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63,036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小说 > 文学研究 > 法國文化五書(時尚+藝術+文化+電影+文學)
法國文化五書(時尚+藝術+文化+電影+文學)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法國文化五書(時尚+藝術+文化+電影+文學)

作者: 荷內‧巴里巴
出版社: 麥田
出版日期: 1900-01-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550.00
市场价格: RM83.66
本店售价: RM74.46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時尚

  人類最耀眼的物質文化──時尚的凝塑與製造,法國具有不容置疑且動搖的實力。本書從時尚的形成、理解,以及它與權力之間的象徵意義做了摘要式的論述,重點置於介紹法蘭西最近四百年獨領全球時尚風騷的條件與發展;並特別強調法國在文化公共領域的優渥吸引力及公共政策(尤其是所謂的「文化政策」)的積極介入(輔導),始能有今日之規模與影響。
  法蘭西建立時尚事業四百年,提供許多珍貴的經驗與思考。這也就是本書精彩,必備之處!

  作者:多明尼克.瓦格:經濟學博士,服裝工業技術中心(CETIH)主任,前時尚協會主任,服裝研究中心歐洲聯盟主席。
  馬利雍.拉波特:巴黎第一大學公共政策與行動學門博士候選人資格,時尚藝術博物館「時尚風氣與時間藝術」研究,並於〈LAMODEFRANCAISE〉網站上刊載〈法國時尚四十年與LA REDOUTE刊物〉。

藝術

  本書將藝術視為一個體系。這個體系並不是單純傳統經濟上的供需關係,也不是說市場的限制就一定直接影響藝術,藝術一定反應市場。

  機制裡還包括了體系裡不同因素的場合與角色扮演,如生產者、購買者(收藏家或愛好者),乃至於藝評家、廣告代理人、拍賣官、策展人、機構、公立博物館地、方藝術收藏及藏購單位等。

  這本書想要呈現的,便是這樣一個藝術體系的當前狀態,並深入於歷史因素的分析,解讀「現代的」及「當代的」藝術體系它們個別生產與分配的機制,更著重於造成「現代的」及「當代的」異同的關鍵,分析這些關鍵所開啟的藝術新觀念或其所帶來潛伏性的建議。

 

文化

  「什麼是『文化』?即一個人想到他在人世間做過什麼事,所能回答的東西。」 ──馬勒侯 (Andre Malraux)

  「文化」一詞的定義可說是二十世紀最分歧,也是最耀眼的字眼。根據美國人類學家克拉克霍恩 (C. Kluckholm)最新的統計少說有四百種之多。這個數字隨著人類社會快速多元化的演變必將持續地累積下去。

  早在一九三○年代,即有一批馬克思主義信徒提出「文化工業」的批判。他們認為資本主義的介入,必將使「文化」失去它「舊有的、應有的」價值與作用;使社會品味庸俗化、可操縱化;使人性遭致扭曲,成為一個個單面向的人....。畢竟,文化不同於商品,根本無從進行產銷管理。且文化不以營利為(唯一)目的,更無從得知其供需。

  「文化工程」便是在兼顧文化場域(champ culturel)的理解及文化活動的特殊性下適時提出的一種運疇模式。根據作者莫拉爾提出:「文化工程是一種執行過程。」又說:「(它)針對文化執行者所確定的方向、策畫的活動、預算的募集、計畫的落實,在品質、成本、時效上提供最佳的解決方案。」作者更在書中一再以文藝社會學的理論,呼籲重現「藝術創作者─大眾─決策者─中介者」等四大組群在文化場域的互動模式(遊戲規則)。

  政府部份介入文化場域一向爭議不斷且毀多於譽。因為政府從來就不易扮演好一個決策者(缺乏遠見及預算),又不可能是一個有效的中介者。法國文化行動之所以如此亮麗,主要還是在於它仍在不同時期出現許多靈巧的行政配套與建制及和諧的中央與地方關係。而中央政府之於文化事務,其「象徵權力」( P. Bourdieu語)絕對高過其實質權力。況且,法國歷來政府早就潛移默化他們的子民,取得一項「全民共識」:即文化乃是最足以代表法蘭西的偉大成就,也是法國帶給全人類的一項珍貴資源! ─吳錫德

 

電影

  電影是神奇世界。
  神奇世界的存在須有某些基本條件,其主要是人員與企業公司之間嚴密的結構關係。電影世界不只是創作與呈現作品而已,它與經濟、商業也密不可分,是一個兼具危險和魅力的世界。

  因此電影是藝術也是工業。
  電影世界特殊的經濟、法律結構對從事電影行業的人來說也許不如電影本身那麼吸引人,但它常引起人們的好奇心,想一窺究竟,其實它也是一門專業知識。

  法國電影在世界電影中佔有一席之地,電影這門藝術工業在法國的發展也必有許多可堪借鏡之處。喜愛電影的專業或業餘人士,或者是對電影世界抱好奇心的讀者,將可隨本書章節由淺入深漸進了解法國電影工業如何運作、其經濟來源,以及現今所遭遇到的困境與解決方案。

  電影真是奇特的「工業」!為了某種曇花一現而傾全力投注,每一部作品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戰。

  作者:安東尼.維杭克 Antoine Virenque,國家電影發行協會秘書長。多年來擔任法國國家電影協會重要職務,並且同時也是許多行政和專業機關的委員,對電影創作、生產到種種上映方式都瞭如指掌。

 

文學

本書以語言學的視角來闡釋法語和法國文學的誕生,也論述了法國語言和文學在歐洲史的地位,以及法語和其他語文的關係,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一、全書架構以“主題”為經、“時間”為緯而編排,其次序是先”主題”後“時間”,打破了以往法國文學史以時間或文學家為編排主軸的寫作方式,從而建立了一種新的文學史的撰寫範式。

二、作者對於仕女文學和兒童文學特別關注,投注很多眼光在弱勢族群的文學史。

三、作者對於名氣較不響亮的文學家似乎情有獨鍾,而一般的法國文學史中,是不談這些作家的。對於名家的作品,她的取材也是相當特殊的。例如二十世紀著名的存在主義文學家,如卡繆(Camus)、沙特(Sartre)等人的作品,作者也有意地忽略了。

四、本書作者是相當有歷史眼光的。她在撰寫法國文學史時,不但注意到歷史的傳承和演變(即法國文學如何從拉丁文學演化出來,又如何從貴族和教士等特權人士手中解放出來,轉變成公民表達思想的場域),而且還注意到他國文學(家)對於法國文學(家)的影響。

因此,本書不只是研讀法國文學史必備的參考書而已,對於歐洲文學史,甚至世界文學交流史的研究,也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