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505,848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文史地 > 台湾史地 > 臺海兩岸悲歡離合
臺海兩岸悲歡離合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臺海兩岸悲歡離合

作者: 陳力生
出版社: 黎明文化
出版日期: 2014-01-17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市场价格: RM60.00
本店售价: RM52.80
用户评价: comment rank 5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寫史的角度探討台海兩岸數百年來若即若離的關係。
特別是近六十多年從兩岸的針鋒相對、互相攻伐,

到相互探親、自由交流、經濟上的相依關係。
並試圖勾勒未來可能的走向,以為兩岸關係找出解決之道。

  一六六二年二月一日,荷蘭總督揆一投降。台灣正式入中國版圖。明鄭延平郡王開府台灣,尊奉南明永曆帝正朔,自居藩屬。這是台灣第一個政權。一六八三年九月,清廷命福建提督施琅東征台灣,明鄭延平王國亡,兩岸統一。自滿清入關至台灣內附,最終完成大中國,大中華民族。

  滿清王朝進入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百年盛世。台灣成為新起的海上長城。閩粵移民大增,福建省的台灣府享有省的地位。清末正式建省,在經濟建設上已是走向現代化的省區之一,較內地某些省區進步。不幸滿清王朝由盛而衰,台灣以其戰略要地引起帝國主義垂涎。清末甲午戰爭失利,清廷將台灣割讓日本凡五十年。之後,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又回歸中國。然在中國政府接收台灣之後,國民政府並未作縝密的準備,也未考慮台灣問題的特殊性,致引起台灣人的反感。「二二八事件」就在這種背景下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結果導致官逼民反,株連無辜!

  儘管日本戰敗投降,但對台灣仍懷有野心,於是有些人成為由日本支持的「台獨」;由於美國對台灣也有野心,慫恿部分留美的台灣學生,成為由美國所支持的「台獨」,以便使台灣成為美國在西太平洋不沉的航空母艦,監視中共,牽制中共。無論日本支持的「台獨」或美國支持的「台獨」,都是毛澤東蹂躪中國三十年所引發的產物。

  如果一九四九年冬,金門古寧頭一戰,「解放軍」獲勝。必會在一年之內,以人海戰術,渡海攻打台灣。台灣的國軍兵力不足,勢難獲勝。在此情況,台灣人民如大陸人民一樣,遭受三十年的鬥爭,文化大革命的摧殘。這種「合」反而是一種災難。如果毛澤東於一九五○年即採取改革開放政策,四十年後大陸經濟發展會如同台灣一樣會成為東亞經濟奇蹟,享受「錢淹腳目」的富裕生活。兩岸會早已統一,兩岸人民享受「合」的歡樂。

  一九八九年正是世界共產主義走向分崩離析的一年。中共當局對這種劇變能不敏感?雖然一九八○年大陸農業改革有了顯著的成果,農民不再生活在飢餓線上,但城鎮居民的生活改善並不多。許多青年學生受了東歐及蘇聯反共革命的衝擊,莫不希望中共當局加強肅貪,釋出更多自由,於是「六四事件」便引發了。隨之而來的是軍事上的血腥鎮壓,幸而自一九九○年起,全大陸努力發展經濟,到二十一世紀初,便創造了空前的成績。而兩岸探親,台商在大陸投資設廠,也發生一定作用。同時,也使兩岸的互依關係更加緊密。除此,在文化交流上也產生了互融的關係。儘管在台灣仍有「台獨」的疑慮,但在東風壓倒西風的趨勢下,兩岸融合在一起的可能性更大了。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陳力生


  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歷任成功大學、清華大學、台北師專副教授、教授,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陽明山革命實踐研究院講座,『中國大陸』月刊發行人,中央日報主筆,中央大陸工作指導小組祕書,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研究員,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湖南文獻」編輯委員,中華戰略協會理事,台北市政府顧問。

