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68,337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史地 > 中国史地 > 評點晚清民國人物:續《南湖錄憶》
評點晚清民國人物:續《南湖錄憶》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評點晚清民國人物:續《南湖錄憶》

作者: 高拜石
出版社: 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 2021-03-02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92.30
本店售价: RM81.2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國學大師章太炎精揅醫術,能自撰藥方、說理斷病;
  譚嗣同擅於詩詞書畫,對於化石有一番獨特的見解;
  有沈北山冒死劾三凶,田梓琴創辦《太平雜誌》始末;
  亦詳實記錄清代八旗子弟之教育、中國新海軍的起源。

  本書收錄高拜石寫於《中央日報》中,尚未結集面市的179篇文章,
  晚清到民國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盡收其中。市面上絕無僅有,值得典藏!

  「芝翁積學知名,……。所作《古春風樓瑣記》、《南湖錄憶》等書,精熟掌故,於數十年間宦海文場,軼聞舊事,纚纚如話家常,而文筆茂美,可謂『分其才技足了十人』者也。其書沉著渾厚,逸氣內蘊,天趣盎然。」──李漁叔

  高拜石喜愛金石書畫,造詣殊深。書法家王壯為曾說:「高拜石書法長於篆隸,行楷造詣尤深,篆體中尤善鐘鼎,圓渾密實,絕無苟率。楷書茂密肥厚,最宜施於壽序大屏。」高拜石曾發起組織中國書法學會並擔任理事,而後籌組東冶藝林、八儔書畫會與五人書展等。另有篆刻好手藝,與王壯為、吳平、江兆申、王北岳等二十四人,組有海嶠印集,頗獲時譽。1961年起,他應《中央日報》副刊之邀,撰寫《南湖錄憶》長期登載,歷久不衰,當時既贏得廣大讀者之喜好,其後印成專書發行,亦是一紙風行,洛陽紙貴。

  本書為《晚清人物縱橫談──《南湖錄憶》》續作,共179篇,內容為晚清到民國的人物記事,有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文章所引詩、詞、聯、賦,亦多佳作。本書收錄的篇章為首次面市,文史專家蔡登山精心蒐羅各期《中央日報》並逐一比對,發現尚未結集成冊的文章有上百篇。由於當年報紙印刷並不精良,加上歲月的侵蝕,許多文字已模糊不清,蔡登山重新進行了查索與點校,並加上專文導讀,力求完整重現《南湖錄憶》專欄的全貌,可供學界參考利用。市面上絕無僅有,值得典藏。

本書特色

  ★本書專寫晚清到民國的人物軼事,頗多鮮為人知的歷史掌故和彌足珍貴的文獻資料!
  ★收錄高拜石寫於《中央日報》中,尚未結集面市的179篇文章,絕無僅有,值得典藏!
  ★全書重新排版、點校,由文史專家蔡登山專文導讀!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高拜石(1901年—1969年)


  高拜石,字懶雲,福建省福州人。別號般若、古春風樓主人,筆名芝翁、南湖、芝斐、介園、懶雲。1921年畢業於北京平民大學。受吳昌碩影響,專研書法與篆刻。曾在北京創辦《心聲晚報》。回福建復創《華報》、《寰宇新聞》,並出任當地的《民國日報》編輯。抗戰時在福州任福建省府參議,日軍撤退後,主持當地《中央日報》筆政。到臺灣後,受劉啟光協助,入華南銀行工作。曾任臺灣省新聞處主任祕書,而後發起組織中國書法學會並擔任理事。1969年4月23日病逝於臺灣。

主編簡介

蔡登山


  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叛國者與「親日」文人》、《楊翠喜.聲色晚清》、《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多少往事堪重數:百年歷史餘溫(1890-1990)》、《情義與隙末──重看晚清人物》等十數本著作。
 


