本專輯中一起亮相,能夠耐心讀完如此龐大文字分量的讀者朋友,相信會品嚐到新鮮的芬芳與陳舊的餘韻混合而成的奇特滋味。

  以邊陲之姿直搗中心,赫島社的台灣獎不僅是個以小搏大的例子,更在於它回歸到當代藝術的原點──邊緣戰鬥,而這戰鬥又非以慣用的論述形貌來出現,行動、作品讓它不致再次掉入弔詭的處境中。──林谷芳(民族音樂學者、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

  婦女跟小孩是最有力氣的東西,會讓國家社會的大環境變得更好,這次台灣獎的活動,不正就是一群小孩帶領一群婦女走出封閉的小圈圈去成就藝術嗎?這是一種很真實、很奇怪、很少見的氣氛,那天我很感動,幾度都想掉眼淚。希望台灣獎還有下一屆,辛苦了!──蔡明亮(電影導演)

  環顧台灣當前的國際政治、文化環境,這項行動可以比美中世紀那支亟欲光復聖城的歐洲十字軍,光是這樣的抱負就令政府文化部門或駐外單位汗顏了。──邱坤良(戲劇學者、台北藝術大學校長)

  台灣獎前進威尼斯以後,圈外人大都認同,圈內人大都反彈,這應該是很正常的,因為台灣獎已經對視覺藝術國際化的舊思維帶來了衝擊。──林惺嶽(畫家、美術史學者)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