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0,329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 > 日本刑法總論
日本刑法總論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日本刑法總論

作者: 西田典之
出版社: 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 2012-12-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80.00
市场价格: RM89.20
本店售价: RM78.5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正如西田典之教授本人是日本刑法學界的代表性學者那樣,西田教授的刑法教科書也是日本最具權威性的著作,不僅廣受學界推崇,對司法實務部門亦有重大影響。

  首先,本教材是西田教授40餘年教學與研究工作的結晶,以課堂講義為寫作基礎,注重宜讀性、易懂性、實用性;其次,本教材重視判例對刑法理論的反哺作用,突出判例是「活生生的法律」。具體就《刑法總論》而言,是按照作者自己對刑法理論的理解,「是將自己的思考內容以自己的思維方式一氣寫成」,因而其體系有別於傳統的教科書,不強調面面俱到,而是按照「何為刑法」(刑罰的目的、刑法的機能)、「犯罪論體系」、「構成要件的修正形式」(未遂犯、共犯)、「罪數論」這一體例寫就;而且,作為日本共犯理論的權威,詳盡論述了共犯的本質及其處罰根據等問題,尤其是深入簡出地為刑法理論中的最大難點「共犯與身分」問題提供了清晰的解決路徑,共犯論部分可以視為作者長年潛心研究的成果結晶。

作者簡介

西田典之 Noriyuki Nishida

  1947年3月出生於日本熊本縣熊本市,196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法學部,並於同年留校擔任法學部助教,1985年晉升為東京大學法學部教授,
現為學習院大學法學部教授、東京大學名譽教授。

  主要社會活動有:
  1986年至2005年,擔任法務省法制審議會刑事法部會幹事、部會長代理;1988年至1990年,擔任東京大學總長助理;2003年至2006年6月,擔任日本刑法學會理事長;1988年至今,擔任日本刑法學會理事;2001年至今,擔任日本檢察官特別任用審查會委員。

譯者簡介

王昭武

  1968年出生於湖北省監利縣。1991年武漢大學日語系畢業後,進入上海外企工作。2001年考入武漢大學法學院,師從劉明祥教授攻讀刑法學專業碩士;2003年4月至2009年3月留學日本同志社大學,師從大谷實教授,先後獲得法學碩士、法學博士學位。

  現為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副教授。

劉明祥

  1959年出生於湖北省天門市。1983年畢業於湖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1994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

  現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


目錄

中文版序
中國語版□的序文
第二版序
初版序
文獻略語
判例集的編年對應表

第一章 什麼是刑法∕1

第二章 刑罰的目的
 第一節 刑罰的正當化根據∕15
 第二節 刑罰論的演變--學派之爭∕19

第三章 刑法的機能
 第一節 法益保護機能∕29
 第二節 自由保障機能∕37

第四章 罪刑法定主義
 第一節 法律主義∕43
 第二節 禁止事後法∕47
 第三節 禁止類推解釋∕50
 第四節 明確性原則∕54
 第五節 刑罰法規的適正∕57

第五章 犯罪論的體系
 第一節 何為犯罪論∕61
 第二節 未遂與共犯∕63
 第三節 犯罪論與刑法典總則之間的關係∕64
 第四節 法定刑、處斷刑、宣告刑∕65

第六章 構成要件該當性
 第一節 何為構成要件∕69
 第二節 構成要件要素∕75
 第三節 因果關係論∕92
 第四節 不作為犯∕117

第七章 違法性
 第一節 違法性的實質∕131
 第二節 違法阻卻事由∕136
 第三節 違法阻卻的一般原理∕138
 第四節 緊急行為與正常行為∕141
 第五節 緊急避險∕143
 第六節 正當防衛∕157
 第七節 被害人的同意∕191
 第八節 推定的同意∕200
 第九節 正當行為∕202
 第十節 可罰的違法性的理論∕210

第八章 有責性
 第一節 有責性的要件∕215
 第二節 故 意∕220
 第三節 事實的錯誤∕232
 第四節 違法性的錯誤∕253
 第五節 事實的錯誤與違法性的錯誤之間的界限∕264
 第六節 過 失∕273
 第七節 責任能力∕303
 第八節 期待可能性∕319

第九章 未遂犯
 第一節 犯罪的階段性類型∕321
 第二節 未遂犯的處罰∕322
 第三節 實行的著手∕323
 第四節 不能犯∕332
 第五節 中止犯∕340

第十章 共犯論
 第一節 限制的正犯概念與共犯規定∕351
 第二節 間接正犯∕355
 第三節 共犯的處罰根據∕364
 第四節 共犯的因果性∕369
 第五節 共謀共同正犯∕374
 第六節 片面的共犯∕385
 第七節 不作為的共犯∕387
 第八節 承繼的共犯∕395
 第九節 共犯的脫離∕401
 第十節 必要的共犯∕408
 第十一節 過失的共犯∕414
 第十二節 共犯的從屬性∕419
 第十三節 共犯與身分∕437

第十一章 罪數論∕453

第十二章 刑罰的適用
 第一節 法定刑、處斷刑、宣告刑∕465
 第二節 刑罰執行權的消滅∕473
 第三節 犯罪的非刑罰處罰(diversion)∕474

第十三章 刑法的效力範圍
 第一節 刑法的空間效力∕479
 第二節 刑法的時間效力∕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