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733,105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
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

作者: 石翠華、高添強
出版社: 三聯
出版日期: 2010-0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760.00
市场价格: RM116.90
本店售价: RM102.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講述六十年代香港故事的《歲月神偷》剛在柏林影展奪獎,除了宣揚香港價值外,電影也令上環永利街,以及政府的上環士丹頓街 / 永利街重建項目受注目。香港六、七十年代的舊建築正逐漸消失,很多獨特、美麗、古雅的舊建築現只能在歷史圖片看到。

  《街角.人情──香港砵甸乍街以西》以文字圖片,訴說砵甸乍街以西的故事。這裡沒有宏偉的建築、著名的古蹟,卻訴著說香港人的故事。本書前半部分選取了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於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八年間的攝影調查相片,這些照片令人驚異於歲月的流逝,短短三、四十年間,相中景物幾乎已蕩然無存。本書後半部分的九個章節,分別訴說居民與周遭環境的互動下,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當中有地區發展、城市規劃、華商的冒起、娼妓的故事、風俗與神祇的關聯、東華醫院及香港大學創辦的前因後果,還有一八九四年瘟疫爆發突顯的華人社區的困境。這些是民生大事,也是關乎社會長遠發展的命脈,香港點滴,此書一一盡錄。

  本書共有三百多幅珍貴的中上環歷史圖片,捕捉流逝了的歲月,重現街角人情。這消逝了的種種──有些是理所當然, 有些則不無遺憾。
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

  1847 年,大不列顛及愛爾蘭皇家亞洲學會中國分會在香港成立。其後於 1859 年停止活動,直到 1959 年才以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名義重現,相隔整整一世紀。

  學會宗旨是通過講座、本地和海外參觀訪問、照片展覽、非經常刊物以及年刊,促進各界對東亞,特別是香港歷史文化的興趣。分會會員現時超過七百五十名,當中不乏學者專家,但以普通人士為主,他們皆對自己居住城市的歷史文化深感興趣。

作者簡介

高添強

  研究香港史及香港歷史照片專家,前皇家亞洲學會香港分會幹事(1998-2004),著有《香港今昔》(1994, 2005) 及《歸程熹願》(2007)等。

石翠華(Dr. Veronica Pearson)

  社會科學家,著作多涉及香港及中國內地的衛生和社會政策。2004年退休前,是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教授,在校內任教長達二十三年。歷任香港精神分裂研究學會主席(2005-2008)、廣州社會福利協會副會長、中國精神殘疾康復研究會顧問(1998-2004)、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顧問(2002- )。石翠華博士除撰寫眾多文章外,還著有:Women in Hong Kong (1995),以及Mental Health Care in China: States Policies,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1995).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