目錄

導讀:掌故大家高拜石的《南湖錄憶》有續篇/蔡登山

一、梁啟超與政聞社
二、章太炎精揅醫術
三、章太炎第一次絕食
四、章太炎〈艾如張〉本事
五、記胡適之舊詩詞
六、錢玄同狂放褊激
七、鍾榮光盡瘁嶺大
八、郁曼陀(華)風節峻絕
九、楊雲史(圻)紀恩掩父眚
十、丹徒馬氏兄弟
十一、陳師曾天才橫溢
十二、易君左長城歌曲
十三、劉半農與屠竟山(寄)
十四、林暾谷(旭)與康梁關係
十五、邵瑞彭拒賄著聲
十六、臧貽孫(穀)徉狂自放
十七、陳石遺(衍)之詩文著述
十八、《四庫全書》之纂修及庋藏
十九、王蒿隱(頌蔚)清介尚氣節
二十、朱柏廬其人與《治家格言》
二十一、羅兩峰之夫婦生活
二十二、盛伯希正槼讜論
二十三、 聽水老人(陳寶琛)不與鄭羅同污
二十四、滄趣樓〈感春詩〉及其他
二十五、繆荃孫槧鉛終老
二十六、 繆藝風(荃孫)〈垂虹感舊圖詠〉
二十七、冒疚齋(廣生)與巢民象贊
二十八、張爾田鄙厭金梁
二十九、趙古泥二三事
三 十、沈石友(汝瑾)詩刺袁洪憲
三十一、記東塾先生(陳蘭甫)
三十二、王廉生(懿榮)發現甲骨文
三十三、黃乃裳開闢新福州
三十四、江杏村(春霖)敢言著直聲
三十五、趙啟霖強諫持義理
三十六、李端棻遺事
三十七、譚嗣同詩文雋永
三十八、王悲菴清狂拔俗
三十九、記涉江道人
四 十、譚延闓與江標父子
四十一、青芝亭與癸卯學社
四十二、寒山寺詩碑與唐鐘
四十三、袁世凱與丁未政變
四十四、蔣式珵疏劾奕劻
四十五、丁惠康孤孑曠邈
四十六、吳保初抑鬱窮途
四十七、劉裴村(光第)耿介精嚴
四十八、楊深秀傷困牝雞
四十九、豫章藥師院異僧
五 十、晚清能吏袁海觀(樹勳)
五十一、孫仲容(詒讓)博古斠今
五十二、沈北山(鵬)冒死劾三凶
五十三、《小腆紀年》作者徐鼒
五十四、張裕釗譽隆遇困
五十五、記徐雪村(壽)父子
五十六、陳止庵高逸夷澹
五十七、文博川(祥)精詳謀國
五十八、湯海秋(鵬)負才佯放
五十九、黃漢鏞(仲則)清才靳壽
六 十、蔡壽祺忮忌湘軍
六十一、洪琴西(汝奎)與江寧冤獄
六十二、李審言蒿臥黃歇浦
六十三、馮蒿庵(煦)愴賦精忠柏
六十四、楊心如蹇滯臺灣
六十五、鄧鐵香人稱鐵漢
六十六、姚永概昆弟之敬愛
六十七、閻丹初(敬銘)矯厲儉節
六十八、李用清清操貽譏
六十九、新疆之林公井
七 十、陳石遺與蕭道管
七十一、梅柏言暮年蕭瑟
七十二、王補帆清節惠政
七十三、孫萊山(毓汶)諢稱齊天大聖
七十四、章厥生(嶔)與《中華通史》
七十五、端老四(方)結怨岑三(春煊)
七十六、壽伯茀(富)死殉拳亂
七十七、皮鹿門(錫瑞)詩悼譚嗣同
七十八、蔡乃煌結怨岑三(春煊)
七十九、朱銘盤狂傲嫉俗
八 十、高鈍劍(旭)自隳聲名
八十一、張亨甫落拓風塵
八十二、龍芝生義庇黃克強
八十三、惲子居(敬)與陽湖派
八十四、楊篤生(毓麟)憂國自沉
八十五、譚畏公(延闓)國楨人望
八十六、記吳樾與焦隱
八十七、王之春辱命誤國
八十八、趙百先(聲)哭陵倡革命
八十九、吳又陵(虞)狂誕詼奇
