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卡比爾
15世紀偉大的印度詩人。印度教徒認為他是個毗濕奴虔愛者(Vaishnav bhakta),穆斯林認為他是個辟爾(pir),錫克教徒認為他是聖徒(bhagat),對於卡比爾派(Kabir-panth)的教徒來說,他是至上之神的化身。關於卡比爾的生平有許多傳說,但能被公認為事實的,其實寥寥數語就能概括:他在15世紀初出生在卡舍(Kashi,也就是現今的瓦拉納西),屬於一個剛改宗為伊斯蘭教的織工群體,他們被稱為俱拉拉(Julala),處於僕役階層。他學會了家傳的織布手藝,並以此為生。他跟隨了一位印度教的上師羅摩難陀(Ramananda),從他那裡得到了禪修和虔愛(bhakti)的教授。後來,他自己也成為了靈性導師,並開始吟唱詩歌。
卡比爾的文化程度不高,他用地方上的俗語(古印地語),隨性灑脫地唱出一首首道歌:
我不碰紙墨
這隻手從未握過筆
卡比爾只用一張嘴
就說出了四個時代的偉大
——卡比爾
譯者簡介
鍾七條
中國復旦大學物理專業,紐約城市大學物理博士,曾在哈佛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後經上師三不叟的建議,於紐約州噶瑪噶舉的三乘法輪寺,在堪布卡塔仁波切的指導下進行傳統的藏傳佛教三年閉關修行。出關后從事印度不二論的翻譯。
智嚴
中國復旦大學法語專業,巴黎三大比較文學碩士,后移居紐約,獲紐約大學出版碩士學位,并遇到上師三不叟,跟隨學習佛法,從藏文翻譯近代西藏大成就者更敦群培的《中觀甚深心要善說》(簡體書)。現居紐約。
張玉
畢業於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法國巴黎六大理科碩士,在上師三不叟的指導下進行翻譯工作。現居北京。
卡比爾的詩歌簡介
致謝
第一章 醉於羅摩之酒 | Bijak
第二章 阿底聖典 | Adi Granth
第三章 顛倒的詩篇 | Kabir Granthavali
第四章 真愛的樂章 | Tagore
第五章 愛的道路 | Other Sources
譯後記一:為什麼要翻譯卡比爾?
譯後記二:他或祂
「妙高峰上」圖書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