  著作:《台灣海峽的和平與戰爭》、《文化革命與政治鬥爭》、《海上吟詩文集》等。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作者序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史實知進退存亡之道
第二節 不分「正統」不偏向統獨
第三節 多難興邦滿清明鄭開疆拓土
第四節 中日戰爭台海兩岸榮辱與共
第五節 國共內戰一個中國兩岸分治
第六節 台灣歷經風浪創造經濟政治奇蹟
第七節 大陸改革開放經濟騰飛和平崛起
第八節 統獨之爭兩岸關係何去何從

第二章 滿清入關明鄭開台 
第一節 滿清從關外入主中
第二節 明鄭東征台灣入中國版圖
第三節 從百年盛世到「太平天國」農民革命
第四節 西方帝國主義蠶食瓜
第五節 日本帝國主義獨占台
第六節 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滿清衰亡

第三章 辛亥革命以建民國 
第一節 孫中山一介醫生倡導國民革命
第二節 武昌起義推翻專制建立共和
第三節 中華民國誕生孫中山功成身退

第四章 軍閥割據北伐統一 
第一節 民國政府專制統治
第二節 袁世凱篡國稱帝身死名裂
第三節 軍閥割據藩鎮之禍重演
第四節 「五四運動」追求民主與科學
第五節 孫中山在廣東建立革命政權
第六節 蔣介石崛起北伐統一中國
第七節 「中原大戰」倒蔣奪權失敗
第八節 國民黨政權實行「訓政」

第五章 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第一節 中共武裝鬥爭從江西到陝北
第二節 「九一八事變」日寇侵占東北三省
第三節 「西安事變」促成南京政府聯共抗日
第四節 「七七事變」爆發全面抗日戰爭
第五節 中美同盟關係與衝突
第六節 抗日戰爭勝利廢除不平等條約
第七節 蔣介石毛澤東重慶會談失敗
第八節 「戡亂」與「解放」國共內戰再起
第九節 蔣介石引退國民黨政權敗走台灣

第六章 中華民國政府台灣偏安 
第一節 陳儀為政不仁造成「二二八」悲劇
第二節 蔣介石建設台灣為「反共復興」基地
第三節 經濟奇蹟台灣成亞洲四小龍之一
第四節 台灣推行中華文化復興運動
第五節 蔣經國解除戒嚴黨禁順應民主運動
第六節 李登輝執政時期功過是非
第七節 台獨運動的發展與成敗
第八節 獨派執政卸職總統夫婦貪污案判重刑
第九節 台灣的族群矛盾與融合
第十節 東西冷戰結束台灣外交孤立
第十一節 二次政黨輪替國民黨重掌政權
第十二節 台灣徘徊統獨三岔路口

第七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統治大陸
第一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典章制度
第二節 鞏固「人民民主專政」鎮反肅反
第三節 「社會主義改造」消滅私有財產制
第四節 反右派鬥爭整肅知識分子
第五節 毛澤東「三面紅旗」搶進共產主義
第六節 「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
第七節 鄧小平再起推動改革開放
第八節 農村廢除「人民公社」恢復鄉鎮
第九節 「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先鋒
第十節 對外開放引進外國資金技術
第十一節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
第十二節 反自由化鬥爭與「六四」天安門學潮悲劇
第十三節 國防科技現代化成績輝煌
第十四節 「一國兩制」香港澳門回歸祖國
第十五節 鄧小平南巡談話堅持改革開放
第十六節 二○○八年北京奧運顯示國力
第十七節 中國經濟騰飛與隱憂
第十八節 中國崛起與世界霸權之爭
第十九節 政治改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
第二十節  以中華文化為根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第八章 兩岸謀和避戰期望雙贏 
第一節 北京「對台政策」演變
第二節 台北「大陸政策」與統獨矛盾
第三節 「九二共識」擱置「一中」爭議
第四節 北京容忍台獨政權「借殼上市」
第五節 兩岸應簽訂和平協議
第六節 獨立革命勢將觸發台海戰爭
第七節 和平統一必須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