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   密码 您忘记密码了吗?
1,656,294 本书已上架      购物流程 | 常见问题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 用户协议

有店 App


当前分类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宗教命理 > 佛教 >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
上一张
下一张
prev next

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

作者: 淨海法師
出版社: 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法鼓文化
出版日期: 2012-05-01
商品库存: 点击查询库存
以上库存为海外库存属流动性。
可选择“空运”或“海运”配送,空运费每件商品是RM14。
配送时间:空运约8~12个工作天,海运约30个工作天。
(以上预计配送时间不包括出版社库存不足需调货及尚未出版的新品)
定价:   NT280.00
市场价格: RM42.59
本店售价: RM37.91
购买数量:
collect Add to cart Add booking
详细介绍 商品属性 商品标记
內容簡介

我是誰?是否有一個真實的我存在?
很多人一生都在探問這個問題,
所以佛說五蘊法,揭開物質生命與心理活動的真相。
《大乘廣五蘊論》可說是一本解說佛法名相的小辭典,
是學習唯識的第一課,也是認識自我的第一課。

  五蘊,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生命的存在,除了需要具有物質的色身,還要有受、想、行、識的心理活動,色法和心法必須積聚起來,才能形成一個生命體。

  佛陀以五蘊法分析宇宙人生的本質,說明世間因緣生滅的道理,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我」。世親論師依據佛陀的教法,建立法相唯識學體系而著《大乘五蘊論》,後經安慧論師擴充並加註釋而成《大乘廣五蘊論》,論中將每一個名相的性質及功能,都做了精確的定義和解說,宛如一本佛法名相小辭典,能快速掌握修行的關鍵詞,是了解唯識義理的必讀論著。

  淨海法師以深厚的佛學修養與淺顯易懂的現代筆法註解《大乘廣五蘊論》,詳細依文解字、新式標點原文、翔實註釋內容與圖表輔助等,為讀者化解閱讀上的難度,突破唯識名相的障礙,進而通達佛法深義。

作者簡介

淨海法師

  一九三一年出生江蘇泰縣。九歲出家,十六歲寶華山受戒,後就讀武進天寧寺佛學院。

  一九四九年到臺灣親近慈航法師,於彌勒內院修學十年。一九六○年赴泰國學習泰文及巴利文,受南傳比丘戒,住進泰寺僧團,並入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攻讀。一九六九年轉赴日本,入東京立正大學研究,獲佛教學碩士學位。

  一九七二年受邀赴紐約弘法,一九七八年抱著拓荒精神去到美國南部休士頓,與師友合創德州佛教會,接著建築玉佛寺、美洲菩提中心,推行現代化多元性弘法活動,不分任何宗派和種族。現任德州佛教會會長、德州佛教書院院長。著有《南傳佛教史》、《覺海觀覽》、《唯識第一課──大乘廣五蘊論略解》,譯有《真理的語言──法句經》、《佛陀畫傳》等書。


目錄

〔自序〕以五蘊思想解說唯識法相

緒言
 論題大意
 造論者略歷
 譯者小史

論文講解
 壹、色蘊
一、四大種及大種所造色
   二、五根、五境、無表色
 貳、受蘊
 參、想蘊
 肆、行蘊
一 、心相應行法
     (一)遍行心所
     (二)別境心所
     (三)善心所
(四)根本煩惱心所
(五)隨煩惱心所
(六)不定心所
二、心不相應行法
 伍、識蘊
陸、蘊處界三科
一、蘊
二、處
三、界
四、十八界與十二門分別

【附錄一】大乘五蘊論
【附錄二】大乘廣五蘊論