九 十、今代大儒陳漢章
九十一、吳觀岱苦學成名
九十二、劉坤一深識遠見
九十三、陳大廉謀劫載湉紀聞
九十四、記黃體芳父子
九十五、張爾田艱屯投老
九十六、丁日昌長才幹濟
九十七、徐子益懷才困阨
九十八、張曜以婦為師
九十九、縫工鐵匠兩名人
一〇〇、易大厂狷介與風趣
一〇一、譚嗣同佚事與佚作
一〇二、畢永年披鬀南普陀
一〇三、通州才人范當世
一〇四、晚清人物記張、瞿
一〇五、陶模父子逸事
一〇六、榮祿死後之毀譽
一〇七、盛宣懷之毀譽
一〇八、涇縣胡氏昆季
一〇九、毛仲芳金戈紅粉
一一〇、馮自由不負革命通
一一一、田梓琴與《太平雜誌》
一一二、黃公度之新詩派
一一三、吳研人疎狂自負
一一四、岑毓英霸才自伉
一一五、那拉后對二吳之榮寵
一一六、沈子敦(垚)以愚迂自喜
一一七、戴鴻慈負知新譽
一一八、朱瞎子精明強幹
一一九、福州西湖題壁詩
一二〇、繆素筠與藝風老人
一二一、清道人李梅庵書法
一二二、朱彊邨殿清代詞壇
一二三、詞曲大師吳瞿安(梅)
一二四、楊篤生在英投海真因
一二五、易實甫奇才天挺
一二六、易順鼎集義山詩
一二七、沈寐叟(曾植)學殖淹博
一二八、林紹年與袁大化
一二九、沈瑜慶詩哀餘皇
一三〇、記清末之巡警部
一三一、于式枚論清末諮議局
一三二、于晦若(式枚)槁死崑山
一三三、沈歸愚(德潛)與《清詩別裁》
一三四、陳啟泰雲南報銷參案
一三五、瑞澂出身與死後
一三六、吳可讀尸諫薊門寺
一三七、陳石遺弟畜林貽書
一三八、太監與其牙行經紀
一三九、清末京官外放覲儀
一四〇、孟心史論康乾兩特科
一四一、夏午詒驛庭花詞讖
一四二、李國杰劾端方經緯
一四三、清代八旗子弟之教育
一四四、北平正陽門關廟詩籤
一四五、曾蟄庵(習經)硜硜自守
一四六、袁寒雲晚年之狂放
一四七、中國新海軍起源
一四八、清代之京察與大計
一四九、劉坤一之堵俄遠見
一五〇、吳清卿(大澂)虛憍觸怨
一五一、鄧廷楨詞懷林則徐
一五二、王定九(鼎)死劾穆彰阿
一五三、清代河患與河官
一五四、陳重威技懾洪述祖
一五五、陳蒼虬(曾壽)賦詩傷偽滿
一五六、陶子方(模)識見閎遠
一五七、冒疚齋(廣生)著作不倦
一五八、曾國藩劾李元度經緯
一五九、釐金秕政七十餘年
一六〇、清末捐納之濫
一六一、李六更痛罵袁世凱
一六二、康廣仁身後是非
一六三、嚴幾道(復)詩哀林旭
一六四、劉蓉與曾國藩交誼
一六五、趙香宋(熙)風調冠一時
一六六、俞陛雲卅年餘綺恨
一六七、常州名醫費晉卿
一六八、曇花一現之清末內閣
一六九、清末欽選儒碩議員
一七〇、楊惺吾(守敬)辛苦注《水經》
一七一、清末洋翰林人數存疑
一七二、李鴻章與翁同龢
一七三、袁玨生(勵準)慕重貫酸齋
一七四、汪憬吾(兆鏞)好飲善罵
一七五、文廷式被稱驢面榜眼
一七六、北平故宮之石哵啦
一七七、江建霞(標)遭錮殞年
一七八、金華鬥牛之習俗
一七九、吳保初盛氣斥剛(毅)、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