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1,52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业理财 > 投资理财 > 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尋找台灣投資出路的挑戰之旅(附光碟)
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尋找台灣投資出路的挑戰之旅(附光碟)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工匠精神的瑞士概念股:尋找台灣投資出路的挑戰之旅(附光碟)

作者: 朱成志
出版社: 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 2004-12-2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480.00
市场价格: RM73.80
本店售价: RM64.90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有中概股、手機概念股、LCD概念股、Intel概念股等各式各樣的概念股,那麼,瑞士概念股是甚麼呢?
  投資顧問朱成志預測未來十年的潛力股,他說二十一世紀台股的兩大成長主流之一,便是「瑞士概念股」。
  瑞士成功的祕訣是發展「量少質精、高毛利、高附加價值」的競爭策略,有別於過去台灣企業普遍採用的「薄利多銷、以量取勝」的微利經營模式。
  朱成志在這本書中由投資觀點出發,藉著發掘瑞士,研究他們的外在環境及發展歷程,吸取其中的精華,再回頭宏觀台灣的中小企業,披沙揀金,找出投資台灣的下一步機會,挑選出值得投資人長期鎖定的「瑞士概念股」,由亂中找出新秩序,讓讀者有可能成為下一波財富重新分配的贏家。

  重新出發,找到台灣新的競爭力,讓台灣產業升級。
  瑞士概念股,是投資人、企業與台灣社會發展三贏的最佳選擇。

  二十一世紀台股的成長主流是甚麼?
  台灣「薄利多銷、以量取勝」的微利經營模式,該如何轉向?
  朱成志從瑞士出發,發掘出企業的工匠精神及全球布局策略,
  再回到台股,提出投資台灣的下一步:「瑞士概念股」,
  這是未來十年的潛力股,讓你成為下一波財富分配的贏家。

  朱成志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投資理財專家,他長於思考,又擅於分析,在本書中,他敏銳地觀察到台灣要以瑞士為師,向瑞士學習,台灣才有機會開闢另一片天地。本書處處出現新意與創見,值得企業界、政治人物與意見領袖們,共同討論。我們應當要把「瑞士能,台灣為什麼不能」,變成一個全國性的議題來激勵自己,提升自己!--知識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董事長高希均

  台灣的媒體常常以美國企業發展,或者是新興的中國市場為研究主流,對崛起的歐盟的發展,關心甚少。在這本書中,由歐洲心臟出發,詳細分析瑞士企業擴張的財富地圖,為台灣企業擴張的成長發展開啟另一扇窗,實在值得台灣企業主管以及投資人細細品味。--台大教授 柯承恩

作者簡介

朱成志
  積極研究.執著教學.分享投資觀念
  平民化的理財顧問

現任:
  ●萬寶週刊社長
  ●中華民國證券分析協會理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
  ●台北市大同大學校友會理事長

學經歷:
  ●台大管理學院EMBA財金所碩士(2001屆)
  ●大同大學機械系(72級)
  ●中央國際投信董事長兼總經理(2001年)
  ●萬寶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1993~1997年)
  ●1999年創辦 e-stock.com 發財網
  ●中華民國投信投顧公會第一屆常務理事
  ●17年證券、投顧、投信、創投服務資歷


目錄

  序文    台灣要學瑞士—朱成志新著提出了「瑞士概念股」  高希均
  序文    台灣企業邁向國際擴張的新道路  柯承恩
  自序 Swiss made 到Future Taiwan 朱成志

第1章 出發:看見不一樣的理想國
  前言
  1—1獨特的蛻變──曾經被看不起的民族
  1—2奇異的凝聚──國家認同的熱門案例
  1—3無聲的強大──英雄稀少的理性家園
  1—4祕密的配方──小地方大產業的典範

第2章 瑞士的隱藏力量
  前言
  2—1在蘇黎世交易所探索全球金脈
  2—2日內瓦湖濱打造的「國際心臟」
  2—3發掘阿爾卑斯山的美麗商機
  2—4隱身巴塞爾幕後的侏儸山工匠

第3章 瑞士企業的工匠精神
  前言
  3—1機芯──瑞士的如意金箍棒
  3—2鐘錶── 魚躍龍門的工匠傑作
  3—3瑞士刀 ──「以國為名」行銷全球
  3—4希格水瓶── 下腳廢料的巔峰極限
  3—5工匠思維的精采提升 ── Swatch 的大變革
  3—6工匠事業的二部曲:小而美→大而富

第4章 瑞士企業的全球布局
  前言
  4—1用8500個品牌打仗的雀巢(Nestle)
  4—2顛覆內需產業格局的霍爾森(Holcim)
  4—3發展國家設備產業的機電巨人(ABB)
  4—4善用台灣,壯大自己的羅技電子(Logitech)
  4—5由藝珂(Adecco)看台灣的全球調度本領
  4—6全球研發費用比例最高的諾華大藥廠(Novartis)

第5章 我們的瑞士國度——「中台灣」
  前言
  5—1中台灣打造的國際運動品牌
  5—2「以機輔電」的光學鏡片產業
  5—3衝向中亞的土產「祕密配方」
  5—4意想不到的「射出成型」產業

第6章 台灣企業的工匠精神
  前言
  6—1威廉.泰爾到成吉思汗的蛻變與矛盾——鴻海精密最具工匠精神
  6—2法鼓山與故宮攜手創造的台灣驚豔——華碩與琉園的「極致工藝」
  6—3 GE學院傑克威爾許的台南分校——苦熬十年通過6 sigma考驗的榮剛
  6—4醫生工匠與礦工之子的殊途同歸──台灣散熱產業的工匠精神
  6—5白雪公主少不了的台灣七矮人

第7章 台灣企業的全球布局
  前言
  7—1台灣「數碼工匠」的十字軍東征
  7—2台灣心臟元件的銀牌與銅牌
  7—3後王永慶時代的維多利亞女皇
  7—4台灣品牌大師的先蹲後跳
  7—5東方騎士向歐洲城堡進軍

第8章 台灣「瑞士概念」與「瑞士正宗」的異同
  前言
  8—1 1859年瑞士傭兵的轉型,2004年台灣傭兵的焦慮
  8—2 瑞士人通過德國進世界,台灣人進入中國找跳板
  8—3 瑞士古城孕育工藝傑作,台灣廟會苦尋文化養分

第9章 如何選擇台灣的「瑞士概念股」
  前言
  9—1從「左右逢源」到「登峰造極」
  9—2從「商業品牌」到「消費品牌」
  9—3由「瑞士概念」到五張「巴菲特藏寶圖」
  9—4由「洛桑智慧」到打敗華爾街的「人工智慧」

第10章 尾聲——看見不一樣的台灣
  前言
  10—1務實的人道精神以柔克剛
  10—2實踐台灣的「蒙特梭利訊號」
  10—3超越「末代武士」的悲情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