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7,441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史地 > 世界史地 > 新加坡地名探索(簡體書)
新加坡地名探索(簡體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新加坡地名探索(簡體書)

作者: 黃友平
出版社: 八方
出版日期: 2020-09-20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104.60
本店售价: RM92.0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新加坡地名命名理據豐富多樣,不僅與本地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相關,也與它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狀況密切相關。

 

  隨著新加坡獨立後迅速崛起,各類基本建設和工業、商業飛速發展,新的製造區、商貿區、海港區、居住區不斷湧現和拓展,有些舊地名消失,新的地名產生了,名目繁多。本書分兩部分進行了研究。

 

  上部:新加坡地名演變研究。是對新加坡地名的形成;新加坡地名的基本結構;華文地名的特點;新加坡地名的規範化等的深入研究。

 

  下部:新加坡地名由來研究(地名錄與地名注)。作者對新加坡開埠以來,幾千處街道、社區、馬路名稱之由來和變化進行深入的考索。總結其命名的特點、語詞的淵源,分析它們來自不同種族、國家,反映各地區經濟狀況,歷史文化特徵,分辯正式稱謂、民間俗稱,條分縷析地對各類地名來龍去脈作了相當詳細的考辯。

 

  從本書對新加坡地名所作的詳盡分析,可以一窺新加坡的歷史文化風貌和社會圖景。
 

好評推薦
 

  作者通過閱讀大量的歷史文獻以及舊報章,從中挖掘出很多第一手資料,使本書的內容更豐富與更翔實。本書對於新加坡地名歷史演變趨勢的分析水準很高,其範圍之廣、研究之深,是前所未有的。——黃海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前院長,新加坡前國會議員 

 

  此書既具有説明人們認識新加坡地理面貌的實用價值,又保存了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可以尋憶前輩足跡,起到觀古鑒今、繼往開來的積極作用。 ——譚家健客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前客座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黃友平
 

  黃友平生於福建南安,11歲前往新加坡定居。獲哥倫坡計畫獎學金前往紐西蘭攻讀大學,在坎特伯雷大學(University of Canterbury)機械工程系畢業。回新加坡後,在政府部門與私營企業擔任技術工作,且在1994至1998年間被派駐上海,開發中國市場與培養技術人材。退休後進修北京大學與南京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課程。

 

  本書前部分是根據作者2006年南京大學碩士畢業論文改寫,What’s In the Name?為作者地名書的英文版。


目錄

上部 新加坡地名演變研究
2 第一節 緒論
 
4 第二節 新加坡地名的種類與結構
4 (一)單詞地名
4 (二)雙詞地名(專名+通名或通名+專名)
6 (三)複合地名
6 (四)異常結構
 
9 第三節 新加坡地名特點
10 (一)以外國地名命名(移用地名)
10 (二)以外國名士為地名
11 (三)以歐籍居民為地名
11 (四)以亞裔居民為地名
12 (五)與經濟貿易活動有關的地名
15 (六)政治制度與地名
17 (七)歷史遺跡與地名
18 (八)宗教文化與地名
20 (九)宗族模式與地名
22 (十)教育與地名
23 (十一)女性地名
24 (十二)主題園區(生活社區)
27 (十三)地名冊的遺漏
 
27 第四節 新加坡的華源地名
27 (一)以中國地名為華源地名
28 (二)以中國先賢為華源地名
28 (三)以華人店號為華源地名
28 (四)以華人姓名為華源地名
30 (五)其他的華源地名
 
31 第五節 華文地名標準化
32 (一)音譯意譯造成的異名
33 (二)音譯用字的不同造成的異名
34 (三)音譯方法的不同造成的異名
34 (四)俗稱(慣用地名)
 
36 第六節 地名的演變
36 (一)拼寫演變
37 (二)通名演變
38 (三)專名的演變
39 (四)更名
44 (五)異地同名
45 (六)異時同名
46 (七)重複命名或接收
46 (八)新加坡地名的雅化
 
48 第七節 結語
48 (一)地名數量由少而多
48 (二)通名類別越來越多
49 (三)地名中的生造成分越來越多
49 (四)舊俗稱地名消失與新俗稱地名的興起
50 (五)與歷史越來越脫節
50 (六)派生地名越來越多
51 (七)序列/數字地名由少至多
51 (八)忽視文化內涵
52 (九)隨時代而更新
52 (十)歷史人物紀念性地名的消失
53 (十一)餘言
 
下部 新加坡地名由來研究
(地名錄與地名注)
56 常見地名中英巫對照表
57 常見通名英巫中對照表
443 略語表
446 參考文獻
452 後記
454 附錄、俗稱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