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自然科普 > 社会科学 > 中国史地 > 台灣文化人攝影紀事
台灣文化人攝影紀事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台灣文化人攝影紀事

作者: 楊識宏
出版社: 藝術家
出版日期: 2004-07-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380.00
市场价格: RM58.50
本店售价: RM51.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身為台灣中堅輩藝術家,楊識宏經歷過七、八○年代台灣美術蓬勃發展的時期,不僅為自己創造了一段璀璨的藝術生涯,同時也以文字、照片見證了那個年代台灣文化人的容顏,以及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有文化氛圍,集結成《台灣文化人攝影紀事》這樣一本「有一種感時懷舊的幽微況味」的集子。

  「我身為一個從事視覺藝術創造的工作者;我很喜歡『看』──用眼睛去觀察外在的世界。在七○年代,我更熱中於透過照相機的鏡頭來『看』。由於緣份及工作的關係,我與同行的藝術家們有更多接觸的機會。我就用鏡頭攫取了我所看到的別位藝術家之影像。人的容顏就好比是一本活動的生活史書,提供了無窮的神祕訊息。它既是表象的也是內在的;既是肉體的又是精神性的。有時是偽裝的面具但又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實體。要掌握一個人的容顏所呈現之性格、神韻、氣質需要有高度的敏銳性。那個難度有時超過攝影的技巧法則。其實人人都會拍照,但是對焦準確、曝光正確、解像清晰往往不保證那照片有味道或耐看。關鍵在是否獵取了那『致命』的剎那。有點曖昧模糊但氣氛到位仍不失為一張好看的照片。也許我比較偏向於感性吧!但是我也極欣賞理性之精準。」

  儘管當代攝影藝術已進入數位化科技時代,傳統的黑白照片卻永遠有其懾人之處,因為「它是剎那的永恆;是『機緣』的載體。甚至有空間的想像跨度和物理的濕度、溫度,以及伴隨的寧靜與喧譁。」

  於是,我們在這本集子裡,見到了創作中與凝想中的李梅樹身影,讀到了「……繪畫的工作在他的眼神臉龐,以至那雙極富表情的手,都留下了刻痕。我很高興能留下這珍貴的一刻。」這樣深刻的描述文字;驚見八○年代的胡茵夢倩影,分享了作者如下的觀察:「……後來我發現她的美是多維向的。有一天在中國時報董事長余紀忠的家之晚會(Party),她自彈自唱地即興演出,就顯露了另類的美。」;喜見作者獵取到的雷驤有趣鏡頭,也讀出了「他早期有一篇小說叫〈犬〉,我印象尤其深刻。有一回,我們一起出去郊遊,很巧合的情況下,我拍得這兩張照片,並置一起有種很奇異的感覺,像電影的跳接,突兀但又連貫。」這段記載的況味;……。從繪畫界的丁雄泉、朱德群、陳庭詩、吳炫三……,文學界的七等生、高信疆、尉天聰、陳映真……,到影劇界的白景瑞、夏玲玲、胡茵夢……,每一位文化人,作者都以簡練的文字,加上一至數張照片,一一展呈出他(她)們的故事。

  「……閱讀本書這些藝術家的容顏,這個你我都同樣擁有的『人』之顏臉,就如看一面反射的鏡子,它映現著許多可見的、未見的有關『人』的故事,以及多重折射的生命過程樣貌。……」楊識宏這本藝文界相簿讓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那些關注於藝術創作的心靈,其相貌所呈現的藝術氛味與氣息,同樣熱愛藝文的讀者,必然也能在凝視與閱讀中,照見屬於自己的顏臉。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